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上旬,被告人韦某某从福建购入1000余条“555”、“柔和七星”、“中华”牌卷烟至自家商店内进行销售。同月18日,被联合执法的当地烟草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查获。经查实,韦某某并无烟草制品经营许可证件,该批卷烟大多为假冒伪劣卷烟,但韦某某为逃避打击,故意将部分真品卷烟混杂在假烟中,造成真假卷烟无法区分,该批卷烟标值达125000元,截止被查获之日,韦某某已获得销售金额3000元。 韦某某辩护人提出,韦某某在被查获时只销售了3000元的卷烟,尚不构成犯罪,属于犯罪未遂,应按照违反市场管理法规进行处理。同时,该辩护人提出,该批卷烟中也包括部分真品卷烟,因此该批卷烟部分具有合格产品的特性,因此应当从轻处理。 韦某某辩护人提出的韦某某犯罪未遂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1题:
某市烟草专卖局查获赵某尚未销售的伪劣“中华”卷烟15件,无法查清销售价格。对该批卷烟,应该按照()计算。
第2题:
2010年6月7日,A县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在该县**路卷烟零售户李某(持有该县烟草专卖局核发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店中检查时,查获其涉嫌违法经营的卷烟215条。经查明,该批卷烟中有100条为当事人李某从该县卷烟零售户王某、张某处购进的真品国产卷烟,进货额10000元;该批卷烟的其余115条卷烟为经过相关检测部门鉴定,均为假冒注册商标且伪劣卷烟。2010年6月9日,A县烟草专卖局以未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卷烟对当事人李某作出行政处罚。A县烟草专卖局对李某的行政处罚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应当如何处理?
第3题:
2010年6月20日,某市烟草专卖局拦下一辆装载有卷烟的货车,当场查获“娇子”、“南京”等注册商标卷烟共计15个品牌10500条,承运人王某无法提供运输该批卷烟的合法手续,经鉴定,该批卷烟全部为假冒且伪劣卷烟,货值金额达85万元。经查明,王某即为该批卷烟货主,欲运往A市进行销售。王某尚未销售假烟即被抓获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说明理由?
第4题:
2010年6月5日,被告人张某将标值90000余元的“熊猫”牌卷烟100条,软“中华”牌卷烟20条,雇佣李某将卷烟运往某县,在某县一地点进行销售时被该县公安机关查获,查获时张某已销售51800元。同月6日,在被告人张某住处查获“中华”、“熊猫”、“利群”等品牌卷烟800余条,价值人民币285000元。经鉴定,所查获的张某的所有卷烟均为假冒伪劣卷烟,假冒伪劣卷烟标值54000元,同时查实李某在运输前已经知道所运输的物品为假冒卷烟,但李某认为自己所运的卷烟数量并不算很大,不构成犯罪。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销售金额如何计算?货值金额如何计算?
第5题:
某县烟草专卖局行政执法人员在市场检查中,在卷烟零售户王某经营的商店内查获非法卷烟共计40条。经鉴定,其中真品卷烟10条,价值3600元;假冒注册商标卷烟30条,标值7800元。经调查,周某所经营的真品卷烟系本人从市场收购,假冒卷烟系非法烟贩送货上门。办理案件移送应遵循哪些程序?
第6题:
某县烟草专卖局行政执法人员在市场检查中,在卷烟零售户王某经营的商店内查获非法卷烟共计40条。经鉴定,其中真品卷烟10条,价值3600元;假冒注册商标卷烟30条,标值7800元。经调查,周某所经营的真品卷烟系本人从市场收购,假冒卷烟系非法烟贩送货上门。移送案件过程中应附哪些材料?
第7题:
查获的未销售的伪劣卷烟、雪茄烟,能够查清销售价格的,按照实际销售价格计算
查获的未销售的伪劣卷烟、雪茄烟,无法查清实际销售价格,有品牌的,按照该品牌卷烟、雪茄烟的查获地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零售价格计算
查获的未销售的伪劣卷烟、雪茄烟,无品牌的,按照查获地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本年度卷烟平均零售价格计算
查获的未销售的伪劣卷烟、雪茄烟,可查清品牌规格的,在查获地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核准的省级烟草专卖局在销卷烟价格目录内的卷烟,由查获地的省级局按照该省(区、市)零售指导价格出具价格证明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某县烟草专卖局行政执法人员在市场检查中,在卷烟零售户王某经营的商店内查获非法卷烟共计40条。经鉴定,其中真品卷烟10条,价值3600元;假冒注册商标卷烟30条,标值7800元。经调查,周某所经营的真品卷烟系本人从市场收购,假冒卷烟系非法烟贩送货上门。该案应当适用哪个类型的行政处罚案件移送,移送哪个执法机关,具体理由?
第14题:
2010年6月5日,被告人张某将标值90000余元的“熊猫”牌卷烟100条,软“中华”牌卷烟20条,雇佣李某将卷烟运往某县,在某县一地点进行销售时被该县公安机关查获,查获时张某已销售51800元。同月6日,在被告人张某住处查获“中华”、“熊猫”、“利群”等品牌卷烟800余条,价值人民币285000元。经鉴定,所查获的张某的所有卷烟均为假冒伪劣卷烟,假冒伪劣卷烟标值54000元,同时查实李某在运输前已经知道所运输的物品为假冒卷烟,但李某认为自己所运的卷烟数量并不算很大,不构成犯罪。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第15题:
2010年6月以来,被告人罗某某在明知系假冒伪劣卷烟的情况下,为刘某某为首的假烟生产团伙生产假冒伪劣卷烟提供生产场所。经公安机关查实,刘某某为首的团伙先后非法生产假冒伪劣卷烟2万余件,价值人民币280万元。罗某某的行为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第16题:
2010年9月20日,A区烟草专卖局与该区公安、工商部门对当地卷烟市场进行联合执法检查过程中,查获如下案件: (1)零售户张某仓库有大量的中华、苏烟、黄鹤楼等高档假冒卷烟,价值约18万元,且张某没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2)卷烟零售户李某于今年9月10日一次销售了真品国产卷烟62条; (3)在卷烟零售户赵某的经营场所内发现了86条非法生产的卷烟并准备销售,卷烟价值2300元。 (4)在卷烟零售户陈某的仓库查获真品南京卷烟46条,均无当地烟草公司的监销标识,陈某持有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的有效期至2010年9月10日。 根据《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规定和联合执法检查权限衔接的有关规定,上述案件分别应由哪些执法部门进行处理?
第17题:
2010年9月20日,A区烟草专卖局与该区公安、工商部门对当地卷烟市场进行联合执法检查过程中,查获如下案件: (1)零售户张某仓库有大量的中华、苏烟、黄鹤楼等高档假冒卷烟,价值约18万元,且张某没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2)卷烟零售户李某于今年9月10日一次销售了真品国产卷烟62条; (3)在卷烟零售户赵某的经营场所内发现了86条非法生产的卷烟并准备销售,卷烟价值2300元。 (4)在卷烟零售户陈某的仓库查获真品南京卷烟46条,均无当地烟草公司的监销标识,陈某持有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的有效期至2010年9月10日。 请回答联合执法权限衔接的内容。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