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9日,债务人秦某向债权人李某借了10万元,约定10年还清,即每年的12月29日归还本金1万元和相应利息。借款当天李某就为秦某投保了一份10年期定期寿险,初始保险金额为10万元,保额随着债权减少而减少,保费分6年缴清,每年初缴纳保费200元,受益人为李某。2012年1月25日,秦某不幸死亡。李某选择投保定期寿险,是因为该定期寿险具有()的功能。A.保障李某经济需要B.满足秦某的安全保障需要C.达到保障与储蓄双重目标D.资金投资的经济需要

题目

2009年12月29日,债务人秦某向债权人李某借了10万元,约定10年还清,即每年的12月29日归还本金1万元和相应利息。借款当天李某就为秦某投保了一份10年期定期寿险,初始保险金额为10万元,保额随着债权减少而减少,保费分6年缴清,每年初缴纳保费200元,受益人为李某。2012年1月25日,秦某不幸死亡。

李某选择投保定期寿险,是因为该定期寿险具有()的功能。

A.保障李某经济需要

B.满足秦某的安全保障需要

C.达到保障与储蓄双重目标

D.资金投资的经济需要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A
更多“2009年12月29日,债务人秦某向债权人李某借了10万元,约定10年还清,即每年的12月29日归还本金1 ”相关问题
  • 第1题:

    家住在A市A区的张某于2016年3月1日向家住在A市B区李某借款,双方在A市C区签署了借贷合同,约定李某向张某借款5万元人民币,年利率为30%,借款期限为1年。张某和李某于2016年3月15日就上述债权债务关系在A市D区的市级公证处办理了公证。1年后,张某仍然没有归还李某人民币5万元及相关利息,李某多次催促之下,张某仍然没有主动归还,李某在2017年5月决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所确定的本金及利息。

    李某向法院主张执行本金及利息,法院是否予以支持:( )

    A.支持本金
    B.支持年利率为30%的全部利息
    C.支持年利率为24%的部分利息
    D.如果债务人张某同意支付超过24%的部分利息(年利率为24%~30%的利息范围),则法院支持年利率为30%的全部利息

    答案:A,C
    解析:
    《公证债权文书执行规定》第11条规定,因民间借贷形成的公证债权文书,文书中载明的利率超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应予支持的上限的,对超过的利息部分不纳入执行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本题中自然人借贷的年利率为30%,所以超过24%的部分不应予以支持。因此A项,C项正确,B项,D项错误。

  • 第2题:

    张某向李某借了10万元钱,双方未约定还款期限。对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张某无须还款
    B.李某有权要求还款
    C.张某随时都可以还款
    D.李某随时都可以主张张某还款

    答案:A
    解析:
    《合同法》规定,对于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 第3题:

    李某向王某借款10万元,约定3年一次还本付息,年利率为5%。李某提前1年将10万元归还王某,按照约定应支付利息()。

    A . 0.5万元
    B . 1.0万元
    C . 1.5万元
    D . 1.6万元

    答案:B
    解析:
    第四版教材P169 答案B 对于借款人提前还款的,一般应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 第4题:

    李某向王某借款10万元,约定3年一次还本付息,年利率为5%,并约定利息按单利计算。李某提前1年将10万元归还王某,按照约定应支付利息()。

    A.0.5万元
    B.1.0万元
    C.1.5万元
    D.1.6万元

    答案:B
    解析:
    2020版教材P182 / 2019版教材P181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

  • 第5题:

    李某2019年准备承包甲企业对外经营,李某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李某承包以后,工商登记仍为甲企业,李某约定每年上缴甲企业承包费10万元,剩余的经营成果归李某所有。
    方案二:李某承包以后,工商登记变更为个体工商户,每年向甲企业支付10万元的承包费以后经营成果归李某所有。
    问题:从整体税负上考虑李某应选择何种方式经营,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方案一:首先,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后,如果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不论其分配方式如何,被承包的企业均应先按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其次,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方、出租方缴纳一定费用后,企业经营成果归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5%至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方案二: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承包人应依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适用5%至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
    所以方案一不仅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方案二只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方案二从整体税负上考虑更节税,李某应选择方案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