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牙周炎?简述其临床表现。

题目

何谓牙周炎?简述其临床表现。


相似考题
更多“何谓牙周炎?简述其临床表现。”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慢性牙周炎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慢性牙周炎可以是全口牙、一组牙或少数牙发生,一般前牙区及后磨牙区较多见,主要看刺激因素分布情况。临床特征有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
    1.牙龈炎症比龈缘炎重,范围更广泛,可到附着龈。牙龈颜色暗红或鲜红,龈缘、龈乳头红肿、肥大,其范围比龈炎广泛并严重,探诊时易出血,质地松软,点彩消失。因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龈缘、龈乳头也可无明显的水肿、肥大,而牙龈出现部分纤维性增生、变厚。
    2.牙周袋形成是慢性牙周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进行性的牙周袋形成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不断破坏和牙齿的松动、脱落。牙周袋深且窄或复杂袋不易引流,袋内壁存在着易出血的炎性肉芽区,可表现为牙周脓肿。
    3.附着丧失牙龈长期的慢性炎症造成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移位,逐渐出现附着丧失。
    4.牙槽骨的吸收破坏牙槽骨的变化在慢性牙周炎的变化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骨的破坏造成了牙齿的丧失。牙槽骨破坏的形式主要是:
    (1)水平型骨吸收:骨嵴的高度普遍降低,骨缘呈水平或微斜,即骨缘变厚,唇舌面及邻面牙槽骨均遭到破坏。
    (2)凹坑状骨吸收:发生率35.2%~62.0%,较多见,主要位于牙间的牙槽嵴顶。
    5.牙齿松动早期牙槽骨的吸收呈水平式且进展较缓慢,所以一般无松动,发展到一定时期才有牙齿松动。
    6.牙龈退缩炎症发生在牙周袋的表面,顶部龈上皮变性坏死,袋壁结缔组织的炎症浸润与变薄的牙龈表面上皮之间可以发生炎性吻合,引起病损区的龈坏死脱落使牙龈退缩,再加上牙槽骨水平吸收,最后导致组织全层萎缩即骨暴露。牙龈退缩易引起根面龋、食物嵌塞、敏感,逆行性牙髓炎等。患者口腔卫生差,牙周溢脓和食物嵌塞,可引起口臭。牙周炎按程度可划分:轻度: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牙周袋≤4mm,附着丧失1~2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可有口臭。中度:牙周袋≤6mm,附着丧失3~4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3,但不超过根长的1/2。牙齿可有轻度松动,多根牙的根分叉区可有轻度病变,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也可有脓。重度:牙周袋>6mm,附着丧失≥5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2,多根牙有根分叉区病变,牙多有松动。炎症明显或已发生牙周脓肿。

  • 第2题:

    何谓小脑幕切迹疝?简述其主要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幕上占位性病变或严重脑水肿致颅内压力增高,超过颅脑容积代偿能力并使颅内各分腔(指幕上幕下)之间形成压力差,导致颞叶钩回疝入小脑幕切迹,称小脑幕切迹疝。其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眼底水肿等。
    2、生命体征变化明显:血压升高、呼吸深慢、脉缓有力。
    3、意识障碍:由躁动渐渐昏迷或原来昏迷加深。
    4、患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继而双瞳孔散大。
    5、对侧肢体偏瘫伴锥体束征。

  • 第3题:

    简述侵袭性牙周炎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1.症状
    由于病变进展速度快,早期就会出现牙松动、移位,年轻时就会有牙齿脱落;有的还可出现全口牙龈多部位反复的肿胀、疼痛甚至溢脓。其他症状与慢性牙周炎相似。
    2.检查所见
    (1)牙龈炎症导致的色、形、质改变:牙龈鲜红或暗红;龈缘变厚,龈乳头变网钝肥大,甚至可与牙面剥离;牙龈表面光滑发亮;或者牙龈显著退缩。也有牙龈表面色、形、质没有明显改变者,特别多见于局限型患者。而一些广泛型者在疾病的活跃期牙龈普遍鲜红肿大,龈缘区可出现肉芽性增殖。
    (2)探诊出血和探诊疼痛,即使牙龈表面无明显炎症,也会有探诊出血、溢脓。
    (3)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普遍有较深的牙周袋,中重度的附着丧失。突出表现是,牙周组织破坏程度重,但与年龄和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局限型患者:深牙周袋和附着丧失主要局限于第一恒磨牙或切牙,至少其中一个为第一磨牙,其他患牙(非第一磨牙和切牙)不超过2个。广泛型患者:除外第一恒磨牙和切牙,其他患牙必须超过2个。
    (4)X线片显示:牙槽骨中、重度吸收。其中,局限型的典型表现是牙槽骨吸收局限于第一恒磨牙和切牙。第一磨牙的近中多有垂直型骨吸收,严重时可在近、远中均有垂直型骨吸收,形成典型的"弧形吸收"。
    (5)年轻患者即有牙松动、移位,或有根分叉病变、甚至脓肿等晚期牙周炎的表现。

