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拍卖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和规范拍卖活动的法律,该法第一条开宗明义的规定:“为了规范拍卖行为,维护拍卖秩序,保护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这表明拍卖法的立法目的主要有三个:(1)规范拍卖行为:拍卖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交易活动,在许多方面与一般的商品交易之间存在着差别,需要由特殊的法律规范予以调整。所谓规范拍卖行为,是指拍卖行为要纳入法制化轨道,严格遵循一定的规则进行。
(2)维护拍卖秩序:市场经济应当是一种有序的经济,为了维护拍卖秩序,明确规定拍卖市场的进入机制和监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国家必须用法律的形式对拍卖企业的审批、设立条件、市场监管、违法行为的处罚等进行统一的规范。维护拍卖秩序,是指拍卖企业的建立、活动原则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要求。为此,拍卖法明确规定了设立拍卖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规定必须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拍卖企业的部门审核许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3)保护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拍卖法在规范拍卖行为和维护拍卖秩序的同时,还对参与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更多“试论述拍卖法的立法目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拍卖法的立法过程


    正确答案: (1)1992年以后,我国各地纷纷成立了投资主体不一,操作手段不同的拍卖机构
    (2)1994年3月,拍卖法起草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同年7月,国务院法制局在北京举办了“拍卖法国际研讨会”,听取国内外专家的意见
    (3)1996年6月24日,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呈了“关于《拍卖法(草案)》”审议结果报告
    (4)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次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 第2题:

    试评论拍卖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


    正确答案: 第六十一条拍卖人、委托人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未说明拍卖标的的瑕疵,给买受人造成损害的,买受人有权向拍卖人要求赔偿;属于委托人责任的,拍卖人有权向委托人追偿。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因拍卖标的存在瑕疵未声明的,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因拍卖标的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 第3题:

    简述拍卖法颁布前我国地方性拍卖立法的情况和特点


    正确答案:情况:1988年1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房屋拍卖办法》、福州发布了《福州市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拍卖暂行规定》1989年6月河北省政府发布了《河北省罚没物资、无主货物拍卖办法》1990年5月天津市法布里《天津市公物拍卖管理办法》1991年3月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动产拍卖暂行规定》;同年6月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拍卖业管理暂行规定》南京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对罚没物资、追回赃物无主物资纳入拍卖市场变价试试意见的通知》1992年1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公物拍卖管理办法》
    特点:
    (1)类别庞杂
    (2)突出地方性特点
    (3)条纹规定较为具体

  • 第4题:

    试举例论述艺术符号的特性。


    正确答案: 艺术符号具有表意性、表情性、意蕴性和交流性的特性。
    表意性是指艺术符号具有以具体艺术形象来表达意义的特性。艺术的意义不在于构成它的符号本身的意义,而是在于符号的象征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如卡西尔所说,艺术符号的感性形式“不是对实在的模仿,而是对实在的发现”。例如徐悲鸿的奔马,其意义不在于画了一匹马,而在于所寄托的深沉的爱国情思和希望祖国飞腾发达的激情。
    表情性是指艺术符号作为情感性符号,承载或激发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艺术是表达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完整独特的、具有丰富含义的情感符号。而且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是艺术家所体验和理解的人类普遍情感。所以各门类艺术独特的艺术符号能激发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超越国界、超越历史而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正是因为他们的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激发了人类的共同情感。
    意蕴性是指艺术符号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情感,可以引出难以穷尽的多种不同阐释。真正成功的艺术作品往往凝练含蓄,其意义是不确定和非封闭的,可以令欣赏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通过不同途径来进行阐释,赋予它不同的意义。正因如此,艺术方能常新,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梵高的名画《向日葵》,基本采用单纯的黄色调,用凝练的符号宣泄了难以言状的狂热激情,令人回味无穷。
    交流性是指艺术符号是传达的媒介,它使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思想情感得以交流。艺术家通过艺术符号表达情感的体验,又以艺术符号为中介,将丰富的信息传达给欣赏者供欣赏者认识和接受。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的是自己深切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深沉的情思通过艺术符号,被历代欣赏者所体悟,所接受,完成了与诗圣的情感交流,形成强烈的共鸣。

  • 第5题:

