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矿×立井四层煤,辅西采区,毗邻日伪时期开采的老空区,根据古井调查资料和日伪时期留下的采掘工程平面图,曾经确定了积水范围并划出积水线与探水线。当时一直认为这一资料是比较可信的,既有当时老工人的口述记录,又有图纸。但当轴西上山向上开拓时,距积水线还有300多米,迎头即出现了有水象征(沿煤层顶板渗水并挂红)。当时不少人认为调查资料应该相信,四层煤顶板是薄层灰岩,古井水量较大,水压较高,老空水沿灰岩裂隙渗透二三百米是完全可能的。另有一部分人员认为现有出水象征,正因为古井水量大水压高,这件事必须慎重,于是决定

题目

如××矿×立井四层煤,辅西采区,毗邻日伪时期开采的老空区,根据古井调查资料和日伪时期留下的采掘工程平面图,曾经确定了积水范围并划出积水线与探水线。当时一直认为这一资料是比较可信的,既有当时老工人的口述记录,又有图纸。但当轴西上山向上开拓时,距积水线还有300多米,迎头即出现了有水象征(沿煤层顶板渗水并挂红)。当时不少人认为调查资料应该相信,四层煤顶板是薄层灰岩,古井水量较大,水压较高,老空水沿灰岩裂隙渗透二三百米是完全可能的。另有一部分人员认为现有出水象征,正因为古井水量大水压高,这件事必须慎重,于是决定进一步核实资料,对可以提供线索的老人都去访问一下,结果其中有一位老人一看日伪时期留下的图纸就说:“咳!差远了!这可能是鬼子1943年的图,1944年这里又曾派人打了半年多的洞子,我就常去这个迎头,从井口跑到迎头至少有一里多路。”根据这位老人提供的资料在图上标定,积水巷道确实离迎头不远。立即安钻探水,仅30余米即透老空,放水近10万t。当时轴西区有200余人工作,如果发生透水,后果不堪设想。这一实例说明了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如××矿×立井四层煤,辅西采区,毗邻日伪时期开采的老空区,根据古井调查资料和日伪时期留下的采掘工程平面图,曾经确定了积水范围并划出积水线与探水线。当时一直认为这一资料是比较可信的,既有当时老工人的口述记录,又有图纸。但当轴西上山向上开拓时,距积水线还有300多米,迎头即出现了有水象征(沿煤层顶板渗水并挂红)。当时不少人认为调查资料应该相信,四层煤顶板是薄层灰岩,古井水量较大,水压较高,老空水沿灰岩裂隙渗透二三百米是完全可能的。另有一部分人员认为现有出水象征,正因为古井水量大水压高,这件事必须慎重,于是决定”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必须标绘出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涌水量、积水的井巷及采空区的范围、底板标高、积水量、地表水体和水患异常区等。在水淹区域应当标出()的位置。

    A、探水线

    B、探水线、警戒线

    C、防水线

    D、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


    答案:D

  • 第2题:

    探(放)老空水的超前距,根据水压、煤(岩)层产状、厚度、强度及安全措施等情况,由矿地质副总确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 第3题:

    巷道由高向低掘进,与老空积水区平行,探上部采面老空水,探水钻孔布置应根据煤柱厚度严格控制(),沿空送巷时,老空水积水高度不得超过()。


    正确答案:老空水头降低高度;1m

  • 第4题:

    煤层顶板有含水层和水体存在时,应当观测()高度。当导水裂隙带范围内的含水层或老空积水影响安全开采时,必须超前()并建立疏排水系统。


    正确答案:"三带"发育;探放水

  • 第5题:

    对本矿开采所造成的老空、老巷、水窝等积水区,其边界位置准确,水压不超过1MPa,探水线一般在煤层中外推多少米以上?


    正确答案: 30米以上。

  • 第6题:

    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矿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采掘工作面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时,必须确定()进行探水。

    • A、防水线
    • B、探水线
    • C、积水线
    • D、等高线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在采掘工作面探放水时,遇到下列情况,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经技术人员确定的探水线进行探放水操作()

    • A、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
    • B、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 C、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 D、接近有水的灌浆区时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探放老空积水的超前钻距,根据水压、煤(岩)层厚度和强度及安全措施等情况确定,但最小水平钻距不得小于()米。

    • A、20
    • B、30
    • C、40
    • D、25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单选题
    采掘工作面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时,必须确定()进行探水。
    A

    防水线

    B

    探水线

    C

    积水线

    D

    等高线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探放老空积水的超前钻距,根据水压、煤(岩)层厚度和强度及安全措施等情况确定,但最小水平钻距不得小于多少米,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多米?

    正确答案: 最小水平钻距不得小于30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矿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山掘进的沿空巷道不具备超前探(放)老空水的,只有在查明老空区()等条件下,可实行“无压”(水压<0.01兆帕)放水,但必须制定专门措施由矿总工程师审批。

    A、位置

    B、积水范围

    C、积水量

    D、水温


    参考答案:ABC

  • 第14题:

    当煤矿井下存在老空积水区时,根据调查资料,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要标出()。

    A.积水范围

    B.积水时间

    C.积水标高

    D.积水量


    正确答案:ABCD

  • 第15题:

    由最低点探放老空水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明积水区边界及其最低点的具体位置和积水外缘标高。积水边界距放水线的距离,必须保证每米煤柱抵挡老空水头压力不超过()水柱,并且煤柱总厚度不小于()。积水边界外推()作为警戒线。工作面进入警戒线后,必须超前探水;到达放水线后,进行打钻放水。在确认积水已被放完后才允许继续掘进。


    正确答案:1m;20m;60m

  • 第16题:

    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确定探水线的探水()

    • A、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
    • B、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
    • C、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 D、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探放老空积水的超前钻距,根据水压、煤(岩)层厚度和强度及安全措施等情况确定,但最小水平钻距不得小于多少米,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多米?


