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P.M2.5主要由水溶性离子组分、含碳组分以及其他无机化合物三大类化学物质组成。水溶性离子组分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一般是二次颗粒物,都可溶于水。在PM2.5中主要以硫酸铵、硝酸铵的形式存在;若在颗粒物酸性强的情况下,也可能共存硫酸氢铵。含碳组分主要包括有机碳、元素碳和无机碳。有机碳含有数千种有机化合物,既有一次源直接排放的一次细颗粒物,又有经VOCs转化形成的二次细颗粒物。按分子结构可分为多环芳烃类、正构烷烃类、有机酸及其盐类、醛类、酮类、杂环化合物。元素碳通常被称为黑碳,也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来自燃烧源的直接排放。它既含有纯碳、石墨碳,也含有高分子量的有机物质,如焦油、焦炭等。无机碳主要指碳酸盐,其在PM2.5中的含量通常很低。
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地壳元素和微量元素,现已发现大气颗粒物中的元素多达70余种,这些元素均为一次颗粒物。地壳元素如硅、钛、铁、钙、镁等及其化合物,主要来自土壤扬尘、建筑扬尘、道路扬尘等;微量元素如铬、铜、镍、铅、锌、锰、砷、汞等,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工业过程。
P.M2.5中含有相当多的有毒有害化学成分,如含碳组分中的多环芳烃,微量元素中铬、铅、砷、汞等。其中一些甚至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的效应。
更多“PM2.5的化学组成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PM2.5人体暴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PM2.5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PM2.5也可以降落至食物、水体或土壤,人通过进食或饮水摄入PM2.5。幼儿还可因直接食入尘土而摄入PM2.5。PM2.5中的一些污染物可通过直接接触黏膜、皮肤进入体内。

  • 第2题:

    园产品的化学组成有哪些? 


    正确答案:园产品的化学组成有水分、碳水化合物、有机酸、色素、维生素和矿物质。

  • 第3题:

    叙述病毒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病毒主要的化学成分有哪些?


    正确答案:病毒的组成:主要由核酸、脂质、蛋白质、糖组成
    病毒的结构:囊膜、衣壳、核心
    核酸的功能:遗传功能;抗原性:能引起免疫反应;少数能整合感染,引起细胞转化
    1、结构蛋白质
    (1)核衣壳蛋白的功能:
    ①构成病毒的壳体,保护病毒的核酸
    ②衣壳蛋白质是病毒基因产物,具有病毒特异的抗原性。
    ③无包膜病毒的壳体蛋白参与病毒的吸附、侵入。
    (2)包膜蛋白功能:
    ①是病毒的主要表面抗原,它们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启动病毒感染发生,有些还介导病毒的进入。
    ②还可能具有凝集脊椎动物红血球细胞、细胞融合以及酶等活性。
    (3)基质蛋白:构成膜脂双层与核衣壳之间的亚膜结构,具有支撑包膜、维持病毒形态结构的作用
    2、非结构蛋白(各种酶类):具酶活性,参与病毒粒子装配、参与核酸合成、终止细胞大分子的合成等。
    囊膜作用:①不被酶解。②宿主受体识别:病毒表面糖蛋白:是免疫与疫苗研究的主要靶点.③保护作用

  • 第4题:

    PM2.5有哪些危害?


    正确答案: PM2.5对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进入肺部的PM2.5长期作用可使局部支气管的通气功能下降、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换气功能受损。吸附着有害气体的PM2.5可以刺激或腐蚀肺泡壁,长期作用可使呼吸道防御机能受到损害,发生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暴露于PM2.5数小时至数周后,可使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死亡和非致死性事件发生的风险增高。长期暴露于PM2.5可更显著地增加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PM2.5污染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和进展。也有证据提示,PM2.5暴露会促进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和恶化。
    PM2.5的有机提取物有致突变性,并可引起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等改变。研究还发现,PM2.5的有机提取物可引起细胞发生恶性转化。PM2.5中含有多种致癌物和促癌物。城市大气PM2.5中的致癌性多环芳烃如苯并[a]芘浓度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大气PM2.5的高浓度长期暴露还与人群中出生缺陷的高发有关。
    PM2.5能吸收和阻挡太阳辐射,降低紫外线辐射的强度。紫外线具有抗佝偻病及杀菌的作用。因此,在PM2.5污染严重的地区,儿童佝偻病发病率增加,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增高。

  • 第5题: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对PM2.5控制有哪些相关规定?


