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河南理工大学在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好学力行”校风,是谁、何年为河南理工大学亲笔题词,它提倡的是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正确答案: 是我国教育家、原北京大学校长、河南理工大学名誉校董蔡文培先生于1934年为河南理工大学亲笔题词。
    “好学力行”寓意深远,意即只有“力行”才能“知只真”、“学之实”,也就是“实践出真知”。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一向坚持教学与实践并重,要求师生勤奋学习、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学行合一,使“好学力行”校风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

  • 第2题: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机构的设置,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和变化?


    正确答案: 1922年(民国十一年),福中矿务大学时期,曾设《河南矿学会》,“以研究矿业学术,代办矿务工程,发展河南为主要工作”,曾为河南煤矿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在国内矿业界有很大影响。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学校几经变迁而中止。1960年建立了“煤炭科学研究所”和电子技术、半导体2个研究室,1978—1982年学校设有3个研究室到1988年先后成立了沉积矿产等10个院级研究室。1995年,为适应科研面向经济主战场的需要,实现跨学科的组合,学院对科研机构进行了调整,研究室提升为研究所,全院设化石燃料等13个研究所,其中化石燃料和瓦斯地质研究所为学院直管,其余为院系共管。1998年,依据《焦作工学院院属研究所管理暂行条例》,将原13个研究所调整为10个研究所。院级研究所根据学科划分挂靠在有关系部具体领导,科研处负责日常业务协调,研究所实行所长负责制。随着师资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河南理工大学目前校级研究所以达20所。

  • 第3题:

    河南理工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大体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一是上世纪20年代福中矿务大学时期,主要以调研项目为主,曾对我国矿业起到了指导和奠基的奠基阶段;
    二是学校重建初期,在教育革命中结合生产劳动进行的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1965年开始承担省、部下达的科研项目,‚文革‛中虽时有中断,但科技人员排除干扰,潜心研究,以WG—ZL型立井混凝土喷射机组研制、实验成功,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为标志的起步阶段;
    三是全国科学大会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始承担国家、省(部)厅(局)各级纵向科技项目,和地方政府以及企、事业委托的横向科技项目。在项目的级别、数量、经费等方面逐年增加和提高,并逐渐形成了河南理工大学的优势研究领域,不少科技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并得到推广蓬勃发展阶段。目前河南理工大学正在向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和涉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等高新技术方面挺进。

  • 第4题:

    河南理工大学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进行过哪些全面整党工作,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1984年开展的整党工作,其任务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1990年,在党员中进行了一次做合格共产党的教育,并进行了党员的重新登记

  • 第5题:

    1909年,河南理工大学在创办之初,曾聘请几位外籍教师?


    正确答案:曾聘请英籍教师5人。

  • 第6题:

    河南理工大学在福中矿务大学时期,曾经办有哪些刊物?


    正确答案:办有《福中矿务大学校刊》和《矿大学生》2种刊物。

  • 第7题:

    河南理工大学新校区什么时间开始建设,其建设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正确答案:新校区建设开始与2000年。为了迎接21世纪的到来,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河南省教育实现“高层次”突破决定,优先、超前、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河南理工大学以1995年易名焦作工学院为标志,实现了由单一矿业工科向通用工科的转变,招生规模、专业数量不断扩大,但座落在闹市区的校园不足350亩,成为学院快速发展的“瓶颈”,学校党委在充分研究以及论证的基础上,2000年4月成立专门组织,从征地、规划、论证到开工,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破土动工,在河南省高校中开创了建设新校区的先河。

  • 第8题:

    河南理工大学的教风是什么,它对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正确答案: 河南理工大学的教风是“严慈、严谨、严格”。
    该教风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既要严厉要求、又要关心爱护,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在治学上,要以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探求科学真蹄,不弄虚作假,窃人之果;在教学上严格遵循教学基本规范,高标准施教,不甘于平庸。“严慈”是纲,“严谨”是目,“纲举目张”,只有做到严慈怀有“大爱”之心,对学生严慈相济,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目的。

  • 第9题:

    建国前后,河南理工大学在领导体制上都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正确答案:建国前,学校实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1959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961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967年实行革命委员会一元化领导;1971年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1974年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革命委员会是党领导下的权力机构、工宣队在党委领导下发挥领导作用;1979年撤消革命委员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分工负责制;1998年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第10题:

    河南理工大学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后,组团出访了哪些国家和学校?


