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豆乳生产工艺流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豆乳生产中应怎样严格控制杀菌工艺?


    正确答案: 使豆乳变质的细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尤其是芽孢杆菌。杀死芽孢的温度必须130℃,5min。芽孢杆菌在杀菌中的致死特性是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芽孢数按对数规律降低的。据报道,杀菌温度以143℃左右,3.0s~4.0s最适。

  • 第2题:

    简述方坯生产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大包回转台→中包烘烤装置→中包→中包车→结晶器→结晶器振动装置→二次冷却→拉矫机→自动火焰切割→输送辊→出坯辊道→移坯车→冷床。

  • 第3题:

    简述豆乳产生沉淀的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
    (1)物理因素:豆乳浓度、乳化稳定剂、均值条件、杀菌条件
    (2)化学因素:大豆分子表面的极性基团、电解质对豆乳稳定性的影响
    (3)微生物因素:豆乳中富含蛋白、糖等营养物质,pH值呈中性,十分适宜微生物的繁殖使豆乳pH值下降,豆乳分层,产生沉淀。
    防止措施:均质:温度75°C,15~35MPa,增加均质次数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一般2次均质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添加增稠剂,CMC-Na、海藻酸钠、黄原胶等混合使用。

  • 第4题:

    简述豆乳的营养特性。


    正确答案: (1)豆乳与牛乳、人乳相比,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总糖含量较低,并且不含胆固醇。豆乳是氨基酸组成较为全面的食品。
    (2)油脂是豆乳中另一主要营养成分。与牛乳、人乳相比豆乳富含亚油酸、亚麻酸等营养价值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具有保护作用的卵磷脂,不含胆固醇。
    (3)豆乳中也含有较丰富的矿物质。钾、磷、铁的含量较高,而钙含量不足。豆乳中的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4)豆乳中还含有水溶性低聚糖,可以改善便秘,不会引起龋齿。
    (5)豆乳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具有抗癌作用。
    (6)豆乳中的大豆皂苷有较好的生理功能,如具有抑制血清中的脂质氧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血栓等作用。

  • 第5题:

    简述浓缩果汁的生产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 生产工艺流程:原料选择→清洗→打浆→榨汁→粗滤→调配→均质→加热→装罐→密封→杀菌→冷却。

  • 第6题:

    写出豆乳粉的加工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原料大豆或低变性脱脂豆--→清理---→制豆乳--→过滤--→灭菌--→浓缩脱腥--→均质--→喷雾干燥--→出粉--→豆乳粉。

  • 第7题:

    简述蛋白型固体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化糖+配料→混合→乳化→贮存→脱气→贮存→装盘→干燥→贮存→检验→包装→检验→成品

  • 第8题:

