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总的来说,东部沿海地区信息化指数高,从东部到西部信息化指数逐渐降低。
第1题:
对于美国国际数据公司2001年2月编制的信息化社会指数排名,说法正确的是()。
第2题: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指()
第3题:
使用信息化指数模型(RITE)测算信息化程度时,测得某地区的信息量指数为235,信息装备率指数128,通信主题水平指数为178,信息系数指数为245,则该地区的信息化指数为( )。
第4题:
相对指数法的优点是以企业的某一年为基年,可以用来评价企业测评年的企业信息化指数,了解企业自身纵向的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第5题:
在我国存在着中西部地区人才匮乏、大量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第6题:
信息化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指标,最早提出信息化指数测量方案的是( )学着。
第7题: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8题:
128.0
186.5
196.5
245.0
第9题:
主要成分分析法
信息化指数法
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
信息化综合指数法
第10题:
标杆管理法
信息化指数法
信息化测算方法
国际电信联盟法
第11题:
信息质量
信息装备率
信息系数
信息能力
第12题:
上述指数中对我国的测算情况绝对公正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信息化水平
特别是对横向比较我国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完全不能反映我国的信息化水平
第13题: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包括哪两大类()。
第14题:
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方法侧重于从衡量社会的信息和()方面来反映社会信息化程度。
第15题:
信息指数是国家信息化指标之一。
第16题:
我国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总的来说,()信息化指数高,从东部到西部信息化指数逐渐降低。
第17题:
简述日本信息化指数法?
第18题:
信息化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信息化程度的( )。
第19题:
日本
美国
国际联盟
IDC
第20题:
发达的东部
落后的西部
发达的东部、落后的西部、塌陷的中部
塌陷的中部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产业发展
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发展政策
第23题:
主要成分分析法
信息化指数法
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
信息化综合指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