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产品精度要求,尽量使用结合实际又较先进的测量器具进行各项检验。

题目

根据产品精度要求,尽量使用结合实际又较先进的测量器具进行各项检验。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根据产品精度要求,尽量使用结合实际又较先进的测量器具进行各项检验。”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产品批量为10件,尺寸特性精度要求较高,需用自动化测试设备进行测量。由于测试设备对使用环境条件有较高的要求,该产品适用的检验方式是( )。[2008年真题]
    A.流动检验 B.固定场所检验 C.抽样检验 D.自检和互检


    答案:B
    解析:
    固定场所检验是在产品形成过程的作业场所、场地、工地设立的固定检验站(点) 进行的检验活动。固定检验站适用于检验仪器设备不便移动或使用较频繁的情况。固定检验站相对工作环境较好,也有利于检验工具或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 第2题: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的设备而言,不需要进行检定的设备对象是( )。

    A: 非强制的测量装置
    B: 进货检验过程使用的计量器具
    C: 过程检验中使用的计量器具
    D: 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

    答案:A,B,C
    解析: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

  • 第3题:

    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包括()。

    A.与工程项目的内容、检测要求相适应
    B.所确定的施工方法和检验方法
    C.检测器具的测量极限误差必须小于或等于被测对象所能允许的测量极限误差
    D.必须具有技术鉴定书或产品合格证书
    E.技术上先进,操作培训较容易

    答案:A,C,D,E
    解析:
    2019版教材P320页
    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是: (1)应与所承揽工程项目的内容、检测要求以及所确定的施工方法和检测方法相适应。例如,所选用计量器具的量程、精度和记录方式,适应的范围和环境,必须满足被测对象及检测内容的要求,使被测对象在量程范围内。检测器具的测量极限误差必须小于或等于被测对象所能允许的测量极限误差。 (2)所选用的计量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技术鉴定书或产品合格证书。 (3)所选用的计量器具和设备,在技术上是先进的,操作培训是较容易的,坚实耐用易于运输,检定地点在工程所在地附近的,使用时其比对物质和信号源易于保证。尽量不选尚未建立检定规程的测量器具。@##

  • 第4题:

    测量工作对精度的要求是()

    • A、没有误差最好
    • B、越精确越好
    • C、根据需要,精度适当
    • D、仪器能达到什么精度就尽量达到

    正确答案:C

  • 第5题:

    万能工具显微镜是高精度的测量器具,用它能()。

    • A、检验样板、凸轮、冲模的形状
    • B、测量螺纹的大、中、小径
    • C、测量零件的长度尺寸与角度值
    • D、进行坐标测量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测量工作对精度的要求是()

    • A、没有误差最好
    • B、越精确越好
    • C、根据要求,精度适当
    • D、仪器能达到什么精度就尽量达到

    正确答案:C

  • 第7题: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使用杠杆齿轮比较仪进行测量时,应尽量使用表盘刻线的()。

    • A、左边部分
    • B、中间部分
    • C、右边部分
    • D、任意

    正确答案:B

  • 第8题:

    进行机床定位精度检验时,常对机床部件本身的定位精度进行多次的检验,内容包括()

    • A、坐标全程定位误差测量
    • B、重复定位精度测量
    • C、失动量的测量
    • D、原点复位精度的测量
    • E、微量位移精度试验

    正确答案:A,B,C,D,E

  • 第9题:

    以保证新产品质量为前提,根据新产品精度要求应尽量使用结合实际又较先进的()

    • A、合像水平仪
    • B、自准直仪
    • C、经纬仪
    • D、测量仪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测量工作对精度的要求是()。
    A

    没有误差最好

    B

    越精确越好

    C

    根据需要,精度适当

    D

    仪器能达到什么精度就尽量达到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施工测量的精度应根据()进行施工测量。
    A

    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精度要求

    B

    控制点的精度

    C

    地形

    D

    环境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质量检验所提供的客观证据是要证实()。
    A

    检验人员经过检验基本技能培训满足要求

    B

    检测使用的量器具的精度符合规定要求

    C

    产品的质量特性满足规定要求

    D

    生产作业人员的作业满足规定要求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的设备而言,不需要进行检定的设备对象是( )。

    A.非强制的测量装置
    B.进货检验过程使用的计量器具
    C.过程检验中使用的计量器具
    D.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

    答案:A,B,C
    解析:

  • 第14题:

    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包括()。

    A、与工程项目的内容、检测要求相适应
    B、所确定的施工方法和检验方法
    C、检测器具的测量极限误差必须小于或等于被测对象所能允许的测量极限误差
    D、必须具有技术鉴定书或产品合格证书
    E、技术上先进,操作培训较容易

    答案:A,C,D,E
    解析:
    2018新教材P297 。计量器具的选择原则是: (1)应与所承揽工程项目的内容、检测要求以及所确定的施工方法和检测方法相适应。例如,所选用计量器具的量程、精度和记录方式,适应的范围和环境,必须满足被测对象及检测内容的要求,使被测对象在量程范围内。检测器具的测量极限误差必须小于或等于被测对象所能允许的测量极限误差。 (2)所选用的计量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技术鉴定书或产品合格证书。 (3)所选用的计量器具和设备,在技术上是先进的,操作培训是较容易的,坚实耐用易于运输,检定地点在工程所在地附近的,使用时其比对物质和信号源易于保证。尽量不选尚未建立检定规程的测量器具。

  • 第15题:

    施工测量的精度应根据()进行施工测量。

    • A、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精度要求
    • B、控制点的精度
    • C、地形
    • D、环境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测量精度和()。

    • A、计量单位
    • B、检验方法
    • C、计量器具
    • D、测量条件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使用相同精度的计量器具,采用直接测量法比采用间接测量法的精度高。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测量工作对精度的要求是()

    • A、没有误差最好
    • B、越精确越好
    • C、根据需要,适当精确
    • D、仪器能达到什么精度就尽量达到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根据测量方法极限误差选用测量器具时,怎样确定精度系数?


    正确答案: 根据测量方法极限误差选用测量器具时,精度系数K的取值一般在零件公差T的1/3~1/10范围内,高精度零件取1/3,低精度零件取1/10,一般零件取1/5,也可以参考相关测量方法的精度系数选取。

  • 第20题:

    选择测量器具时,首先要考虑测量精度的要求。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根据产品精度要求,尽量使用结合实际又较先进的测量器具进行各项检查。()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问答题
    根据测量方法极限误差选用测量器具时,怎样确定精度系数?

    正确答案: 根据测量方法极限误差选用测量器具时,精度系数K的取值一般在零件公差T的1/3~1/10范围内,高精度零件取1/3,低精度零件取1/10,一般零件取1/5,也可以参考相关测量方法的精度系数选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关于检测手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产品质量检验首先是要正确选用适用、适宜的检测设备

    B

    计量器具和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或检定),确认符合检测的使用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确保测量值的准确

    C

    产品质量检验应该使用高级别、高性能的仪器设备,越高、精、尖越好,检验结果越理想

    D

    计量器具、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恢复使用前,根据所发生故障的不同具体情况及对检测结果影响程度,重新进行校准(或检定)或自行校核,以防止使用失准的检测设备


    正确答案: C
    解析: 检测设备选用产品质量检验首先是要正确选用适用、适宜的检测设备。产品质量检验选用检测设备要综合考虑其适用性和经济性,不能脱离企业状况、产品要求、产品形成过程的实际需要,过度追求对检测设备高、精、尖的要求。否则,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