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期的哲学家荀子以“天行有常”的思想,批判了“天命论”。
第1题:
我国古代哲学家对人性的争议体现了两个理论路向,即“生命性路向”和“天命性路向”。属于“天命性路向”的有()
第2题:
战国末期儒家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人能群”的思想。
第3题: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把战国时期某思想家的思想称之为“相对论”。该思想家及其思想最有可能是()
第4题:
《劝学》选自《荀子》。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在人性的善恶问题上他与孟子的观点()。
第5题:
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第6题: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第7题:
孟子
荀子
墨子
告子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平等性
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规律的能动作用
第10题:
韩非子
孔子
荀子
老子
第11题:
第12题: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告子
第13题:
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学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第14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主张()。
第15题:
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第16题:
荀子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第17题:
我国古代哲学家对人性的争议体现了两个理论路向,即“生命性路向”和“天命性路向”。属于“生命性路向”的有()
第18题:
“王者不可以不知天……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阳阴入出实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小大广狭,所以观天道也”,这段史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第19题:
第20题: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平等性
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规律的能动作用
第21题:
宿命论观点
唯意志论观点
机械唯物论观点
朴素唯物论观点
第22题:
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著作为《墨子》,其核心思想是“兼相爱,交相利”
申子是郑国京人,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加强君主的统治权利
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在他的思想中批判了儒家学派和墨家学派
庄子认为应该按照古代圣王的经验来办事
第23题:
相同,都提倡性善论
不同,荀子提倡性恶论,孟子提倡性善论
不同,荀子提倡性善论,孟子提倡性恶论
相同,都提倡性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