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使用布尔代数对(b+c)·a·c进行运算,其最简化结果是( )。A.b·a·c+a·c2B.a·b·c+a·c2C.b·a·c+a·cD.a·c”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程序段,运行后输出的内容是 a=2 c=1 c=c+a If c<10 Then Print c Else Print a End If

    A.3

    B.7

    C.9

    D.6


    正确答案:A
    解析:题中程序段先执行c=c+a=3,然后判断条件从c10,310条件成立,程序执行Printc。因此,输出内容为3。注意:If语句是判断每个条件是否成立,第一次碰到条件成立的表达式,执行其后面的语句后退出Ⅱ语句。注意:选择语句的使用。

  • 第2题:

    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define M(x,y,z)x*y+zmain( ){ int a=l,b=2,c=3;printf("%d\n&qu

    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

    #define M(x,y,z)x*y+z

    main( )

    { int a=l,b=2,c=3;

    printf("%d\n",m(a+b.b+c,c+a));

    }

    A.19

    B.1 7

    C.15

    D.12


    正确答案:D
    M(a+b,b+C,c+a)=a+b*b+c+c+a=1+2*2+3+3+1=12,注意x*y+z而不是(x)*(y)+z。

  • 第3题:

    已知△ABC的周长是24cm,三边a、b、c满足c+a=2b,c-a=4cm,求a、b、c的长.


    正确答案:
    a6cmb8cmc10cm

  • 第4题:

    非最终灭菌产品采用冗余方式进行除菌过滤,采取的方式是C+A级区,还是B+A级区?(FL1-75)
    二级过滤均在B+A比较好。第一级的接收罐在B级,要有密封系统(呼吸过滤器)及SIP的手段,C级区的药液罐不要求无菌;第二级是在灌装区再加一个B+A的除菌过滤。

  • 第5题:

    在洁净区中,B+A,C+A,D+A,这三个级别中的A级有何区别,均检测或控制哪些项目?(FL1)
    我国无菌药品附录的制订,参照了欧盟、WHO及PICs的要求。在无菌操作的B+A中的A,称A级,我国规范有明确的要求。在非无菌的C+A,D+A中,A称作A级送风,PICsPI032-2(2009年11月24日发布,于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对A级送风,有以下明确的界定:
    静态要求:轧盖机送风,轧盖机运行/不传输小瓶和铝盖,且无操作人员操作条件下测试;
    检测非活性尘粒,并符合A级要求。探头应位于过滤空气的保护点上方。
    做烟雾试验,…证明对瓶子的有效保护,是背景环境空气不干扰的保护区。
    应有气流速度的限度标准并说明理由。

  • 第6题:

    可最终灭菌产品C+A用的洁净服是否需要灭菌?(FL1)
    C级区中有A级送风,这是局部保护的概念,A级送风有静态微粒测试的要求,但无微生物控制限度标准。衣服灭菌与否,可由企业自己决定。企业在实践中认识到,过多灭菌或用臭氧消毒,洁净工作服易掉屑/纤维,对环境反而不利。工作服经清洗后,要检查一下其表面的生物负荷情况,如微生物数超过相应级别的表面微生物限度,则应考虑改进清洗程序,必要时才考虑消毒或灭菌。总之,凭数据说话,按风险大小处理。

  • 第7题:

    冻干粉针轧盖间设计为C+A时,轧盖间人流通道可以跟C级人流通道公用吗?(FL1)
    既然同在一个C级区,应可以共用。

  • 第8题:

    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中,错误的是()。

    • A、C+A=G+T
    • B、C=G
    • C、A=T
    • D、C+G=A+T

    正确答案:D

  • 第9题:

    问答题
    非最终灭菌产品采用冗余方式进行除菌过滤,采取的方式是C+A级区,还是B+A级区?(FL1-75)

    正确答案: 二级过滤均在B+A比较好。第一级的接收罐在B级,要有密封系统(呼吸过滤器)及SIP的手段,C级区的药液罐不要求无菌;第二级是在灌装区再加一个B+A的除菌过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大溶剂注射液灌装室按C+A配置,A级采风可否直从侧上方直接采C级室内风?(FL1)

    正确答案: 侧上方是一个不明确的提法,难以回复。一般说来,当灌装机比较小时,单向流由设备自带,但是采风形成的风压点不能低于回风的风压点;当灌装机比较大时,则可能直接从风管直接取单向流设计方式。后一种方式正趋主导地位。这样的技术性问题,不是由GMP来规定,GMP只规定要求,却不规定实现目标的技术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无菌制剂的物料取样可否改成C+A?