    立法监督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结合实际论述完善立法监督制度的主要思路。


    正确答案: 主要内容:①监督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文件;
    ②监督行政机关的执法情况,及时纠正行政机关的违宪、违法行为;
    ③监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财政决算情况,以保证计划的科学性,防止重大决策失误;④监督行政机关的日常工作;监督行政机关的人事任免。
    主要思路:⑴明确监督原则,努力做到即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⑵加强监督立法,使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⑶重视总结和探索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新鲜经验A.评议“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B.实行部门执法责任制C.向违法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发出法律监督书D.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举例展开分析

  • 第6题:

    试从立法目的的角度论述工作时间的显著特点。


    正确答案: 工作时间,是指依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昼夜之内和一周之内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从立法目的的角度而言,工作时间制度有以下特点:
    1、工作时间制度既有标准工作日的规定,又有标准工作周的规定,同时也有其他工作时间的规定。立法上需要同时规定标准工作周和其他工作时间制度,以便于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时间。
    2、法定工作时间制度仅仅确立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上不得突破的上限标准,用人单位咳根据自己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确立低于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的时间制度,立法上的这种规定,一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或经济组织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国家着重从宏观上加以调控;二是在劳动法的立法指导思想上,侧重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制度,是工作时间制度的基础,法律允许实行的其他工时制度,都必须依据上述两项标准测定相关的定额和因素。

  • 第7题:

    论述西周法律思想与立法活动


    正确答案: 法律思想:
    1.“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以德配天”“刑兹无赦”。西周吸取商朝统治者单纯信奉天命的教训,发展为敬天与保民并重,通过保民来获得天命。“明德慎罚”则要求统治者以德教化民众,施行仁政。
    2.亲亲、尊尊。亲亲就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尊尊就是要服从周天子及各诸侯国国君。西周立法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强化了血缘关系,并将血缘上的亲亲原则与政治上的尊尊原则紧密结合起来,以血缘上亲疏、嫡庶的标准来确定身份等级,分配权利义务。
    立法活动:
    1.周公制礼。西周初期,为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周公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礼活动,在夏商礼制的基础上制定了更为完备的《周礼》,其很多内容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及司法等方面的规则,属于法律规则。
    2.吕侯做刑。西周中期,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社会矛盾的尖锐化,说明周初的九刑以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周穆王遂命司寇吕侯制定《吕刑》,其通篇体现“明德慎刑”的法律思想,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 第8题:

    问答题
    试评论拍卖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

    正确答案: 第六十一条拍卖人、委托人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未说明拍卖标的的瑕疵,给买受人造成损害的,买受人有权向拍卖人要求赔偿;属于委托人责任的,拍卖人有权向委托人追偿。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因拍卖标的存在瑕疵未声明的,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因拍卖标的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请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拍卖法的立法过程

    正确答案: (1)1992年以后,我国各地纷纷成立了投资主体不一,操作手段不同的拍卖机构
    (2)1994年3月,拍卖法起草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同年7月,国务院法制局在北京举办了“拍卖法国际研讨会”,听取国内外专家的意见
    (3)1996年6月24日,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呈了“关于《拍卖法(草案)》”审议结果报告
    (4)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次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拍卖法颁布前我国地方性拍卖立法的情况和特点

    正确答案: 情况:1988年1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房屋拍卖办法》、福州发布了《福州市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拍卖暂行规定》1989年6月河北省政府发布了《河北省罚没物资、无主货物拍卖办法》1990年5月天津市法布里《天津市公物拍卖管理办法》1991年3月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动产拍卖暂行规定》;同年6月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拍卖业管理暂行规定》南京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对罚没物资、追回赃物无主物资纳入拍卖市场变价试试意见的通知》1992年1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公物拍卖管理办法》
    特点:
    (1)类别庞杂
    (2)突出地方性特点
    (3)条纹规定较为具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论述教育立法的意义?

