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稿件的数量;
二是稿件的质量。
更多“报纸特点是怎么表现出来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安全保障的特点是怎么体现的?


    正确答案:系统提供全过程的安全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验证措施保证数据完整和安全;按照部门与职能的不同为用户配置可控的显示终端;完整的操作日志方便追踪信息来源和相关责任人。

  • 第2题:

    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


    正确答案: (1)起始和发展脉络:
    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木铎
    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等。
    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两汉时期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传播媒介是露布和布告。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主要是童谣和谣言。
    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既包括木简、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2)古代报纸的诞生:
    新闻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一种手段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互动有无,交流情况,判断敌情和获取生产物资,甲骨卜辞、情报信、烽火狼烟等都算是传播的手段。则中原始的新闻活动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体系。直到报纸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 第3题:

    在教学过程中形象思维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形象思维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是:
    一是根据教学内容提供典型的材料或示范动作,形成表象,如情境、图像、图表以及演示、表演等。
    二是对所形成的表象,直接进行加工(分析、组合、类比、联想、想象),不经过概念的中介。
    三是到了理性阶段,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伴随着具体的形象,直观材料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

  • 第4题:

    客户对自身的投资表现出来的特点是短、平、快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报纸最大的特点是()

    • A、生动性
    • B、直观性
    • C、评论性
    • D、时效性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报纸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长处:
    1.信息容量较大
    2.保存信息的能力强
    3.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强;报纸信息容量虽然受到篇幅的限制,但可以通过扩版增张扩大信息容量。
    报纸是印刷品,易于保存和查阅。读报的时间,读报的方式都任由读者决定。
    短处:
    1.传播信息的速度不如电子传媒,因而新闻的时效性逊于广播电视
    2.传播形式缺乏图声并茂的电视节目的动感,也不如以声传情的广播节目来的新切
    3.读报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限制了读者的范围。

  • 第7题:

    全棉的特点是什么?怎么样洗涤?


    正确答案: 穿着舒适,透气性好,不刺激皮肤,但着色差,易皱,洗涤时尽量不要用加酶和增白的洗涤剂,尽量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不可暴晒。

  • 第8题:

    问答题
    报纸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下功夫发掘新闻事件的内在本质
    长处:
    1.记录性好,便于读者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并可作为资料长期保存;
    2.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自由挑选内容来读;
    3.材料运用自如,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便于深度报道;
    缺点:
    1.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故而新闻时效差;
    2.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及广播、电视广泛;
    3.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报纸策划的成果由书面文字表现出来,是报纸设计方案。方案的内容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 (1)阐述报纸编辑方针。
    (2)阐述报纸的整体规模和内部结构。
    (3)阐述报纸各个单元、版与专栏的设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报纸特点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正确答案: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稿件的数量;
    二是稿件的质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苏报》是一张怎样的报纸?“苏报案”是怎么一回事?

    正确答案: 《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它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96~1900)由胡璋的日籍妻子生驹悦任“馆主”,打着“日商”的旗号在日本驻沪领事馆注册,是受日本外务省控制的一家报纸;第二阶段(1900~1902)由中国人陈范接办,“高唱保皇立宪之论”,“时人多以康党目之”;第三阶段(1902~1903)陈范受革命潮流的影响,由改良派的支持者变为革命派的支持者。当时蔡元培、章士钊、章太炎等人在上海组织革命团体“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陈范同他们接触,并于1903年5月27日聘请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该报遂成为这两个革命团体的言论机关。
    《苏报》自章士钊主持后,以“第一排满,第二排康”为宗旨,决心“扔出一束手榴弹轰开局面,报馆被封在所不惜”。因此从6月1日起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文章。当时,清末著名革命家邹容写的宣传小册子《革命军》在上海出版,《苏报》立即加以介绍。章士钊发表《读<革命军>》一文,称颂它是“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接着又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把此书的发行说成是震撼人心的“雷霆之声”。因此引起清政府的注意。6月底,该报又发表章太炎写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驳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论调,文中以轻蔑的口吻骂光绪皇帝是“载聒小丑,未辨菽麦”,说他跟慈禧太后没有区别,都是“汉族的公仇”。这篇文章发表的第二天,蓄谋已久的清政府与租界当局勾结,派军警包围了苏报馆和爱国学社,章太炎等5人被捕,邹窑第二天自动投案,苏报馆被查封。章、邹被捕后,清政府要求引渡,欲置之于死地,遭租界当局拒绝。于是,一场以洋人做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活动于7月15日开始了。章、邹以珐庭为讲坛,无情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自由和卖国丧权的罪行,表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起初,租界当局判章、邹两人永远监禁,其余人开释;后来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改判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2年,《苏报》永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苏报案”。其结果是扩大了茧命派的影响,削弱了清政府对新闻界的控制力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小张怎么又没来上班?
    A

    他常常这样

    B

    走路上班

    C

    没有钱

    D

    看报纸呢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目前美国第一份全国性报纸是()它的内容特点是()。


    正确答案:《今日美国》;(使报纸新闻风格近似于电视新闻)形象、生动、明快、消息简短且具有吸引力

  • 第14题:

    《苏报》是一张怎样的报纸?“苏报案”是怎么一回事?


