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气象仪主要用于灾害事故特别是化学事故现场监测气象情况,为灾害事故处置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第1题:
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在气象灾害隐患点布设(),可实时监测当地天气状况,能够利用多种渠道向县气象部门进行数据传输,报告灾情。
第2题: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组织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灾害联合监测,并将()作为气象灾害监测的重点区域。
第3题:
《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中规定气象灾害有关信息公布内容主要包括()
第4题:
《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中指出,下面哪些是由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
第5题: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指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所属的气象台站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评估,启用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开展现场气象服务,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为本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第6题:
《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提出()的主要任务。
第7题:
气象灾害信息公布内容主要包括()等。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预警联动
预警联防
气象灾害防御
部门领导
第12题:
联合
联动
联防
联席
第13题: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跨地区、跨部门的()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第14题:
建立气象灾害预警()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预警联动情况,会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工作,协调解决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中的重要事项。
第15题: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指出,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和与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有关的单位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按照职责开展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工作,并及时向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灾害防御、救助部门提供()等监测信息。
第16题: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在监测、预报和预警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
第17题:
电子气象仪主要用途及要求是可检测事故现场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参数。
第18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建立气象灾害预警部际()会议制度,定期沟通预警联动情况,会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工作,协调解决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中的重要事项。
第19题:
预报
预报、警报
联合监测、预报
联合监测、警报
第20题:
气象灾害种类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因灾伤亡人员
经济损失
救援情况
警示事项
采取措施
第21题:
灾害种类
次生、衍生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因灾伤亡人员
经济损失
救援情况
第22题: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提高气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第23题:
雨情
风情
水情
旱情
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