    正确答案: 2012年12月5日,我国发布了第一个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规划中关于PM2.5及其前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控制的相关规定和主要措施包括:(1)统筹区域环境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明确区域污染控制类型,划分重点控制区;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实施特别排放限值,提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类项目建设要求;淘汰火电、钢铁、建材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等重污染行业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大热电联供,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改善煤炭质量,推进煤炭洁净高效利用。
    (2)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全面推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加强火电、钢铁、水泥、工业锅炉、工业炉窑和石化等行业的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实施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
    (3)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有效控制移动源排放
    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推动油品配套升级,加快新车排放标准实施进程,加强车辆环保管理,加速淘汰黄标车,开展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等。
    (4)加强扬尘控制,深化面源污染管理
    加强城市扬尘污染综合管理,强化施工扬尘监管,控制道路扬尘污染,推进堆场扬尘综合治理;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加强秸秆焚烧环境监管,推进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等。
    (5)创新区域管理机制,提升联防联控管理能力
    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大气环境联合执法监管机制、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区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等;完善财税补贴激励政策,深入推进价格与金融贸易政策,完善挥发性有机物等排污收费政策,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重点行业环保核查制度,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推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建立统一的区域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和机动车排污监控以及污染排放统计与环境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 第6题:

    PM2.5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正确答案: PM2.5的来源非常复杂。从形成过程上,可以分为一次来源与二次来源。一次来源又可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自然源在全球范围分布广泛,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飓风、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及生物腐烂等自然现象形成的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形成的污染源。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和面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根据对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分析,人为大气污染源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前两类污染源统称为固定源,交通运输工具则称为移动源。
    二次源是指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经过冷凝或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二次细颗粒物。二次细颗粒物又可分为二次无机细颗粒和二次有机细颗粒,前者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等无机气态前体物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过程而形成的。二次有机细颗粒物含有数千种有机化合物,是由VOCs转化而来的。

  • 第7题:

    PM2.5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哪些?


    正确答案:PM2.5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主要指PM2.5通过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改变到达地球表面的辐射量,从而改变地面气温的效应。间接效应主要指PM2.5作为云凝结核改变云的反照率、生命期等性质,进而影响云的生消过程和降水的效应。有研究发现,由于黑碳气溶胶的存在,南非地区气溶胶总直接辐射强迫可达到+2W/m2,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的北极地区也存在+0.4W/m2的气溶胶总直接辐射强迫。硫酸盐气溶胶直接和间接辐射效应都使大气层产生负的辐射强迫,使地面气温下降。间接效应的引入,加剧了辐射强迫和地面降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过程。还有一些学者发现,如果黑碳气溶胶与硫酸盐气溶胶以内部混合方式存在,黑碳气溶胶的光学吸收作用会得到更大的增强,进而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大程度地削弱硫酸盐等气溶胶负的辐射强迫作用。

  • 第8题:

    生物质化学组成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纤维素
    (2)半纤维素
    (3)木质素
    (4)淀粉
    (5)蛋白质
    (6)其他有机成分(有机物)
    (7)其他无机成分(无机物)

  • 第9题:

    什么是化学药剂除氧,常用药剂有哪些?其设备组成?