    正确答案: 《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它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96~1900)由胡璋的日籍妻子生驹悦任“馆主”,打着“日商”的旗号在日本驻沪领事馆注册,是受日本外务省控制的一家报纸;第二阶段(1900~1902)由中国人陈范接办,“高唱保皇立宪之论”,“时人多以康党目之”;第三阶段(1902~1903)陈范受革命潮流的影响,由改良派的支持者变为革命派的支持者。当时蔡元培、章士钊、章太炎等人在上海组织革命团体“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陈范同他们接触,并于1903年5月27日聘请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该报遂成为这两个革命团体的言论机关。
    《苏报》自章士钊主持后,以“第一排满,第二排康”为宗旨,决心“扔出一束手榴弹轰开局面,报馆被封在所不惜”。因此从6月1日起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文章。当时,清末著名革命家邹容写的宣传小册子《革命军》在上海出版,《苏报》立即加以介绍。章士钊发表《读<革命军>》一文,称颂它是“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接着又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把此书的发行说成是震撼人心的“雷霆之声”。因此引起清政府的注意。6月底,该报又发表章太炎写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驳斥康有为“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论调,文中以轻蔑的口吻骂光绪皇帝是“载聒小丑,未辨菽麦”,说他跟慈禧太后没有区别,都是“汉族的公仇”。这篇文章发表的第二天,蓄谋已久的清政府与租界当局勾结,派军警包围了苏报馆和爱国学社,章太炎等5人被捕,邹窑第二天自动投案,苏报馆被查封。章、邹被捕后,清政府要求引渡,欲置之于死地,遭租界当局拒绝。于是,一场以洋人做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活动于7月15日开始了。章、邹以珐庭为讲坛,无情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自由和卖国丧权的罪行,表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起初,租界当局判章、邹两人永远监禁,其余人开释;后来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改判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2年,《苏报》永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苏报案”。其结果是扩大了茧命派的影响,削弱了清政府对新闻界的控制力量。

  • 第15题:

    ()的特点是大量使用,覆盖面广,成本低。

    • A、报纸
    • B、杂志
    • C、广播
    • D、直销邮寄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公共关系计划实施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实施过程中的动态性、实施过程中的创造性,影响的广泛性 。

  • 第17题:

    报纸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下功夫发掘新闻事件的内在本质
    长处:
    1.记录性好,便于读者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并可作为资料长期保存;
    2.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自由挑选内容来读;
    3.材料运用自如,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便于深度报道;
    缺点:
    1.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故而新闻时效差;
    2.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及广播、电视广泛;
    3.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 第18题:

    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

    • A、气韵生动
    • B、朴质浑厚
    • C、小巧精美
    • D、怪诞离奇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问答题
    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

    正确答案: (1)起始和发展脉络:
    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木铎
    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等。
    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两汉时期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传播媒介是露布和布告。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主要是童谣和谣言。
    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既包括木简、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2)古代报纸的诞生:
    新闻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一种手段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互动有无,交流情况,判断敌情和获取生产物资,甲骨卜辞、情报信、烽火狼烟等都算是传播的手段。则中原始的新闻活动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体系。直到报纸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报纸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出版速度快,传递信息快
    ②与期刊相比,报纸的新闻性强,内容新,信息量大,时效性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报纸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长处:
    1、信息容量较大;
    2、保存信息的能力强;
    3、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强;报纸信息容量虽然受到篇幅的限制,但可以通过扩版增张扩大信息容量。报纸是印刷品,易于保存和查阅。读报的时间,读报的方式都任由读者决定。
    短处:
    1、传播信息的速度不如电子传媒,因而新闻的时效性逊于广播电视;
    2、传播形式缺乏图声并茂的电视节目的动感,也不如以声传情的广播节目来的新切3读报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限制了读者的范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客户对自身的投资表现出来的特点是短、平、快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A:我的飞机票呢?怎么____找不到了?B:是不是和报纸放一起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