    正确答案: 1.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要求。
    2.教育立法是教育权社会化、国家化的要求。
    3.教育立法是现代学校活动日趋复杂化的要求。
    4.教育立法是现代国家法制化的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从立法目的的角度论述工作时间的显著特点。

    正确答案: 工作时间,是指依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昼夜之内和一周之内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从立法目的的角度而言,工作时间制度有以下特点:
    1、工作时间制度既有标准工作日的规定,又有标准工作周的规定,同时也有其他工作时间的规定。立法上需要同时规定标准工作周和其他工作时间制度,以便于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工作时间。
    2、法定工作时间制度仅仅确立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上不得突破的上限标准,用人单位咳根据自己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确立低于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的时间制度,立法上的这种规定,一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或经济组织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生产经营者,国家着重从宏观上加以调控;二是在劳动法的立法指导思想上,侧重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制度,是工作时间制度的基础,法律允许实行的其他工时制度,都必须依据上述两项标准测定相关的定额和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论述拍卖法的适用范围。


    正确答案: 法律的适用范围问题实际上是指法律的效力范围。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哪些人,在什么空间、时间范围内有效。法律效力包括对人的效力、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三个方面:
    (1)拍卖法对人的效力:法律对人的效力是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
    (2)拍卖法的空间效力:法律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律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的问题。
    (3)拍卖法的时间效力: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颁布实施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的问题。

  • 第14题:

    试从立法目的的角度而言,工作时间有哪些显著特点。


    正确答案: 从立法目的的角度而言,工作时间制度有以下特点:
    1、既有标准工作日的规定,又有标准工作周的规定,同时也有其他工作时间的规定。
    2、无论是标准工作日还是标准工作周的法律规定,都仅仅确立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上不得突破的上限标准,用人点位可根据自己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确立低于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的工作时间制度。
    3、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制度,是工作时间制度的基础,法律允许实行的其他工时制度,都必须依据上述两项标准测定相关的定额和因素。

  • 第15题:

    论述教育立法的意义?


    正确答案: 1.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要求。
    2.教育立法是教育权社会化、国家化的要求。
    3.教育立法是现代学校活动日趋复杂化的要求。
    4.教育立法是现代国家法制化的要求。

  • 第16题:

    论述立法概况?


    正确答案:禹刑是夏朝法律的总称。汤刑是商朝刑法的总称。
    “九刑”即刑书九篇,周初制定的一部刑书。
    汉刘邦“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与盗窃抵罪,其余秦法一律废除。
    《九章律》是刘邦命令萧何在秦律6篇基础上增加了三篇而制定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立法体例有所变动,改变了以前不合理的体例编排,同时增加了封建法典的基本问题。需要重点掌握的法典有魏律、晋律、北魏律和北齐律。
    隋朝《开皇律》奠定了封建法典的基础唐朝在历史上达到鼎盛时期,法律也是历史上最发达的。《唐律疏义》是中国封建法典的典范。
    宋朝将以往的律改为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编成《宋刑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元典章》是元朝法律的基础。明朝的法律主要是《大明律》,该律脱胎于唐律,又不同于唐律。除此之外,还有大诰的制定,前清的法律主要是《大清律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
    从中华民国开始制定宪法性文件,包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宪法性文件主要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此外,还有土地立法。

  • 第17题:

    论述明朝初年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正确答案:立法思想:1重典治国。元朝覆灭的教训、“刑罚世轻世重”的传统法律思想及明初复杂的社会形势使明初统治者采取重典治国的法律思想。洪武三十年的《大明律》比唐宋法律苛重,但比初期法律轻。2.重视预防犯罪与法制宣传。明太祖令各地“皆立申明亭”,将重犯姓名书写其上警示民众。后制定《明大诰》并广做宣传。3.法贵简当,使人易晓。4重视以封建礼教约束人民的思想行为。
    立法活动:1.历时三十年编订《大明律》(参见名词解释)2.编订御制《明大诰》(参见名词解释)。内容上规定了《大明律》中没有的严酷刑罚,明确将贪官污吏作为重点打击对象。3.编订刑事法规《问刑条例》4.编订以行政法为内容的《明会典》。

  • 第18题:

    论述行政立法程序。


    正确答案: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所应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行政立法程序理当由宪法、法律作原则性规定,再由配套法规作出具体详尽的规定。下面根据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立法实践,对行政立法程序作一概括阐述:
    (1)规划。即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定的任务、编制有指导性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定时期里行政法规、规章的拟订、修改、补充、清理等工作。行政立法规划要考虑每个立法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起草。对列入规划的需要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由法规或规章内容涉及的主管部门草拟法案。草案应在广泛调查研究、充分收集并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力求内容切实可行、形式完整、结构严谨。
    (3)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是行政立法民主原则的要求,也是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有效做法。它包括:
    A.征求人民群众尤其是与草案有利害关系的相对人的意见。
    B.征求与草案内容有关的部门的意见。
    C.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
    (4)审查。即行政法规、规章草案拟定后,送交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审查,主要针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合法性等。审查后,写出审查报告,提出是否提交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的建议。
    (5)审议通过。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根据法制部门的提议,以正式会议对该草案进行讨论决定,认为没问题,则予以通过。
    (6)签署发布。经行政立法机关正式会议审议通过的行政法规、规章必须经过行政首长签署,并通过适当途径公之于众。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论述拍卖法的适用范围。

