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第1题:
《九变篇》中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请将恃此段翻译成白话。
第2题:
翻译: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第3题:
翻译:“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第4题:
翻译: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第5题:
《行篇》中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请翻译成白话?
第6题:
翻译: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第7题: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范蠡曾对()说:“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
第14题:
翻译: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第15题:
翻译:《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第16题:
有关孙子兵法理想,下列何者为非()
第17题:
翻译: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第18题:
翻译: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