    正确答案:2005年河南理工大学组团出访了日本九州大学、室兰工业大学和山形大学,法国里尔联合大学;2006年出访了韩国釜山大学、釜山国际中学、启明大学、中南大学和高丽大学,英国朴茨第斯大学、哥拉斯哥卡利多尼亚大学、诺森比亚大学、南安普顿大学。

  • 第11题: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建设始于何年,建设结果如何?


    正确答案: 始于1988年。全校共有73门课程进行建设,其中51门获院(校)级优秀课程称号,17门获省级优秀课程称号。

  • 第12题:

    问答题
    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建设残疾人服务设施,积极培育专门面向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政府采取了什么样方式加以促进?

    正确答案: 通过民办公助、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建国后,河南理工大学在更名前的历任院长、(革委会主任)是谁?


    正确答案:张超、潭源、王际岩、朱圣新、党若平、樊道远、郭景涛、薛象恒、罗开顺、袁世鹰。

  • 第14题:

    21世纪前6年(2001—2006),河南理工大学在承担横向项目方面又发生了什么可喜的变化?


    正确答案:2001—2006年11月,河南理工大学全校共承担横向项目860项,相当河南理工大学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20年承担横向项目的总和,创年新上项目198项的新记录。

  • 第15题:

    河南理工大学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前,历任党委书记是谁?


    正确答案:谭源、邓英、齐齐、党若平、樊道远、宋之春、罗开顺、石廷轩、袁世鹰。

  • 第16题:

    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建设残疾人服务设施,积极培育专门面向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政府采取了什么样方式加以促进?


    正确答案: 通过民办公助、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

  • 第17题:

    河南理工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有哪些优势学科和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


    正确答案:在“痕迹学”和“瓦斯地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痕迹学”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安全技术与工程”正以强劲的发展态势,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

  • 第18题:

    学校易名为河南理工大学后,校党委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制定了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工作条例等相关制度,使处、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进一步规范。制定了《关于落实校级领导对分管单位处级领导班于教育、管理和监督责任的意见》,强化了校级领导对分管部、处和联系院(系)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责任,使抓工作与带队伍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建立并实施了处、科级干部和院(系)党政办公室主任假期培训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根据工作需要,按照“整体稳定,个别调整”的原则,创新领导干部选任方式,通过公开选拔和个别调转的方式,选拔了部分优秀干部走上处级领导岗位。改进科级干部选任方式,选拔部分优秀年轻干部充实了科级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了处、科级干部结构,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 第19题:

    河南理工大学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前后,第三次修订的《河南理工大学引进和稳定人才暂行办法》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是什么?《暂行办法》实施后,河南理工大学人才引进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 指导思想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按照“留住用好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的方针,正确处理选才与设岗、引进人才与原有人才、人才引进与人才使用的关系。
    《暂行办法》实施后,2003—2006年,共引进各类人才人。其中工程院士、双聘院士6人,省特聘教授8人,博士人,硕士人,其他人,加上原有教师学位和职称的提升,使学校师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1248名专任教师中,具有以上学位者506人,占教师总数的52%,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1人,省特聘教授8人,全国优秀教师、省管专家、省教学名师、省(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8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8人,还外聘5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学者、专家、院士担任兼职教授。

  • 第20题:

    1983年河南理工大学在实验室改革与建设方面,提出的奋斗目标和6大任务是什么?实施效果如何?


    正确答案:学校提出“争取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开出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验项目”的奋斗目标,在实验室的领导体制、资金分配、设备充实更新、房屋分配改造、人员调整与提高、管理制度建立与改革等6大任务。1990年,原中国煤矿总公司专家组进行了检查评估,焦作矿业学院在全国10所煤炭工科院校中名列第二。 

  • 第21题:

    2003年开始精品课程建设以来,河南理工大学获省精品课程称号的有哪几门?


    正确答案:获省精品课程称号的有安全工程学、采矿学、接口技术、高等代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等7门课程。

  • 第22题:

    进入新世纪,河南理工大学实验室的改革与建设有哪些新进展?


    正确答案:进入新世纪,我河南理工大学对实验室进行了调整和重点装备,并制(修)订了新的系列管理办法,设立了物理、化学、电工电子力学等中心实验已达到重点大学标准,安全技术及工程实验室在河南省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前3个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学校13个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全部一次性通过省教育厅的合格评估,其通过的数量位于河南省高校前列。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是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获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河南省拥有国家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的第二所高校。

  • 第23题:

    近代训诂学采取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1)采取了地下出土材料和传世文献相参证的研究方法。
    2)采取语言学、考古学、民俗学三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