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近年来,我国太湖大面积出现蓝藻,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这一现象属”相关问题
  • 第1题:

    007年5月30日,由于连续高温高热,导致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水源水质恶化,最终使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6月21日,无锡太湖局部水域再次出现蓝藻聚集。也就在这一天,这个城市七成的供水,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臭水。温家宝代表中央向无锡市民表示歉意。下列关于蓝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藻的遗传物质分部于细胞核内
    • B、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 C、蓝藻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 D、只有基因突变引起蓝藻变异

    正确答案:D

  • 第2题:

    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从种内来看主要是()。

    • A、疾病
    • B、气温
    • C、迁移
    • D、水源

    正确答案:C

  • 第3题:

    鼠类种群数量变动的形式有哪些?


    正确答案: 季节消长、周期性波动、不规则波动。

  • 第4题:

    2007年的太湖蓝藻暴发事件,除()物质超标作为诱因外,()等因素也参与导致该现象的发生。


    正确答案:氮磷;缓流水体、光照、风

  • 第5题:

    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

    • A、季节性消长
    • B、不规则波动
    • C、周期性波动
    • D、种群的爆发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 A、季节性消长
    • B、不规则波动
    • C、周期性波动
    • D、种群的爆发

    正确答案:D

  • 第7题:

    2007年5月底至6月初发生在我国西太湖区域的水体恶臭和蓝藻大面积暴发现象,使用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原理阐述其主要原因,危害,并提出应采用的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我国西太湖区域的水体恶臭和蓝藻大面积暴发现象实质上为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N、P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其成因主要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自然原因:太湖一方面从天然降水中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因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淋溶,使大量营养元素进入湖内,逐渐增加了湖泊水体的肥力。这就使得大量浮游生物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成为了可能,进而为草食性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料,这些动植物死亡后,其残体不断分解,由此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又被新的生物体所吸收。经过千万年的演化过程,原来的贫营养湖泊逐渐变为富营养湖泊。
    2)人为原因:由于工厂排放的污水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磷和硫的物质。因此当这些污水不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到太湖中,就会使的太湖中的营养物质大量增加,故导致以它们为食的藻类大量地繁殖。引起水中的含氧量下降,一些鱼类和浮游生物死亡,水质恶化。
    水体的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其主要的危害有:
    1)水体中藻类数量增多但种类发生变化
    2)水体透明度降低,溶解氧量大量减少,水质污染。
    3)加速湖泊等水域的衰亡过程
    4)藻类、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衰亡甚至绝迹。
    5)危害人类健康,一些藻类产生的腥臭味是常规饮用水工艺难以去除的,某些藻类还会产生毒素,在生物链中,经过生物放大作用后,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控制对策:
    1)使用低磷洗涤剂。低磷洗涤剂含磷较少,因而能有效预防湖泊的富营养化。
    2)增加“绿肥”的使用。通过生物固氮以消除氮的直接损失,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3)污水处理厂应加强脱氮除磷的工艺。
    4)妥善处理含磷矿渣,尽量避免含磷矿渣直接排到湖泊中。

  • 第8题:

    问答题
    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是怎样的?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增长初期条件适宜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增长率基本不变(对应数学模型Nt=No入t);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当种群中的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K时,种群数量停止增加。所以整个变化规律是“S”型。
    内部环境压力、生存空间、食物、天敌。
    列入1800年前后有人把绵羊引入澳大利亚,该群体的数量变化就是“S”型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A

    季节性消长

    B

    不规则波动

    C

    周期性波动

    D

    种群的爆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传入澳大利亚,10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A

