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个别比较法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假设2000年12月31日甲、乙、丙3种存货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20000元,可变现净值17000元;乙存货成本30000元,可变现净值32000元;丙存货成本56000元,可变现净值50000元。则该公司200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存货净额为( )元。A.92100B.95000C.96000D.97000

题目

某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个别比较法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假设2000年12月31日甲、乙、丙3种存货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20000元,可变现净值17000元;乙存货成本30000元,可变现净值32000元;丙存货成本56000元,可变现净值50000元。则该公司200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存货净额为( )元。

A.92100

B.95000

C.96000

D.97000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个别比较法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就是逐项存货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再把各存货比较结果中的低者相加,所以:甲是17000元,乙是30000元,丙是50000元,三者合计97000元。 
更多“某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个别比较法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假设2000年12月31日 ”相关问题
  • 第1题: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 第2题:

    (2014年)某企业有W、Y两大类存货,W类存货包括甲、乙两种存货,Y类存货包括丙、丁两种存货,期末W类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8 000元和26 000元,Y类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36 000元和39 000元,甲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6 000元和12 000元,乙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2 000元和14 000元,丙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6 000元和29 800元,丁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0 000元和9 200元。若上述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期末存货成本,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单项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59 200元
    B.分类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2 000元
    C.总额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4 000元
    D.单项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0 200元
    E.总额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7 000元

    答案:A,B,C
    解析:
    存货期末减值,可以按照类别计提,也可以按单项存货分别计提,按照单项存货计提,期末存货的成本=12 000+12 000+26 000+9 200=59 200(元),选项A正确;分类计提反映的期末存货的成本=26 000+36 000=62 000(元),选项B正确;按总额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4 000元,选项C正确。

  • 第3题:

    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商品进行期末计价时,期末库存商品的价值通常可以采用()确定。
    A.单项比较法
    B.分类比较法
    C.总额比较法
    D.加权平均法
    E.简单平均法


    答案:A,B,C
    解析:
    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商品进行期末计价时,期末库存商品的价值通常可以采用三种方法确定:①单项比较法,又称逐项比较法或个别比较法,指将每一项商品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每项商品均取其较低者来确定期末库存商品的价值;②分类比较法,指将每一类商品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每类商品取其较低者来确定期末库存商品的价值;③总额比较法,又称为综合比较法,指将全部商品的总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总额进行比较,以较低者作为期末库存商品的价值。

  • 第4题:

    某企业有 W、Y 两大类存货,W 类存货包括甲、乙两种存货,Y 类存货包括丙、丁两种存货,期末 W 类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 28 000 元和 26 000 元,Y 类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 36 000 元和 39 000元,甲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 16 000 元和 12 000 元,乙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 12 000 元和14 000 元,丙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 26 000 元和 29 800 元,丁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 10 000元和 9 200 元。上述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单项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为59200元
    B.分类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为62000元
    C.总额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为64000元
    D.总额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为67000元

    答案:A,B,C
    解析:
    存货期末减值,可以按照类别计提,也可以按单项存货分别计提,按照单项存货计提,期末存货账面价值=12000+12000+26000+9200=59200(元),选项 A 正确;分类计提反映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26000+36000=62000(元),选项 B 正确;按总额法确定的期末账面价值为 64000(元),选项 C 正确。

  • 第5题:

    美国企业期末存货计价方法是()。

    • A、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 B、成本法
    • C、市价法
    • D、成本与可现净值孰低法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下面关于存货跌价准备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期末时,企业的存货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进行调整
    • 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期末存货按照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二者之中较高者计价的方法
    • C、当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
    • D、当存货的结存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会计期末,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对存货进行计量
    • 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指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较低者计价
    • C、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
    • D、可变现净值高于结存成本的数额,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判断题
    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当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应按其成本计价。()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商品进行期末计价时,期末库存商品的价值通常可以采用(  )确定。
    A

    单项比较法

    B

    分类比较法

    C

    总额比较法

    D

    加权平均法

    E

    简单平均法


    正确答案: E,C
    解析:
    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商品进行期末计价时,期末库存商品的价值通常可以采用三种方法确定,包括:①单项比较法,又称逐项比较法或个别比较法,指将每一项商品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每项商品均取其较低者来确定期末库存商品的价值;②分类比较法,指将每一类商品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每类商品取其较低者来确定期末库存商品的价值;③总额比较法,又称综合比较法,指将全部商品的总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总额进行比较,以较低者作为期末库存商品的价值。

  • 第10题:

    单选题
    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个别比较法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假设2001年3月末A、B、C三种存货的成本可变现净值分别为:A存货成本10000元,可变现净值8500元;B存货成本15000元,可变现净值16000元;C存货成本28000元,可变现净值25000元。该企业3月末存货的价值为()元。
    A