  • 第4题:

    何谓休克?其临床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1.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2.休克代偿期;病人神志清楚,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口渴,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和呼吸增快,尿量正常或减少.收缩压正常或稍升高,舒张压可升高,脉压差减少.
    休克抑制期;病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口渴明显,皮肤粘膜发绀,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 第5题:

    何谓Auspitz征?见于何种疾病?简述其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此即Auspitz征。见于银屑病。
    银屑病临床表现: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及红皮病型。
    寻常型:初起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境界清楚的红色版块,可呈多种形态(如点滴状、斑块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蜡滴现象),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般透明膜(薄膜现象),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后者由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所致。蜡滴现象、薄膜现象与点状出血对银屑病有诊断价值。皮损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但以四肢伸侧,特别是肘部、膝部和骶尾部最为常见,常呈对称性。不同部位的皮损也有所差异,面部皮损多为点滴状浸润性红斑、丘疹或脂溢性皮炎样改变;头皮皮损鳞屑较厚,常超出发际,头发呈束状(束状发);腋下、乳房和腹股沟等褶皱部位常由于多汗和摩擦,导致皮损鳞屑减少并可出现糜烂、渗出及裂隙;少数损害可发生在唇、颊粘膜和龟头等处,颊粘膜损害为灰白色环状斑,龟头损害为境界清楚的暗红色版块;甲受累多表现为“顶针状”凹陷。患者多自觉不同程度瘙痒。
    寻常型银屑病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三期:①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浸润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针刺、搔抓、手术等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银屑病皮损,称为“同形反应”或Kobner现象;②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皮损出现,炎症较轻,鳞屑较多;③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留色素或色素沉着斑。
    关节型:除皮损外可出现关节病变,后者与皮损可同时或者先后出现,任何关节均可受累,包括肘膝的大关节,指、趾小关节、脊椎及骶髂关节。可表现为关节肿胀和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出现关节畸形,呈进行性发展,但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示软骨消失、骨质疏松、关节腔狭窄伴不同程度的关节侵蚀和软组织肿胀。红皮病型: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并伴大量糠状鳞屑,其间可有片状正常皮肤(皮岛),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表浅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病程较长,易复发。
    脓疱性: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两型:
    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常急性发病,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或无皮损的健康皮肤上迅速出现针状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的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常密集分布,可融合成片状脓湖,皮损可迅速发展至全身,伴有肿胀和疼痛感。常伴全身症状,可出现寒战和高热,呈弛张热型。患者有沟状舌,指、趾甲可肥厚浑浊。一般1-2周后脓疱干燥结痂,病情自然缓解,但可反复呈周期性发作;患者也可因继发感染,全身衰竭而死亡。
    2.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皮损局限于手掌及足跖,对称分布,掌部好发于大小鱼际,可扩展到掌心、手背和手指,跖部好发于跖中部及内侧。皮损为成批发生在红斑基础上的小脓疱,1-2周后脓疱破裂、结痂、脱屑,新脓疱又可在鳞屑下出现,时轻时重,经久不愈。甲可受累,常出现点状凹陷、横沟、纵嵴、甲浑浊、甲剥离及甲下积脓等。

  • 第6题:

    何谓淤血?简述其发生原因。


    正确答案: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淤血,又称静脉性充血。其发生原因归为以下三类:
    1.静脉受压静脉受外部各种原因压迫,致静脉管腔发生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障碍,导致器官或组织淤血。
    2.静脉腔阻塞静脉血栓形成或侵入静脉内的肿瘤细胞形成瘤栓,可阻塞静脉使血液回流障碍而导致局部出现淤血。由于组织内静脉有较多的分支且相互吻合,静脉淤血一般不易发生,只有在侧支循环不能有效地建立的情况下,使静脉腔阻塞才会出现淤血。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时心脏不能排出正常容量的血液进入动脉,心腔内血液滞留、压力增高,阻碍了静脉的回流而造成淤血。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高血压病后期或心肌梗死等引起左心衰竭,可造成肺淤血。肺源性心脏病时右心出现衰竭,也可导致体循环淤血。

  • 第7题:

    问答题
    何谓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简述其形成机制及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CO2排出综合征是指高碳酸血症病人急速排出大量CO2而导致的低碳酸血症表现,且往往比一般低碳酸血症所致者严重。此类病人多因慢性CO2蓄积或PaCO2升高已持续一段时间,呼吸和循环中枢对CO2的兴奋阈值已逐渐提高,而CO2一旦迅速排除,呼吸和循环中枢则失去在阈值以上的PaCO2刺激,即可出现周围血管张力消失和扩张,心输出量锐减,脑和冠状血管收缩。临床上可表现为血压剧降,脉搏减弱,呼吸抑制等现象,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甚或心跳停止。因此,对于高碳酸血症病人,应逐渐改善通气,缓慢降低PaCO2,使呼吸和循环中枢有一段适应过程,切不可骤然进行过度通气,以防意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青少年牙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青少年牙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1)年龄与性别:本病始发于青春期至25岁的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2)口腔卫生情况:本病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早期患者的菌斑、牙石量很少,牙龈炎症轻微但却己有深牙周袋,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何谓休克?其临床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2.休克代偿期;病人神志清楚,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口渴,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和呼吸增快,尿量正常或减少.收缩压正常或稍升高,舒张压可升高,脉压差减少.
    休克抑制期;病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口渴明显,皮肤粘膜发绀,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侵袭性牙周炎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1.症状
    由于病变进展速度快,早期就会出现牙松动、移位,年轻时就会有牙齿脱落;有的还可出现全口牙龈多部位反复的肿胀、疼痛甚至溢脓。其他症状与慢性牙周炎相似。
    2.检查所见
    (1)牙龈炎症导致的色、形、质改变:牙龈鲜红或暗红;龈缘变厚,龈乳头变网钝肥大,甚至可与牙面剥离;牙龈表面光滑发亮;或者牙龈显著退缩。也有牙龈表面色、形、质没有明显改变者,特别多见于局限型患者。而一些广泛型者在疾病的活跃期牙龈普遍鲜红肿大,龈缘区可出现肉芽性增殖。
    (2)探诊出血和探诊疼痛,即使牙龈表面无明显炎症,也会有探诊出血、溢脓。
    (3)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普遍有较深的牙周袋,中重度的附着丧失。突出表现是,牙周组织破坏程度重,但与年龄和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局限型患者:深牙周袋和附着丧失主要局限于第一恒磨牙或切牙,至少其中一个为第一磨牙,其他患牙(非第一磨牙和切牙)不超过2个。广泛型患者:除外第一恒磨牙和切牙,其他患牙必须超过2个。
    (4)X线片显示:牙槽骨中、重度吸收。其中,局限型的典型表现是牙槽骨吸收局限于第一恒磨牙和切牙。第一磨牙的近中多有垂直型骨吸收,严重时可在近、远中均有垂直型骨吸收,形成典型的"弧形吸收"。
    (5)年轻患者即有牙松动、移位,或有根分叉病变、甚至脓肿等晚期牙周炎的表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何谓休克? 休克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什么? 简述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的诊断标准? 简述休克的急诊处理 何谓心脏骤停? 何谓生存链?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正确答案:

  • 第12题:

    何谓脊髓休克期,其临床表现如何?