    种群大发生

    B

    生态入侵

    C

    不规则波动

    D

    种群大爆发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2010年前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连续出现了“民工荒”现象,社会各界对此众说纷纭。请重点从劳动力结构性问题角度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正确答案: 民工荒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这其中有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金融危机复苏后的短期劳动力用工反弹的原因:有农民工长期就业环境、社会保障、薪资待遇等各方面相对低下的原因,也有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通畅、劳动力无序流动的原因等等。
    但从劳动力结构性问题角度分析该现象成因不难看出,“民工荒”的实质是“技工荒”,是由技术工人特别是技能人才短缺造成,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反映。具体分析,导致“技工荒”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术工人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二是长期以来,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职业教育各方面投入不足.技术工人数量少,质量也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三是企业普遍不重视对员工的技能培训。
    因此,从上述角度分析“技工荒”现象,其解决途径的根率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企业培训、职业培训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2007年的太湖蓝藻暴发事件,除()物质超标作为诱因外,()等因素也参与导致该现象的发生。

    正确答案: 氮磷,缓流水体、光照、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2010年前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连续出现了“民工荒”现象,社会各界对此众说纷纭。请重点从劳动力结构性问题角度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正确答案: 民工荒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这其中有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金融危机复苏后的短期劳动力用工反弹的原因:有农民工长期就业环境、社会保障、薪资待遇等各方面相对低下的原因,也有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通畅、劳动力无序流动的原因等等。
    但从劳动力结构性问题角度分析该现象成因不难看出,“民工荒”的实质是“技工荒”,是由技术工人特别是技能人才短缺造成,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反映。具体分析,导致“技工荒”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术工人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二是长期以来,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职业教育各方面投入不足.技术工人数量少,质量也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三是企业普遍不重视对员工的技能培训。
    因此,从上述角度分析“技工荒”现象,其解决途径的根率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企业培训、职业培训等。

  • 第14题:

    种群及其数量的变动。


    正确答案: (1)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生物个体的组合
    (2)种群动态: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3)昆虫种群的空间数量差异
    (4)昆虫种群的季节性消长:斜坡型、阶梯上升型、马鞍型、抛物线型
    (5)农业昆虫的生态对策

  • 第15题:

    今年5月以来,太湖部分水域蓝藻大面积发生,细菌等分解者也随之增加,水质迅速恶化,对太湖流域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蓝藻和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即它们的细胞内没有()

    • A、细胞壁
    • B、细胞膜
    • C、细胞质
    • D、细胞核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是怎样的?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增长初期条件适宜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增长率基本不变(对应数学模型Nt=No入t);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当种群中的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K时,种群数量停止增加。所以整个变化规律是“S”型。
    内部环境压力、生存空间、食物、天敌。
    列入1800年前后有人把绵羊引入澳大利亚,该群体的数量变化就是“S”型的。

  • 第17题:

    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类型?


    正确答案: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的类型有:
    (1)季节消长
    (2)不规则波动
    (3)周期性波动
    (4)种群暴发或大发生
    (5)种群平衡
    (6)种群的衰落和灭亡
    (7)生态入侵

  • 第18题:

    论述种群数量的变动趋势及形式。


    正确答案: 种群波动一般是指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种群的实际数量动态是由一系列“简单增长”所组成的,一种生物进入和占领新栖息地,首先经过种群增长建立种群,以后变动的主要趋势有不规则或规则的(周期性、季节性)波动、种群大爆发、物种生态入侵、种群衰亡、种群平衡等。
    (1)季节消长;
    (2)不规则波动;
    (3)周期性波动;
    (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
    (5)种群平衡;
    (6)种群的衰落和灭亡;
    (7)生态入侵。

  • 第19题:

    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传入澳大利亚,10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 A、种群大发生
    • B、生态入侵
    • C、不规则波动
    • D、种群大爆发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单选题
    太湖曾由于湖水污染,多次出现“水华”,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A

    种群崩溃

    B

    种群不规则波动

    C

    种群衰落

    D

    种群的爆发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
    A

    季节性消长

    B

    不规则波动

    C

    周期性波动

    D

    种群的爆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澳大利亚,10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A

    种群大发生

    B

    生态入侵

    C

    不规则波动

    D

    种群大爆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太湖大面积出现蓝藻,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这一现象属于()。
    A

    种群平衡

    B

    种群爆发

    C

    生态入侵

    D

    季节消长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