    简述一般烧成系统的生产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 预热器及分解炉系统是一种生料悬浮预热、分解的设备,生料在悬浮状态下与高温气体充分混合,迅速传热,传热面积大,热效率高,生料的升温速度快。生料由预热器的上部喂入,然后按照与系统高温气流相反的方向,依次经各级旋风筒、分解炉进行预热及分解,分解率约达85%~95%,最后上最下一级旋风筒收集入窑,而高温气流则依次经过窑尾烟室、缩口、混合室各级旋风筒与生料进行热交换,温度逐渐降低,最后由窑尾高温风机排出。分解炉内喷入煤粉,由冷却机引来的三次空气助燃,供氧充足,煤粉燃烧快,燃烧后的高温气体进入混合室,与窑尾缩口来的气流汇合向上进入最下一级旋风筒。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豆乳苦涩味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产生原因:是由于大豆异黄酮、蛋白质水解产生的苦味肽、大豆皂苷等苦涩味物质的存在。
    防止措施:在低温下添加葡萄糖酸-δ-内脂,可以明显抑制β-葡萄甘苷酶活性使染料木黄酮和黄豆甙原产生减少。同时,钝化酶的活性,避免长时高温,防止蛋白质的水解和添加香味物质,掩盖大豆异味等措施,都有利于减轻豆乳中的苦涩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豆乳产生沉淀的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
    (1)物理因素:豆乳浓度、乳化稳定剂、均值条件、杀菌条件
    (2)化学因素:大豆分子表面的极性基团、电解质对豆乳稳定性的影响
    (3)微生物因素:豆乳中富含蛋白、糖等营养物质,pH值呈中性,十分适宜微生物的繁殖使豆乳pH值下降,豆乳分层,产生沉淀。
    防止措施:均质:温度75°C,15~35MPa,增加均质次数可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一般2次均质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添加增稠剂,CMC-Na、海藻酸钠、黄原胶等混合使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果蔬汁饮料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 原料→清洗→挑选→破碎→取汁→粗滤→灭酶→均质→脱气→杀菌→无菌灌装→成品饮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豆乳生产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 豆乳生产是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和磷脂的强乳化性。磷脂是具有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的两性物质,中性油脂是非极性的疏水性物质,经过变性后的大豆蛋白质分子疏水性基团暴露于分子表面,分子表面的亲水性基团相对减少,水溶性降低。这种变性的大豆蛋白质、磷脂及油脂的混合体系,经过均质或超声波处理,互相之间发生作用,形成二元及三元缔和体,这种缔和体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在水中形成均匀的乳状分散体系即豆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豆乳生产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 豆乳生产是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和磷脂的强乳化性。磷脂是具有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的两性物质,中性油脂是非极性的疏水性物质,经过变性后的大豆蛋白质分子疏水性基团暴露于分子表面,分子表面的亲水性基团相对减少,水溶性降低。这种变性的大豆蛋白质、磷脂及油脂的混合体系,经过均质或超声波处理,互相之间发生作用,形成二元及三元缔和体,这种缔和体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在水中形成均匀的乳状分散体系即豆乳。

  • 第14题:

    简述带钢生产的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 原料检查→上料排钢→推钢→加热→出钢→高压水除鳞→粗轧600三辊5道次轧制→中轧为1立2平3道次轧制→剪切→精轧为2立7平9道次轧制→爬坡辊道→无芯卧式卷取机卷取→紧卷→检查→打包→由链式输送辊送到翻卷装置→收集→标记→入库

  • 第15题:

    简述豆乳豆腥味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豆腥味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在大豆生长过程中由于脂肪氧化酶的存在及其作用,大豆本身就含有豆腥味成分,同时在光照的作用下,大豆食品中的核黄素分解也会产生一定的豆腥味。另一方面在加工过程中形成:脂肪氧化酶多存在靠近大都表皮的子叶处在整粒大豆中活性低,当大豆破碎时,由于有氧气存在和与底物的充分接触,脂肪氧化酶即产生催化作用,使油脂氧化,产生豆腥味。
    豆腥味防止措施:基因工程技术、钝化脂肪氧化酶活性、高频电场处理、生物法和豆腥味的脱除和掩盖。

  • 第16题:

    简述豆乳苦涩味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产生原因:是由于大豆异黄酮、蛋白质水解产生的苦味肽、大豆皂苷等苦涩味物质的存在。
    防止措施:在低温下添加葡萄糖酸-δ-内脂,可以明显抑制β-葡萄甘苷酶活性使染料木黄酮和黄豆甙原产生减少。同时,钝化酶的活性,避免长时高温,防止蛋白质的水解和添加香味物质,掩盖大豆异味等措施,都有利于减轻豆乳中的苦涩味。

  • 第17题:

    简述酶法生产饴糖的生产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 原料(大米)→清洗→浸渍→磨浆→调浆→液化→糖化→过滤→浓缩→成品
    (1)原料以碎大米、去胚芽的玉米胚乳、未发芽、腐烂的薯类为原料生产的饴糖,品质为优。
    (2)清洗去除灰尘、泥沙、污物。
    (3)浸渍除薯类含水量高不需要浸泡外,碎大米须在常温下浸泡1~2h,玉米浸泡12~14h,以便湿磨浆。
    (4)磨浆不同的原料选用的磨浆设备不同,但要求磨浆后物料的细度能通过60~70目筛。
    (5)调浆加水调整粉浆浓度为18~22波美度,再加碳酸钠液调pH值6.2~6.4,然后加入粉浆量0.2%氯化钙,最后加入α一淀粉酶酶制剂,用量按每克淀粉加α一淀粉酶80~100u计(30℃测定),配料后充分搅匀。
    (6)液化以碘液检查至不呈色时,即表明液化效果良好,液化结束。最后升温至沸腾,使酶失活并杀菌。
    (7)糖化检查DE值到35~40时,糖化结束。
    (8)压滤压滤操作不宜过快,压滤初期推动力宜小,待滤布上形成一薄层滤饼后,再逐步加大压力,直至滤框内由于滤饼厚度不断增加,待加大压力过滤而过滤速度缓慢时,应停止进行压滤。
    (9)浓缩,先开口浓缩,除去悬浮杂质,并利用高温灭菌;后真空浓缩,温度较低,糖液色泽淡,蒸发速度也快。