    正确答案: 问题还不够明确。应是:不可最终灭菌产品物料无菌检查用样品,能否在C+A完成?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种条件下出现假阳性的概率增大,而C+A不符合无菌操作的条件,因此,它可以成为复检的理由,从而使无菌检查失去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有以下程序: #include  main() {  char A,B,C;  B='1';  C='A';  for(A=0;A<6;A++)  {   if(A%2)putchar(B+A);   else putchar(C+A);  } } 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A

    1

    B

    3D5FBABCDFE

    C

    A2C4E6

    D

    1123456


    正确答案: A
    解析:
    第一次循环A的值为0,A%2也为0,if条件不满足,所以执行putchar(C+A),输出字符'A'。第二次A的值为1,条件A%2的值为1,if条件满足,执行putchar(B+A),输出字符'2'。第三次A的值为2,if条件不满足,执行putchar(C+A),输出字符'C'。同理后续打印字符依次为'4'、'E'、'6'。答案选择C选项。

  • 第13题:

    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 #define M(x,y,z)x*y+z main( ) { int a=l,b=2,c=3; printf("%d\n",m(a+b.b+c,c+a)); }

    A.19

    B.1 7

    C.15

    D.12


    正确答案:D
    M(a+b,b+C,c+a)=a+b*b+c+c+a=1+2*2+3+3+1=12,注意x*y+z而不是(x)*(y)+z。

  • 第14题:

    试用代数法将如下逻辑函数式化简成最简与或式。(1) Y1=A-B+A-BC-+A-BCD+A-BC-D-E(2) Y2=AB+=AB——C+A(3) Y3=AB+(A-+B-)C+AB


    答案:(1) Y1=A-B+A-BC-+A-BCD+A-BC-D-E=A-B(2) Y2=AB+AB——C+A=A+C(3) Y3=AB+(A-+B-)C+AB=AB+C

  • 第15题:

    设(a×b)·c=2,则[(a+b)×(b+c)]·(c+a)的值为( )。

    A.4
    B.2
    C.1
    D.0

    答案:A
    解析:
    将中括号内算式展开,最后简化为(a×b)·c+(b×c)·a=2+2=4

  • 第16题:

    无菌制剂的物料取样可否改成C+A?
    问题还不够明确。应是:不可最终灭菌产品物料无菌检查用样品,能否在C+A完成?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种条件下出现假阳性的概率增大,而C+A不符合无菌操作的条件,因此,它可以成为复检的理由,从而使无菌检查失去意义。

  • 第17题:

    大输液灌装区为C+A级,动态监测悬浮粒子与微生物时,几乎很难有合格的情况,请问C+A级区域的环境监测到底如何制订其动态监测标准?(FL1-13)
    大容量注射剂为最终灭菌产品,单向流是局部保护,降低生物负荷及微粒污染的概念,并不是保证“无菌状态”的硬件要求,换言之,无菌药品附录B+A的要求并不适用于大容量注射剂。

  • 第18题:

    药液经除菌过滤并于105℃灭菌,灌装是否可在C+A?(FL1-13)
    按规范原则,应在B+A完成灌装。

  • 第19题:

    大溶剂注射液灌装室按C+A配置,A级采风可否直从侧上方直接采C级室内风?(FL1)
    侧上方是一个不明确的提法,难以回复。一般说来,当灌装机比较小时,单向流由设备自带,但是采风形成的风压点不能低于回风的风压点;当灌装机比较大时,则可能直接从风管直接取单向流设计方式。后一种方式正趋主导地位。这样的技术性问题,不是由GMP来规定,GMP只规定要求,却不规定实现目标的技术手段。

  • 第20题:

    问答题
    可最终灭菌产品C+A用的洁净服是否需要灭菌?(FL1)

    正确答案: C级区中有A级送风,这是局部保护的概念,A级送风有静态微粒测试的要求,但无微生物控制限度标准。衣服灭菌与否,可由企业自己决定。企业在实践中认识到,过多灭菌或用臭氧消毒,洁净工作服易掉屑/纤维,对环境反而不利。工作服经清洗后,要检查一下其表面的生物负荷情况,如微生物数超过相应级别的表面微生物限度,则应考虑改进清洗程序,必要时才考虑消毒或灭菌。总之,凭数据说话,按风险大小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药液经除菌过滤并于105℃灭菌,灌装是否可在C+A?(FL1-13)

    正确答案: 按规范原则,应在B+A完成灌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冻干粉针轧盖间设计为C+A时,轧盖间人流通道可以跟C级人流通道公用吗?(FL1)

    正确答案: 既然同在一个C级区,应可以共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大输液灌装区为C+A级,动态监测悬浮粒子与微生物时,几乎很难有合格的情况,请问C+A级区域的环境监测到底如何制订其动态监测标准?(FL1-13)

    正确答案: 大容量注射剂为最终灭菌产品,单向流是局部保护,降低生物负荷及微粒污染的概念,并不是保证“无菌状态”的硬件要求,换言之,无菌药品附录B+A的要求并不适用于大容量注射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