    正确答案: ①、化学药剂除氧就是向含溶解氧的水中投加某种还原剂,使之与氧作用,以达到除氧的目的。
    ②、使用的药剂有许多种,如亚硫酸钠(Na2SO3)、联胺(N2H4)、亚硫酸氢钠(NaHSO3)等。
    ③、设备由溶解箱、搅拌器、溶液箱、转子流量计、加药泵组成。

  • 第10题:

    问答题
    神经组织的化学组成及代谢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主要有:①糖含量低以血糖为主要能源;②脂类含量高且独特代谢缓慢,糖鞘脂为神经组织的特殊脂;③脑的氨基酸池与其他组织不同,以谷氨酸、天冬氨酸和相关的氨基酸含量较高,与氨基酸衍生为神经递质的代谢有关;④水含量大离子转运活跃与突触功能的调控有关;脑的氧和能量消耗高,对缺氧耐受力极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有化学成份有哪些?

    正确答案: 矿物组成有C3S——硅酸三钙(含量:50~60%)(强度高);C2S——硅酸二钙(含量:15~32%)(强度较高);C3A——铝酸三钙(含量:3~11%)(凝结快);C4AF——铁铝酸四钙(含量:8~18%)(耐磨耐蚀)
    主要化学成分有:CaO62~67%、SiO220~24%、Al2O34~7%、Fe2O32.5~6%。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发酵成熟醪的化学组成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水:82~90%
    2二氧化碳
    3干物质
    4可溶性物质:糖,糊精,蛋白质,无机盐
    5挥发性物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哪些人群对PM2.5比较敏感?


    正确答案:研究表明,婴幼儿、儿童、老年人、糖尿病人、心血管疾病患者、有慢性肺疾患的病人对PM2.5的危害比较敏感。PM2.5可削弱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能力,增加人体呼吸道对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易感性。

  • 第14题:

    商品按其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哪三大类?具体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无机物类:此类商品中一般不含有碳元素(除二氧化碳、碳酸等)。
    如硅酸盐制品、搪瓷、水泥、陶瓷、金属制品等。
    (二)低分子有机物类:分子量较小,含有碳元素
    如肥皂、合成洗涤剂、石油产品(如石腊、煤油、汽油等)
    (三)高分子有机物类(高分子有机化合物、高分子物、高聚物)分子量大

  • 第15题:

    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有化学成份有哪些?


    正确答案: 矿物组成有C3S——硅酸三钙(含量:50~60%)(强度高);C2S——硅酸二钙(含量:15~32%)(强度较高);C3A——铝酸三钙(含量:3~11%)(凝结快);C4AF——铁铝酸四钙(含量:8~18%)(耐磨耐蚀)
    主要化学成分有:CaO62~67%、SiO220~24%、Al2O34~7%、Fe2O32.5~6%。

  • 第16题:

    不同地区的PM2.5浓度及组成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我国城市地区PM2.5浓度普遍处于较高的水平。PM2.5浓度随地理位置变化较大,通常北方地区浓度高于南方,在远离人为活动的森林和沿海地区浓度相对较低。

  • 第17题:

    机动车等移动源排放污染物对PM2.5的贡献有哪些?


    正确答案:机动车大多是以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为动力,这两类发动机均直接排放细颗粒物。汽油机所排放的颗粒物较少,柴油机颗粒物排放量多,是城市PM2.5污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包括黑碳、有机组分和硫酸盐三类主要组分。除颗粒物外,机动车还排放大量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有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VOCs中的一类)、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都是PM2.5的重要前体物。汽车运行中,车轮对地面尘土反复碾压磨碎,使其颗粒越来越小,并被气流卷入大气中,加剧了PM2.5的污染。另外,工程机械、农用机械、船舶和飞机等以发动机为动力的移动源,与机动车具有类似的PM2.5排放特性,但由于控制水平较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更高。

  • 第18题:

    工业排放对PM2.5的贡献有哪些?


