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A、B、C三个已知变量加权求均值计算新变量D,其中A变量有个别个案为缺失值,则新变量D对应个案数值为()
A.0
B.系统缺失值
C.B和C的加权平均值
D.用户缺失值
第1题:
A. 将有缺失的个案整个删除
B. 将有缺失的个案保留,仅在计算时删除相应变量的缺失值
C. 使用均值代替、回归估计、随机抽取、最近距离确定等方法代替缺失值
D. 通过对调查中的回答数据使用加权因子,对数据进行调整,减少缺失值的影响
第2题:
()是访问和分析Spss变量的唯一标识。
A、个案
B、变量名
C、变量名标签
D、变量值标签
第3题:
变量未赋值时,数值型变量的值为0,字符串变量的值为
A.False
B.空串" "
C.Null
D.没任何值
第4题:
关于类型转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如果a为血型变量,b为char型变量,则a+b的值为血型
B.如果a为float型变量,b为int型变量,则a-b的值为float型
C.如果a为double型变量,b为float型变量,则a*b的值为double型
D.如果a为血型变量,b为血型变量,则a/(double)b的值为int型
第5题:
第6题:
缺省状态下,“自变量”下方带有控制条,其中:“?”按钮可以实现()
第7题:
实验测试了自变量为3,4,5,6,7,8时的函数值,现要用抛物线插值法计算5.3处的函数值,选择下列哪组自变量及其对应的函数值进行插值计算较为合理()
第8题:
缺省状态下,“自变量”下方带有控制条,其中:“+”按钮是()
第9题:
通过利用数学模型来研究一个变量(称为因变量)对另一个或者多个变量(称为自变量)的依赖关系,从而通过后者的已知值来估计或预测前者总体均值或者个别值,这一方法称为回归分析法。
第10题:
加权均值中的权数为()
第11题:
前者为定性变量,后者为数值变量
前者为数值变量,后者为定性变量
两者均为定性变量
两者均为数值变量
第12题:
前者为定性变量,后者为数值变量
前者为数值变量,后者为定性变量
两者均为定性变量
两者均为数值变量
第13题:
第14题:
定义性别变量时,假设用数值1表示男,用数值2表示女,需要使用到的工具是()
A、个案
B、变量名
C、变量名标签
D、变量值标签
第15题:
假设变量intVar为一个整型变量,则执行赋值语句int Var="2"+3之后,变量intVar的值是【 】。
第16题:
变量未赋值时,数值型变量的值为().(字符串变量的值为空串)
A:0
B:空
C:1
D:无任何值
第17题:
缺省状态下,“自变量”下方带有控制条,其中:“=”按钮可以实现()
第18题:
若两变量x和y存在不完全相关关系,对于自变量x的任何一个值,因变量y()。
第19题:
下列关于变量计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20题:
如线性规划的原问题为求极大值型,则下列关于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第21题:
已知P=DATE(),则P为()型内存变量。
第22题:
原问题的约束条件“≥”,对应的对偶变量“≥0”
原问题的约束条件为“=”,对应的对偶变量为自由变量
原问题的变量“≥0”,对应的对偶约束“≥”
原问题的变量“≤O”对应的对偶约束“≤”
原问题的变量无符号限制,对应的对偶约束“=”
第23题:
变量计算可以对原有数据的分布形态进行转换
每次变量计算只针对一个个案
变量计算的结果会保存到一个新的变量中
变量计算一定会使用SPSS函数
变量计算可以只针对某一部分个案
第24题:
逐步回归法先对单个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再逐步增加变量个数
有可能会剔除掉重要的解释变量从而导致模型产生设定偏误
如果新引入变量未能明显改进拟合优度值,则说明新引入的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
如果新引入变量后t检验显著,则说明新引入的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