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器。”——此句恰当的意思是()
第1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第2题: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一句的意思是()。
第3题: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道”与道家所讲的“道”是同一个意思。
第4题: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第5题:
子曰:“君子不器。”孔子的意思是君子不能像一个器皿,只限于一种用途。(《论语》)()
第6题: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请解释此句中“知”的意思。
第7题:
此句中“习”:本义是指“鸟屡次拍着翅膀飞”,引申为“反复练习”。
此句中“愠”:生气、怨恨之意,指心中有烦厌、厌恶、怨恨之感。
此句意思是:“学习,而且能够时时复习它、修习它,不也是令人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同样不也是让人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能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品格吗?”
此句意思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招致疲乏,甚至更加危险。”
第8题:
第9题:
此句出自《荀子》。
此句是告诉人们做事要有恭敬之心,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
此句中的“远”:指避开,不亲昵。
此句意思是:孔子答道:“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走向善与德的道义上,敬畏鬼神而保持高远的距离不随意亲昵,这样可以叫做‘知’了。”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小家子气。”
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可以随便装东西。”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
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固定了形状,要么方要么圆。”
第13题:
“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第14题: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这里的“惠”是什么意思?()
第15题: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其中“刑”为刑罚的意思。
第16题: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句中的“畏”的恰当意思是()
第17题: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第18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从“好学”的角度,概括这段话的三层意思?
第19题:
孔子说:“君子在天地之间,没有不适应的,也没有莫名的,始终以义为依据。”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不盲目适从,也不盲目否定,始终以义为依据。”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不适应的地方,不肯定的地方,就要用义去比对。”
孔子说:“君子在人间替天行道,没有不适合,也不枉然,正义与其同在。”
第20题:
第21题:
此句意思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用不合于仁德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有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掉它。”
此句意思是:“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做君子呢?君子没有哪怕是一顿饭的工夫会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危急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去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此句中“颠沛”:指困顿挫折。
此句出自《论语》。
第22题:
此句大致意思是:“与有德之人相处会发现他有很多不同的样貌:远远瞻望,会觉得他外貌庄重自持,而令人不敢在其面前嬉笑轻浮;再与他亲近时,会发现他慈祥可和蔼,如春风温煦;若听闻他的教诲,则句句确切严正,都是激励人心的话语。”
此句中“俨然”:指恭敬庄重的样子,指行止外貌庄重自持。
此句主要意思是:“君子有三变:远远望着,庄严可畏;向他靠拢,温和可亲;听他的话,严厉不苟。”
此句是说君子善变。
第23题:
畏惧
畏缩
敬畏
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