    正确答案: 法律的适用范围问题实际上是指法律的效力范围。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哪些人,在什么空间、时间范围内有效。法律效力包括对人的效力、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三个方面:
    (1)拍卖法对人的效力:法律对人的效力是指法律对谁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人。
    (2)拍卖法的空间效力:法律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律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的问题。
    (3)拍卖法的时间效力: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颁布实施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的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论述拍卖法的立法目的

    正确答案: 拍卖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和规范拍卖活动的法律,该法第一条开宗明义的规定:“为了规范拍卖行为,维护拍卖秩序,保护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这表明拍卖法的立法目的主要有三个:(1)规范拍卖行为:拍卖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交易活动,在许多方面与一般的商品交易之间存在着差别,需要由特殊的法律规范予以调整。所谓规范拍卖行为,是指拍卖行为要纳入法制化轨道,严格遵循一定的规则进行。
    (2)维护拍卖秩序:市场经济应当是一种有序的经济,为了维护拍卖秩序,明确规定拍卖市场的进入机制和监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国家必须用法律的形式对拍卖企业的审批、设立条件、市场监管、违法行为的处罚等进行统一的规范。维护拍卖秩序,是指拍卖企业的建立、活动原则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要求。为此,拍卖法明确规定了设立拍卖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规定必须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拍卖企业的部门审核许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3)保护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拍卖法在规范拍卖行为和维护拍卖秩序的同时,还对参与拍卖活动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论述立法概况?

    正确答案: 禹刑是夏朝法律的总称。汤刑是商朝刑法的总称。
    “九刑”即刑书九篇,周初制定的一部刑书。
    汉刘邦“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与盗窃抵罪,其余秦法一律废除。
    《九章律》是刘邦命令萧何在秦律6篇基础上增加了三篇而制定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立法体例有所变动,改变了以前不合理的体例编排,同时增加了封建法典的基本问题。需要重点掌握的法典有魏律、晋律、北魏律和北齐律。
    隋朝《开皇律》奠定了封建法典的基础唐朝在历史上达到鼎盛时期,法律也是历史上最发达的。《唐律疏义》是中国封建法典的典范。
    宋朝将以往的律改为刑统,宋太祖建隆四年编成《宋刑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元典章》是元朝法律的基础。明朝的法律主要是《大明律》,该律脱胎于唐律,又不同于唐律。除此之外,还有大诰的制定,前清的法律主要是《大清律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
    从中华民国开始制定宪法性文件,包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工农民主政权时期的宪法性文件主要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此外,还有土地立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论述明朝初年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正确答案: 立法思想:
    1.重典治国。元朝覆灭的教训、“刑罚世轻世重”的传统法律思想及明初复杂的社会形势使明初统治者采取重典治国的法律思想。洪武三十年的《大明律》比唐宋法律苛重,但比初期法律轻。
    2.重视预防犯罪与法制宣传。明太祖令各地“皆立申明亭”,将重犯姓名书写其上警示民众。后制定《明大诰》并广做宣传。
    3.法贵简当,使人易晓。
    4.重视以封建礼教约束人民的思想行为。
    立法活动:
    1.历时三十年编订《大明律》。
    2.编订御制《明大诰》。内容上规定了《大明律》中没有的严酷刑罚,明确将贪官污吏作为重点打击对象。
    3.编订刑事法规《问刑条例》。
    4.编订以行政法为内容的《明会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从立法目的的角度而言,工作时间有哪些显著特点。

    正确答案: 从立法目的的角度而言,工作时间制度有以下特点:
    1、既有标准工作日的规定,又有标准工作周的规定,同时也有其他工作时间的规定。
    2、无论是标准工作日还是标准工作周的法律规定,都仅仅确立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上不得突破的上限标准,用人点位可根据自己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确立低于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的工作时间制度。
    3、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制度,是工作时间制度的基础,法律允许实行的其他工时制度,都必须依据上述两项标准测定相关的定额和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