“作为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水平去认识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发展水平去综合考虑,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的违纪问题归纳为品德问题,应多从心理发展需要上去认识,从学生的认知、品格等方面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健康心理在多种选择中、在积极的自悟中逐渐地得到发展”。 这段话体现了哪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思路?()
第1题:
材料反映了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学生只会死读书,不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育教学应当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理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2题:
社会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 )
A.通过剖析课文主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B.通过作文、日记等作业的批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C.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D.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讲授《再别康桥》的教学方法,阅读后回答问题。(1)运用合作、探究、讨论、朗读的学习方法。(2)教学中应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尝试,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浅层到深层,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做准确的把握。(3)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如运用多媒体播放图片、音像等。(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朗诵诗歌时的伴奏音乐,以营造利于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情景氛围。以下相关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第6题:
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做学生工作的问题;就是找方法让学生接受教育的问题。
第7题:
在运用讲述法时,教师不应()。
第8题:
具体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有()
第9题:
对待不同气质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对待()的学生,教师应该要热情但不能操之过急,允许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考虑问题和作出反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积极性。
第10题:
在目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成人化、课程化、知识化的模式。有些学校甚至采用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些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初目的,下面四种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11题:
多血质
抑郁性
黏液质
胆汁质
第12题: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独特的人,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是自主发展的人,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第13题:
教育当然要传授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总结新经验、发展新理论的科学思想方法。因此教育应当( )。
A.全力搞好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B.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C.运用获得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最重要
D.做好本职工作,传授知识是最重要的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与基础应该是()。
第17题: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把教育教学建立在掌握学生的基础之上。这属于()
第18题:
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开展差异化教学提供了机会,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注意()
第19题:
社会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
第20题:
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其对象是学生的问题和问题学生。
第21题:
从学生发展需要的角度看,哪些原因使信息技术得以引入课堂?()
第22题:
不给学生留作业可以减轻学业负担
教育应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多种多样
第23题:
从学生个性特点出发
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
从学生特殊教育需求出发
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
第24题:
培养良好班风,注重塑造现代人格
在环境布置中渗透健康教育
建立自主合作的管理模式
在处理学生间矛盾时,着重学生深层心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