    正确答案: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发生急骤且病变严重时,如急性脊髓炎、脊髓出血和脊髓外伤,可出现脊髓休克。其临床表现是:
    (1)在脊髓病变或损伤的急性期,肢体不表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点,反而表现为驰缓性瘫痪,如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和尿潴留(无张力性神经元性膀胱)。
    (2)脊髓休克期约持续3~4周后解除,个别可长达6个月以上,逐渐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表现,如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及反射性尿失禁。

  • 第13题:

    何谓脊髓灰质炎其临床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脊髓灰质炎亦称小儿麻痹症,是指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小儿消化道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少数病例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都是传染源,整个病程均具有传染性,以潜伏期末和瘫痪前期传染性最强。
    患儿鼻咽部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可排出病毒,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飞沫方式通过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感染后可获得同型持久免疫力。终年均有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 第14题:

    何谓黄疸?简述其类型。


    正确答案:正常时血胆红素的浓度为1.7μmol/L~17μmol/L,当超过17μmol/L时引患者的皮肤、巩膜等处可出现黄染而被称为黄疸。
    根据黄疸发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被大量破坏而释放大量的血红蛋白,使胆红素的产生超过了肝脏对它的转化和排泄能力,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引起,常见于错误输血、恶性疟疾、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阻塞性黄疸因胆道系统阻塞,使胆红素的排泄受阻而引起。胆道系统阻塞可发生于毛细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等。
    3.肝细胞性黄疸主要是由于肝细胞的损害,使肝细胞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的机能发生障碍而引起。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 第15题:

    何谓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简述其形成机制及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CO2排出综合征是指高碳酸血症病人急速排出大量CO2而导致的低碳酸血症表现,且往往比一般低碳酸血症所致者严重。此类病人多因慢性CO2蓄积或PaCO2升高已持续一段时间,呼吸和循环中枢对CO2的兴奋阈值已逐渐提高,而CO2一旦迅速排除,呼吸和循环中枢则失去在阈值以上的PaCO2刺激,即可出现周围血管张力消失和扩张,心输出量锐减,脑和冠状血管收缩。临床上可表现为血压剧降,脉搏减弱,呼吸抑制等现象,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甚或心跳停止。因此,对于高碳酸血症病人,应逐渐改善通气,缓慢降低PaCO2,使呼吸和循环中枢有一段适应过程,切不可骤然进行过度通气,以防意外。

  • 第16题:

    何谓水文年鉴?何谓水文数据库?何谓水文图集?简述其作用?


    正确答案: 水文站网观测的水文成果,按全国统一规定的格式,分流域和水系进行整编,作为正式水文资料,每年刊布一次,称为水文年鉴。
    水文数据库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水文数据存储检索系统。水文手册和水文图集是在分析研究该地区所有水文站的数据基础上编制出来的,它载有该地区各种水文特征值等值线图及计算各种径流特征值的经验公式。

  • 第17题:

    问答题
    何谓水文年鉴?何谓水文数据库?何谓水文图集?简述其作用?

