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线仪表飞行最低安全高度是指飞机距航线两侧各25公里地带内的最高点,丘陵和山区不低于()。
第1题:
航线仪表飞行的最低安全高度是按航线两侧各25公里范围内最高障碍物平原、丘陵加(),山区加()确定安全高度的。
第2题:
农业飞行时,航空器到作业区的往返高度,应当根据航线距离、天气情况和地形决定,目视飞行在丘陵、山区和较大水面、森林、居民区上空距障碍物的高度不得低于()米。
第3题:
航线飞行的安全高度,在平原地带应当高出航线两侧各25公里以内障碍物的最高标高()。
第4题:
在机场区域内,仪表飞行航空器距离障碍物最高点的最低垂直间隔,丘陵和山区不得小于()米。
第5题:
转场飞行的安全高度,在山区应当高出航路中心线、航线两侧各25公里以内米()。
第6题:
巡航速度251公里/小时以上的航空器,航线目视飞行最低安全高度的规定是()
第7题:
航路、航线飞行或转场飞行的航空器在航路中心线、航线两侧各25公里以内最高标高超过()大气压力低于()的飞行最低高度层必须相应提高保证飞行的真实高度不低于安全高度。
第8题:
农业作业飞行的最低天气标准规定:丘陵、山区(高原)云底高距作业区最高点不低于()米。
第9题:
航线飞行的安全高度,在山岳地带应当高出航线两侧各25千米以内障碍物的最高标高()米。
第10题:
标准仪表离场航线上应标注的资料包括:离场航线代号、重要点及其间的距离、每个航段的磁航迹角或径向方位、()。
第11题:
第12题:
沿航线的最低安全高度和过度高度层的限制
沿航线的最低飞行高度和备用油量的限制
沿航线的最低安全高度和过渡高度的限制
沿航线的最低飞行高度和高度层的限制
第13题:
航线IFR飞行的最低安全高度是飞机距航线两侧各()公里,地带内最高障碍物,平原地区不得低于()米,丘陵和山区不得低于()米.
第14题:
航线仪表飞行最低安全高度是指飞机距航线两侧各25公里地带内的最高点,平原地区不低于()。
第15题:
机场区域仪表飞行最低扇区安全高度,以机场导航台为中心,半径55公里扇区范围内,距离障碍物的最高点平原不得少于()米,丘陵、山区不少于()米。
第16题:
在丘陵山区,机场区域内仪表飞行最低安全高度是以机场导航台为中心,半径55公里扇区范围内,距离障碍物的最高点不得少于()。
第17题:
航路、航线飞行或者转场飞行的航空器,在航路中心线航线两侧各25公里以内的最高标高不超过(),大气压力不低于1000百帕(750毫米汞柱),允许在()米的高度层内飞行。
第18题:
巡航表速250公里/小时以下的航空器,如果低于最低高层飞行时,距航线两侧5公里地带内最高点的真实高度不得低于()
第19题:
巡航表速250公里/小时以下的航空器,如果低于最低高度层飞行时,距航线两侧5公里地带内最高点的真实高度不得低于()。
第20题:
航速度250千米/小时(不含)以上的航空器,航线和机场目视飞行的最低安全高度分别按航线和机场的()的规定执行。
第21题:
航线飞行的安全高度,在平原地带应当高出航线两侧各25千米以内障碍物的最高标高()米。
第22题:
航路、航线飞行或者转场飞行的航空器,在航路中心线、航线两侧各25公里以内的最高标高超过(),大气压力低于()的,飞行最低的高度层必须相应提高,保证飞行的真实高度不低于安全高度.
第23题:
600米
300米
400米
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