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江西人均GDP列全国第25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则列第27位,居于全国经济增长的()。在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江西人一度在“不东不西”的区位自卑中彷徨,感叹老区一再错失机遇。
第1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05年底,全国城镇住宅建筑面积占房屋建筑面积不超过六成
B.东部地区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C.全国城镇户均成套住宅套数不足一套
D.辽宁省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多于贵州省1.56平方米
第2题:
第3题:
河南不仅用占全国1.74%的土地养活了占全国7.5%的人口,而且还成为全国经济大省。2008年河南省GDP位居全国第()位,中部第一位。
第4题:
在地方财政理论中,地方的个人收入税收负担率与全国的个人收入税收负担率的比率是用来衡量()的指标。
第5题:
陕西省目前的总体情况是()
第6题:
在现代世界经济中,了解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主要的指标是()
第7题:
在Excel中,编辑栏的名称栏显示为A13,则表示()。
第8题:
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这样的区域被称为()。
第9题:
近五年是陕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经济年均增长8.8%,总量由全国第16位前移至第()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在全国的位次高于经济总量排名。
第10题:
东低西高
东高西低
中部崛起
西部大开发
第11题:
舱内自首第3排自船纵中部面右舷第8列第4层
舱内自首第2排自船纵中部面左舷第4列第2层
甲板自首第2排自船纵中部面右舷第4列第2层
舱内自首第2排自船纵中部面右舷第4列第2层
第12题:
5
6
7
第13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题。
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尴尬”数据一览
核心数据 基本情况
1.5个百分点
2000——2007年,广东GDP年均增长14.5%,人均GDP年均增长13%,人均GDP低于GDP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
17.8个百分点
2006年广东生产总值中,投资和出口贡献的增长率分别比1978年上升8个以上百分点。但消费贡献的增长率却减少了17.8个百分点。
1.2%
广东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1.2%,低于1.4%的平均水平,IT领域的研发85%来自国外。
88.9%
近10年,广东人均GDP年均增速在沿海省市中排在最后一位,只相当于浙江的88.9%。
1/4
2006年,广东“东、西、北”三地人均GDP只占珠三角的1/4,在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珠三角占67%.而“东、西、北”分别只占3.1%,3.O%和3.9%。
1/3
广东人均耕地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3。
3.15倍
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2000年是2.67倍。到2006年则扩大为3.15倍。
12万
广东每新增一个劳动力创造的GDP是12万元,大大低于江苏的35万元和山东的22万元。
第22位
广东常住人口每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比例位居全国第22位。
1644万
过去10年,广东省总人口净增1644万,远远高于江苏的439万,山东的571万和浙江的567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广东常住人tZ1逼近1亿大关,人口规模位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4。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可以推断( )。 查看材料
A.广东人口、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广东发展无动力
B.广东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深层次矛盾
C.广东现在发展所出现的问题充分说明了广东从不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D.广东现在的遭遇只是暂时的“成长的烦恼”
第14题:
第15题:
某刚架单元两节点对应的总体编码为5和3,则局部座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系数k在总体刚度矩阵中的位置为()
第16题: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逐步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和()的发展格局。
第17题:
EXCEL2003中,如果光标在单元格地址C4中,那么光标位于工作表的()地方。
第18题:
2005年,四川GDP列()。
第19题:
2014年2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7%,这是继2012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第二次跑赢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这表明在我国()
第20题:
在Excel2003中,编辑栏的名称栏显示为A13,则表示当前单元格为()
第21题:
第5行第3列
第14行第3列
第5行第14列
第14行第14列
第22题:
舱内自首第3排自船纵中部面左舷第4列第2层
甲板自首第2排自船纵中部面左舷第2列第1层
甲板自首第3排自船纵中部面左舷第4列第2层
舱内自首第2排自船纵中部面左舷第4列第2层
第23题:
经济特区
区域经济核心区
区域经济外围区
新产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