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描述,能够说明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的是()
第1题:
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第2题:
“湖广熟天下足”、“扬一益二”等说法说明了南方经济的重要性。
第3题:
开元通宝是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的唐朝皇帝是()
第4题:
对隋唐时期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加快②.唐朝初期开始征收茶税③.开元通宝是唐玄宗时期的铸币④.隋唐时期的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第5题:
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之说。
第6题:
“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出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第7题: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苏湖熟,天下足”“蜀锦冠天下”等谚语可以归纳出宋元时期的主要阶段特征是()
第8题:
下列历史史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苏湖熟,天下足”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扬一益二”
第11题:
经济重心南移
南方社会动荡
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北方
第12题:
天下足,广湖熟
湖广熟,天下足
熟苏杭,足天下
苏杭熟,天下足
第13题:
唐高祖废五铢钱,于武德四年铸()钱。
第14题:
隋唐时期,“天下之盛,扬为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宋元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这些流行语反映的主题是()
第15题:
“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第16题:
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第17题:
南宋时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表明宋代()
第18题:
宋代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明代中后期则称“湖广熟天下足”,民谚的变化实际上折射了()
第19题:
反映隋唐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谚语有()
第20题:
三国时期
隋唐时期
南宋时期
明清时期
第21题: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
“苏湖熟,天下足。”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第22题:
开皇通宝
开元通宝
贞观通宝
第23题:
经济重心南移
民族关系的发展
政权的并立
专制统治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