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两周诸侯国中不是由周王室分封而成立的是()。
第1题:
春秋时期北方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是()
第2题:
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第3题:
“同姓分封”是西周分封的核心标准,下列西周诸侯国中按照同姓原则分封的是()
第4题: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
第5题: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6题:
在武王灭商和周公东征的过程中立有大功,或与周有世代同盟关系的异姓贵族也被分封去建立诸侯国家,继续为周王室效力,下列国家:①齐②鲁③燕④宋,属于异姓诸侯国的是()
第7题:
在周朝时期,在治理天下时采用的是通过王室来分封到各地,建诸侯。
第8题:
以下关于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
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第10题:
中山国
宋国
虢国
第11题:
诸侯争霸
王室土地减少
周王室逐渐丧失共主地位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礼崩乐坏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王室的权威
第14题:
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第15题: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第16题:
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第17题:
分封制是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
第18题:
西周时期,规定诸侯有镇守疆土、交纳贡税、保卫王室等义务的制度是()
第19题:
按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不能成为大宗的是()
第20题:
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宋国
楚国
晋国
齐国
第23题:
①②③④
①③④
②③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