    46500

    B

    48500

    C

    47500

    D

    495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单项比较法”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则该公司12月末的存货价值应为(  )元。
    A

    150000

    B

    146000

    C

    146500

    D

    147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12月末的存货价值=18500+60000+28000+39500=146000(元)。

  • 第12题:

    多选题
    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会计期末,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对存货进行计量

    B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指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较低者计价

    C

    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

    D

    可变现净值高于结存成本的数额,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公司采用成本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个别比较法确定期未存货的价值。假设2000年12月31日甲、乙、丙3种存货的成本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20000元;可变现净值17000元;乙存货成本30000元,可变现净值32000元;丙存货成本56000元,可变现净值50000元。则该公司200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存货净额为( )元。

    A.92100

    B.97000

    C.95000

    D.99000


    正确答案:B
    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个别比较法确定期未存货价值。公司的存货净额=17000+30000+50000=97000(元)

  • 第14题:

    某企业有 W、Y 两大类存货,W 类存货包括甲、乙两种存货,Y类存货包括丙、丁两种存货,期末 W 类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 28 000元和 26 000 元,Y 类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 36 000 元和 39 000 元) ,甲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6 000元和12 000元,乙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2 000元和14 000元,丙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 26 000元和29 800元,丁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4108 10 000元和 9 200元。若上述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期末存货成本,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单项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59200元
    B.分类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2000元
    C.总额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4000元
    D.单项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0200元
    E.总额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7000元

    答案:A,B,C
    解析:
    存货期末减值,可以按照类别计提,也可以按单项存货分别计提,
    按照单项存货计提,期末存货的成本=12 000+12 000+26 000+9 200=59 200(元),
    选项A 正确;分类计提反映的期末存货的成本=26 000+36 000=62 000(元),
    选项B 正确3.;按总额值法确象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4 000 元,选项C正确。

  • 第15题:

    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的期末商品价值最低的方法是()。
    A.单项比较法
    B.分类比较法
    C.总额比较法
    D.加权平均法


    答案:A
    解析:
    单项比较法是指将每一项商品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每项商品均取其较低者来确定期末库存商品的价值。

  • 第16题:

    某企业有W、Y两大类存货,W类存货包括甲、乙两种存货,Y类存货包括丙、丁两种存货,期末W类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8 000元和26 000元,Y类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36 000元和39 000元,甲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6 000元和12 000元,乙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2 000元和14 000元,丙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6 000元和29 800元,丁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0 000元和9 200元。若上述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期末存货成本,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单项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为59200元
    B.分类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为62000元
    C.总额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为64000元
    D.总额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为67000元

    答案:A,B,C
    解析:
    存货期末减值,可以按照类别计提,也可以按单项存货分别计提,按照单项存货计提,期末存货账面价值=12 000 +12 000+26 000+9 200=59 200(元),选项A正确;分类计提反映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26 000+36 000=62 000(元),选项B正确;按总额法确定的期末账面价值为64 000(元),选项C正确。

  • 第17题:

    期末存货计价为什么应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正确答案:期末存货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主要理由是使资产负债表上期末的存货价值符合资产定义。当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下跌至成本以下时,由此形成的损失已不符合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实质,因而应将这部分损失从存货价值中扣除,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是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否则,此时仍以其历史成本计价,就会出现虚夸资产的现象,导致会半信息失真。

  • 第18题: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如果存货的账面价值低于可变现净值时,采用历史成本法和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的期末存货价值是一样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问答题
    期末存货计价为什么应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正确答案: 期末存货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主要理由是使资产负债表上期末的存货价值符合资产定义。当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下跌至成本以下时,由此形成的损失已不符合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实质,因而应将这部分损失从存货价值中扣除,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是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否则,此时仍以其历史成本计价,就会出现虚夸资产的现象,导致会半信息失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2014)某企业有X、Y两大类存货,X类存货包括甲、乙两种存货,Y类存货包括丙、丁两种存货,期末X类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8000元和26000元,甲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6000元和12000元,乙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2000元和14000元,Y类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36000元和39000元;丙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26000元和29800元,丁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10000元和9200元。若上述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期末存货成本,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

    单项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59200元

    B

    单项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0200元

    C

    分类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2000元

    D

    总额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4000元

    E

    总额比较法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为67000元


    正确答案: A,B
    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如果存货的账面价值低于可变现净值时,采用历史成本法和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的期末存货价值是一样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下面关于存货跌价准备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期末时,企业的存货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进行调整

    B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期末存货按照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二者之中较高者计价的方法

    C

    当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

    D

    当存货的结存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