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4℃保存的全血比较稳定的成分是红细胞、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相关问题
  • 第1题:

    全血在保存过程中,发生了“保存损害”,丧失了一些有用成分,它们是

    A.血小板、粒细胞和凝血因子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C.白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

    D.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

    E.血小板、淋巴细胞、凝血因子W


    正确答案:C
    全血在保存过程中,白细胞、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功能逐渐丧失。

  • 第2题:

    全血或红细胞通常保存的温度范围是A.10~15℃B.2~6℃C.1~5℃D.0~4℃SX

    全血或红细胞通常保存的温度范围是

    A.10~15℃

    B.2~6℃

    C.1~5℃

    D.0~4℃

    E.O℃以下


    正确答案:B
    此温度可减缓葡萄糖的酵解,减缓细菌繁殖,防止细胞溶血。

  • 第3题:

    保存期内的全血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凝血因子
    E.免疫球蛋白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贫血患者最好应输

    A.浓缩红细胞
    B.全血
    C.免疫球蛋白
    D.新鲜血浆
    E.血浆白蛋白

    答案:A
    解析:

  • 第5题:

    下列关于全血说法哪项不正确

    • A、全血在4。C保存一天后粒细胞和血小板功能不减低
    • B、第VIII因子在全血中保存24小时后,活性下降50%
    • C、第V因子保存3-5天也损失50%
    • D、库存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其次是白蛋白和球蛋白.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在全血成分血质量控制时,不需要进行无菌试验的血液品种是()

    • A、洗涤红细胞
    • B、洗涤红细胞(保存期为24h)
    • C、洗涤红细胞(保存期同悬浮红细胞)
    • D、悬浮红细胞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全血在保存过程中,发生了"保存损害",丧失了一些有用成分,它们是()

    • A、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的凝血因子
    •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 C、白细胞、血小板、稳定的凝血因子
    • D、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
    • E、血小板、淋巴细胞、凝血因子Ⅶ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关于输注全血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血液离开血循环,会发生“保存损害”
    • B、全血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
    • C、全血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通常比较低
    • D、输注全血的优点是不良反应少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全血说法哪项不正确()
    A

    全血在4℃保存1d天粒细胞和血小板功能不减低

    B

    第Ⅷ因子在全血中保存24小时后,活性下降50%

    C

    第Ⅴ因子保存3~5天也损失50%

    D

    库存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其次是清蛋白和球蛋白

    E

    全血维持细胞内外平衡和缓冲作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贫血患者最好应输(  )。
    A

    全血

    B

    浓缩红细胞

    C

    血浆白蛋白

    D

    新鲜血浆

    E

    免疫球蛋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在全血成分血质量控制时,不需要进行无菌试验的血液品种是()
    A

    洗涤红细胞

    B

    洗涤红细胞(保存期为24h)

    C

    洗涤红细胞(保存期同悬浮红细胞)

    D

    悬浮红细胞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血站管理办法》,献血者血清(浆)标本的保存期应当是多长(  )。
    A

    全血或成分血使用后两年

    B

    与全血有效保存期相同

    C

    是全血有效保存期的一倍

    D

    是全血有效保存期的一半

    E

    全血有效保存期满后一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成分输血的血液成分有

    A、全血、红细胞

    B、新鲜冰冻血浆

    C、血浆冷沉淀物

    D、浓缩血小板

    E、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Ⅷ因子和rFⅦa


    参考答案:ABCDE

  • 第14题:

    保存期内的全血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

    A、白细胞
    B、血小板
    C、凝血因子
    D、免疫球蛋白
    E、红细胞

    答案:E
    解析:
    记忆性题目。全血不全,丢失了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增加了细胞碎屑、钾离子(21天超过20mmol/L)、乳酸等,保存期内的全血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红细胞。

  • 第15题:

    保存期内的全血最重要的有效成分是
    A.红细胞
    B.白血病
    C.血小板
    D.凝血因子
    E.免疫球蛋白


    答案:A
    解析:
    保存期内的全血最重要的有效成分是红细胞。

  • 第16题:

    下列关于全血说法哪项不正确()

    A全血在4℃保存1d天粒细胞和血小板功能不减低

    B第Ⅷ因子在全血中保存24小时后,活性下降50%

    C第Ⅴ因子保存3~5天也损失50%

    D库存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其次是清蛋白和球蛋白

    E全血维持细胞内外平衡和缓冲作用


    A

  • 第17题:

    低蛋白血症患者适合输注()

    • A、全血
    • B、浓缩红细胞
    • C、白细胞
    • D、人血清白蛋白
    • E、免疫球蛋白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关于血液贮存应注意的要点是:()

    • A、血液的保存温度为2℃~8℃,绝不允许全血或红细胞被冰冻
    • B、血液的保存温度为2℃~8℃,
    • C、全血或红细胞绝不允许被冰冻
    • D、血液的保存温度为2℃~4℃,绝不允许全血或红细胞被冰冻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贫血患者最好应输()

    • A、全血
    • B、浓缩红细胞
    • C、血浆白蛋白
    • D、新鲜血浆
    • E、免疫球蛋白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单选题
    成人失血500~800ml,首先考虑输入下列哪种成分?()
    A

    白蛋白

    B

    全血

    C

    浓缩红细胞

    D

    血浆

    E

    晶体液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一般而言,休克的程度越重,需补充的血容量也就越多。由于不仅要补充所丢失的血容量,还要充填扩大的毛细血管床。因此实际需要量比估计量要大得多(可参高达体重的10%)。补充血容量所选用的液体应是晶、胶体并重。通常可先采用晶体液。(注:在这里使用了“通常”这个词,意为在有的情况下,并不是按先晶后胶的原则)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输注全血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血液离开血循环,会发生“保存损害”

    B

    全血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

    C

    全血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通常比较低

    D

    输注全血的优点是不良反应少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低蛋白血症患者适合输注()
    A

    全血

    B

    浓缩红细胞

    C

    白细胞

    D

    人血清白蛋白

    E

    免疫球蛋白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全血在保存过程中,发生了“保存损害”,其丧失的有用成分是(  )。
    A

    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的凝血因子

    B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C

    白细胞、血小板、稳定的凝血因子

    D

    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

    E

    血小板、淋巴细胞、凝血因子Ⅶ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