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精度很高时,过定位才允许使用,且有利于增强工件的()。
第1题:
工件的定位精度主要靠()来保证。
第2题:
用工件上的平面作为定位基准面定位时,应采用()作定位元件。
第3题:
()会直接导致工件发生位移或震动、松动,甚至脱落。
第4题:
工件定位是通过工件的定位基准面与夹具的定位元件的接触来实现的,所以只要定位支承点的总数与需要限制的自由度数目相同,就不会出现欠定位或过定位现象。
第5题:
夹紧元件施加夹紧力的方向应尽可能()工件主要定位基准面,使夹紧稳定可靠。
第6题:
夹紧元件施加夹紧力的方向应尽可能()工件的主要定位基准面,使夹紧稳定可靠
第7题:
与工件定位基准面接触的夹具零件,称为定位元件。定位元件的工作平面应具有(),以便长期保持夹具的定位精度,同时正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以便于制作、装配和修理。
第8题:
凡直接与工件定位基准面接触的夹具零件,称为定位元件。定位元件的工作平面应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足够的刚度,以便长期保持夹具的定位精度,同时正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以便于制作、装配和()。
第9题:
只有在()精度很高时,重复定位才允许使用。
第10题:
过定位
欠定位
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
第11题:
设计基准面和定位元件;
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
夹紧机构;
刚度;
强度
第12题:
工件加工面
定位元件定位面
夹具的定位面
工序基准面
第13题:
只有在()和定位元件精度很高时,重复定位才允许采用。
第14题:
只有在()精度很高时,重复定位允许采用。
第15题:
()不易使工件发生位移或振动、松动,甚至脱落。
第16题:
定位误差就是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其定位基准面的设计基准相对于定位元件支撑面的()发生的最大位移。
第17题:
只有在()精度很高时,过定位才允许,且有利于增强工件的()。
第18题:
()有可能产生定位干涉,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提高夹具定位元件之间的位置精度和工件定位基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第19题:
只有在()精度很高时,过定位才允许采用,且有利于增强工件的刚度。
第20题:
定位是通过定位元件的定位点与工件的()相接触来实现的。
第21题:
第22题:
设计基准面和定位元件
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
夹紧机构
强度
第23题:
较好的韧性
较高的耐磨性
较好的塑性
足够的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