    正确答案: 最小水平钻距不得小于30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

  • 第18题:

    探放老空水前,应当首先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探放水孔应当钻入老空水体,并监视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采掘工作面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或相邻煤矿时,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

    • A、井巷
    • B、老空区
    • C、水库
    • D、采空区

    正确答案:A,B

  • 第20题:

    探放老空水前,应当先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

    • A、水压
    • B、积水量
    • C、积水量和水压
    • D、积水面积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填空题
    由最低点探放老空水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明积水区边界及其最低点的具体位置和积水外缘标高。积水边界距放水线的距离,必须保证每米煤柱抵挡老空水头压力不超过()水柱,并且煤柱总厚度不小于()。积水边界外推()作为警戒线。工作面进入警戒线后,必须超前探水;到达放水线后,进行打钻放水。在确认积水已被放完后才允许继续掘进。

    正确答案: 1m,20m,60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对本矿开采所造成的老空、老巷、水窝等积水区,其边界位置准确,水压不超过1MPa,探水线一般在煤层中外推多少米以上?

    正确答案: 30米以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矿×立井四层煤,辅西采区,毗邻日伪时期开采的老空区,根据古井调查资料和日伪时期留下的采掘工程平面图,曾经确定了积水范围并划出积水线与探水线。当时一直认为这一资料是比较可信的,既有当时老工人的口述记录,又有图纸。但当轴西上山向上开拓时,距积水线还有300多米,迎头即出现了有水象征(沿煤层顶板渗水并挂红)。当时不少人认为调查资料应该相信,四层煤顶板是薄层灰岩,古井水量较大,水压较高,老空水沿灰岩裂隙渗透二三百米是完全可能的。另有一部分人员认为现有出水象征,正因为古井水量大水压高,这件事必须慎重,于是决定进一步核实资料,对可以提供线索的老人都去访问一下,结果其中有一位老人一看日伪时期留下的图纸就说:“咳!差远了!这可能是鬼子1943年的图,1944年这里又曾派人打了半年多的洞子,我就常去这个迎头,从井口跑到迎头至少有一里多路。”根据这位老人提供的资料在图上标定,积水巷道确实离迎头不远。立即安钻探水,仅30余米即透老空,放水近10万t。当时轴西区有200余人工作,如果发生透水,后果不堪设想。这一实例说明了什么?

    正确答案: 古井调查一定要全面,有多少线索就得访问多少线索,且要问明被访对象在现场工作的起迄年月,当时的工种和现场情况,以便分析和互相印证。对老图纸则一定要注意成图时间和填图的截止日期,要充分预计有关误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矿一立井对540上山组织了一次探水掘进,前方积水情况复杂,当边探边掘逐渐接近积水区时,考虑到煤层松软,不安全,便在迎头砌筑了水闸墙,安设套管水门,在墙外试放水。经打钻孔五个,有三个孔以6m3╱min的排水量控制放水,有关的古井水位即逐步下降。当时很高兴,想将老空水放尽即掘通老空采煤。然而由于积水量大,正常涌水量也较大,一直到雨季,积水也没有放尽。而当年雨季降雨量又特别大,季节性河沟水量猛增,河滩上的一些隐蔽古井筒在雨水渗泡下相继坍陷,河水倒灌,疏放的老空重新充水,放水孔水压不断上升,出水量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井下其他地点涌水量也急剧增加,矿井主泵房严重告急。幸好当时放水上山迎头有水闸墙,立即关闭水门,停止了老空放水,保住了主泵房,矿井转危为安。但不久,由于老空水酸性大,放水套管水门已被严重腐蚀,不能有效控制水量,再次出现了险情。通过这一事例,说明对老空水通盘了解其积水分布、水位、水质及周围水力联系状况等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1)放老空区的大量积水,必须避开雨季,不能使矿井雨季排水负担过重。
    (2)没有把握的老空区一定要经过雨季和相邻积水水压的考验,不能贸然掘透。
    (3)要充分了解和注意放水后地表可能出现的变化,对可能坍出古井筒、岩溶漏斗的洼地河沟要事先铺防漏河床,一旦出现险情要有避免险区扩大、便于抢救的措施。
    (4)要充分注意老空酸性水对套管水门及井下其它设备的腐蚀。
    (5)对有大量酸性水涌出的老空,要权衡利弊,尽可能暂时隔离,留待矿井后期处理,避免长期排酸性水造成经济不合理。
    (6)对积水量大的老空区,一定要设法采用隔离式的探放水措施(在石门巷道或隔有岩柱的其他煤层内先探放其大部积水),待大部分水量放出,水压降低后,再沿煤层探放其残留的小片积水。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