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此句说明读书的方法是()
第1题:
第2题:
翻译: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第3题:
“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是指()
第4题:
“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诸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是谁说的?
第5题:
提出“肿之生也,皆由风邪,寒热、毒气客于经络,使血涩不通,壅结皆成肿也”的是()
第6题:
人皆得以隶使之
第7题: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第8题:
熟读
精思
熟读与精思
泛观博取
第9题:
广闻博览
熟读而精思
多方汲取
反复思考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食夫道,衣夫锦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则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
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
第13题: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第14题:
翻译:“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第15题:
“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子语类》)提倡读书比较好的方法是()
第16题:
“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
第17题: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第18题:
下列各项中,“夫”不是用作指示代词的一项是()
第19题:
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第20题:
第21题:
有些书时要泛读的
提倡囫囵吞枣似的读书
熟读精思很需要下工夫
怎样才能记的踏实
第22题:
第23题:
表陈述
表疑问
表停顿
表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