    正确答案: 工业工艺过程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方式可分为两类,即:经排气管有组织排放和工艺过程中逸散的无组织排放。有组织排放主要指工业窑炉排放。与单纯燃煤以产生热水或蒸汽的工业锅炉不同,工业窑炉中煤炭与原材料往往混合加热以达到使原料加热、反应的目的。窑炉排放的颗粒物中,既有煤炭贡献,也有原材料的贡献。无组织排放主要包括原料或产品运输、破碎等处理过程中的粉尘排放,以及工业工艺中的溶剂挥发等污染物的逸散。
    工业生产过程会直接及间接地向环境大气排放PM2.5。PM2.5的直接排放源中,贡献较大的工业部门主要为冶金、建材、化工,特别是炼焦、钢铁、有色、水泥、砖瓦等行业。这些工业源排放PM2.5的多少与其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工业排放源还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气态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

  • 第19题:

    PM2.5对人体心血管系统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大气PM2.5污染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住院率和急诊率增高以及相关疾病恶化等有密切关系。大气PM2.5的长期暴露还与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心跳骤停的风险增加有关。PM2.5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和进展。

  • 第20题:

    纸张涂布剂有何作用?涂布剂主要有哪些化学品组成?


    正确答案: (1)涂布纸张加工时纸张二次加工的重要环节,主要为改善纸张的表面性能,以提高适印性,纸张的强度,耐水和耐油性能;赋予纸张以照相显影,记录模板,防锈防蚀,抗静电,导电和装饰等性能。
    (2)涂布剂主要有涂布颜料,粘合剂,分散剂及其他辅助化学品组成。

  • 第21题:

    问答题
    纤维素纤维的伴生物有哪些?简述其定义及化学组成。

    正确答案: 半纤维素:能溶于2%的热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多糖物质。化学组成:多糖。
    果胶物质:含糖醛酸基环的一种混杂构成的高分子物质。化学组成:多糖。
    木脂素:无定形粉末状物质,苯丙烷的衍生物。化学组成:单元为苯核由3个碳原子构成的侧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测定材料的化学组成可用哪些方法?各方法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电子显微分析,红外光谱分析;
    2、电子显微分析:
    (1)高分辨率:0.2~0.3nm;
    (2)高放大倍数:15倍~100万倍,且连续可调;
    (3)是一种微区、选区分析方法:能进行nm尺度的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分析;
    (4)多功能、综合性分析:形貌、结构、成份。
    红外光谱分析:
    (1)特征性高。
    (2)它不受物质的物理状态的限制。
    (3)所需测定的样品数量极少。
    (4)操作方便、测定的速度快,重复性好。
    (5)已有的标准图谱较多,便于查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叙述病毒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病毒主要的化学成分有哪些?

    正确答案: 病毒的组成:主要由核酸、脂质、蛋白质、糖组成
    病毒的结构:囊膜、衣壳、核心
    核酸的功能:遗传功能;抗原性:能引起免疫反应;少数能整合感染,引起细胞转化
    1、结构蛋白质
    (1)核衣壳蛋白的功能:
    ①构成病毒的壳体,保护病毒的核酸
    ②衣壳蛋白质是病毒基因产物,具有病毒特异的抗原性。
    ③无包膜病毒的壳体蛋白参与病毒的吸附、侵入。
    (2)包膜蛋白功能:
    ①是病毒的主要表面抗原,它们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启动病毒感染发生,有些还介导病毒的进入。
    ②还可能具有凝集脊椎动物红血球细胞、细胞融合以及酶等活性。
    (3)基质蛋白:构成膜脂双层与核衣壳之间的亚膜结构,具有支撑包膜、维持病毒形态结构的作用
    2、非结构蛋白(各种酶类):具酶活性,参与病毒粒子装配、参与核酸合成、终止细胞大分子的合成等。
    囊膜作用:①不被酶解。②宿主受体识别:病毒表面糖蛋白:是免疫与疫苗研究的主要靶点.③保护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