  • 第18题:

    简述工业发酵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 ①培养基制备
    ②、无菌空气制备
    ③、菌种与种子扩大培养
    ④、发酵培养
    ⑤、通过化学工程技术分离、提取、精制。

  • 第19题:

    简述一次灌装法生产碳酸饮料的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1.糖浆+水;2.配料罐中混合;3.冷却;4.碳酸化;5.灌装。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酶法生产饴糖的生产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 原料(大米)→清洗→浸渍→磨浆→调浆→液化→糖化→过滤→浓缩→成品
    (1)原料以碎大米、去胚芽的玉米胚乳、未发芽、腐烂的薯类为原料生产的饴糖,品质为优。
    (2)清洗去除灰尘、泥沙、污物。
    (3)浸渍除薯类含水量高不需要浸泡外,碎大米须在常温下浸泡1~2h,玉米浸泡12~14h,以便湿磨浆。
    (4)磨浆不同的原料选用的磨浆设备不同,但要求磨浆后物料的细度能通过60~70目筛。
    (5)调浆加水调整粉浆浓度为18~22波美度,再加碳酸钠液调pH值6.2~6.4,然后加入粉浆量0.2%氯化钙,最后加入α一淀粉酶酶制剂,用量按每克淀粉加α一淀粉酶80~100u计(30℃测定),配料后充分搅匀。
    (6)液化以碘液检查至不呈色时,即表明液化效果良好,液化结束。最后升温至沸腾,使酶失活并杀菌。
    (7)糖化检查DE值到35~40时,糖化结束。
    (8)压滤压滤操作不宜过快,压滤初期推动力宜小,待滤布上形成一薄层滤饼后,再逐步加大压力,直至滤框内由于滤饼厚度不断增加,待加大压力过滤而过滤速度缓慢时,应停止进行压滤。
    (9)浓缩,先开口浓缩,除去悬浮杂质,并利用高温灭菌;后真空浓缩,温度较低,糖液色泽淡,蒸发速度也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写出豆乳粉的加工工艺流程。

    正确答案: 原料大豆或低变性脱脂豆--→清理---→制豆乳--→过滤--→灭菌--→浓缩脱腥--→均质--→喷雾干燥--→出粉--→豆乳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豆乳豆腥味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豆腥味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在大豆生长过程中由于脂肪氧化酶的存在及其作用,大豆本身就含有豆腥味成分,同时在光照的作用下,大豆食品中的核黄素分解也会产生一定的豆腥味。另一方面在加工过程中形成:脂肪氧化酶多存在靠近大都表皮的子叶处在整粒大豆中活性低,当大豆破碎时,由于有氧气存在和与底物的充分接触,脂肪氧化酶即产生催化作用,使油脂氧化,产生豆腥味。
    豆腥味防治措施:基因工程技术、钝化脂肪氧化酶活性、高频电场处理、生物法和豆腥味的脱除和掩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豆乳的营养特性。

    正确答案: (1)豆乳与牛乳、人乳相比,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总糖含量较低,并且不含胆固醇。豆乳是氨基酸组成较为全面的食品。
    (2)油脂是豆乳中另一主要营养成分。与牛乳、人乳相比豆乳富含亚油酸、亚麻酸等营养价值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具有保护作用的卵磷脂,不含胆固醇。
    (3)豆乳中也含有较丰富的矿物质。钾、磷、铁的含量较高,而钙含量不足。豆乳中的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4)豆乳中还含有水溶性低聚糖,可以改善便秘,不会引起龋齿。
    (5)豆乳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具有抗癌作用。
    (6)豆乳中的大豆皂苷有较好的生理功能,如具有抑制血清中的脂质氧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血栓等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