    正确答案: 水文站网观测的水文成果,按全国统一规定的格式,分流域和水系进行整编,作为正式水文资料,每年刊布一次,称为水文年鉴。
    水文数据库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水文数据存储检索系统。水文手册和水文图集是在分析研究该地区所有水文站的数据基础上编制出来的,它载有该地区各种水文特征值等值线图及计算各种径流特征值的经验公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何谓Auspitz征?见于何种疾病?简述其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此即Auspitz征。见于银屑病。
    银屑病临床表现: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及红皮病型。
    寻常型:初起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境界清楚的红色版块,可呈多种形态(如点滴状、斑块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蜡滴现象),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般透明膜(薄膜现象),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后者由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所致。蜡滴现象、薄膜现象与点状出血对银屑病有诊断价值。皮损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但以四肢伸侧,特别是肘部、膝部和骶尾部最为常见,常呈对称性。不同部位的皮损也有所差异,面部皮损多为点滴状浸润性红斑、丘疹或脂溢性皮炎样改变;头皮皮损鳞屑较厚,常超出发际,头发呈束状(束状发);腋下、乳房和腹股沟等褶皱部位常由于多汗和摩擦,导致皮损鳞屑减少并可出现糜烂、渗出及裂隙;少数损害可发生在唇、颊粘膜和龟头等处,颊粘膜损害为灰白色环状斑,龟头损害为境界清楚的暗红色版块;甲受累多表现为“顶针状”凹陷。患者多自觉不同程度瘙痒。
    寻常型银屑病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三期:①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浸润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针刺、搔抓、手术等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银屑病皮损,称为“同形反应”或Kobner现象;②静止期:皮损稳定,无新皮损出现,炎症较轻,鳞屑较多;③退行期:皮损缩小或变平,炎症基本消退,遗留色素或色素沉着斑。
    关节型:除皮损外可出现关节病变,后者与皮损可同时或者先后出现,任何关节均可受累,包括肘膝的大关节,指、趾小关节、脊椎及骶髂关节。可表现为关节肿胀和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出现关节畸形,呈进行性发展,但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示软骨消失、骨质疏松、关节腔狭窄伴不同程度的关节侵蚀和软组织肿胀。红皮病型: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并伴大量糠状鳞屑,其间可有片状正常皮肤(皮岛),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表浅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病程较长,易复发。
    脓疱性: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两型:
    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常急性发病,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或无皮损的健康皮肤上迅速出现针状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的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常密集分布,可融合成片状脓湖,皮损可迅速发展至全身,伴有肿胀和疼痛感。常伴全身症状,可出现寒战和高热,呈弛张热型。患者有沟状舌,指、趾甲可肥厚浑浊。一般1-2周后脓疱干燥结痂,病情自然缓解,但可反复呈周期性发作;患者也可因继发感染,全身衰竭而死亡。
    2.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皮损局限于手掌及足跖,对称分布,掌部好发于大小鱼际,可扩展到掌心、手背和手指,跖部好发于跖中部及内侧。皮损为成批发生在红斑基础上的小脓疱,1-2周后脓疱破裂、结痂、脱屑,新脓疱又可在鳞屑下出现,时轻时重,经久不愈。甲可受累,常出现点状凹陷、横沟、纵嵴、甲浑浊、甲剥离及甲下积脓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慢性牙周炎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慢性牙周炎可以是全口牙、一组牙或少数牙发生,一般前牙区及后磨牙区较多见,主要看刺激因素分布情况。临床特征有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
    1.牙龈炎症比龈缘炎重,范围更广泛,可到附着龈。牙龈颜色暗红或鲜红,龈缘、龈乳头红肿、肥大,其范围比龈炎广泛并严重,探诊时易出血,质地松软,点彩消失。因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龈缘、龈乳头也可无明显的水肿、肥大,而牙龈出现部分纤维性增生、变厚。
    2.牙周袋形成是慢性牙周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进行性的牙周袋形成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不断破坏和牙齿的松动、脱落。牙周袋深且窄或复杂袋不易引流,袋内壁存在着易出血的炎性肉芽区,可表现为牙周脓肿。
    3.附着丧失牙龈长期的慢性炎症造成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移位,逐渐出现附着丧失。
    4.牙槽骨的吸收破坏牙槽骨的变化在慢性牙周炎的变化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骨的破坏造成了牙齿的丧失。牙槽骨破坏的形式主要是:
    (1)水平型骨吸收:骨嵴的高度普遍降低,骨缘呈水平或微斜,即骨缘变厚,唇舌面及邻面牙槽骨均遭到破坏。
    (2)凹坑状骨吸收:发生率35.2%~62.0%,较多见,主要位于牙间的牙槽嵴顶。
    5.牙齿松动早期牙槽骨的吸收呈水平式且进展较缓慢,所以一般无松动,发展到一定时期才有牙齿松动。
    6.牙龈退缩炎症发生在牙周袋的表面,顶部龈上皮变性坏死,袋壁结缔组织的炎症浸润与变薄的牙龈表面上皮之间可以发生炎性吻合,引起病损区的龈坏死脱落使牙龈退缩,再加上牙槽骨水平吸收,最后导致组织全层萎缩即骨暴露。牙龈退缩易引起根面龋、食物嵌塞、敏感,逆行性牙髓炎等。患者口腔卫生差,牙周溢脓和食物嵌塞,可引起口臭。牙周炎按程度可划分:轻度: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牙周袋≤4mm,附着丧失1~2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可有口臭。中度:牙周袋≤6mm,附着丧失3~4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3,但不超过根长的1/2。牙齿可有轻度松动,多根牙的根分叉区可有轻度病变,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也可有脓。重度:牙周袋>6mm,附着丧失≥5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2,多根牙有根分叉区病变,牙多有松动。炎症明显或已发生牙周脓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何谓淋病?其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淋病是由淋球菌所引起的泌尿生殖系感染的性传播疾病,中医称之为花柳毒淋。其特点是以尿道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为主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