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五车的范蠡讲过“论其存余不足,而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阐述的是()的观点。
第1题:
范蠡的名言是()
第2题:
下列不属于范蠡的经商思想的是:()
第3题: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第4题:
“自我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观之,果孰贵孰贱耶?”说明()
第5题: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第6题: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第7题:
道
德
眼
心
第8题: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第9题:
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第10题:
意识对认识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第11题:
第12题:
他父亲
他母亲
他师傅
他妻子
第13题: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是谁告诉范蠡的?()
第14题: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体现了哲学道理是:()
第15题: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哀,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这一主张出自于先秦思想家孟子。
第16题:
翻译: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第17题: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史记·货殖列传》)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
第18题: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十六中提出“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吕不韦
苏秦
范蠡
邵雍
第21题:
人应该以“我”为贵。
人与物的地位是有区分的。
天地万物应该无分贵贱。
万物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
第22题:
老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第23题:
计划机制作用的结果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
劳动决定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