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


    参考答案:亚里士多德动摇于唯物论与唯心论之间,属二元论者。他认为,现实世界即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是无可怀疑的,因此不需要寻找自然界存在的依据他从这一唯物的观点出发,对老师的“理念论”作了有力的批判,指出“理念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把事物的一般(共性)和特殊(个性)人为地割裂开来。我们说,一般存在于特殊之中,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可在柏拉图的体系中,共性成了独立的实体,它非但不是由具体事物而生,反而是具体事物因它而生,因而是本末倒置的。

  • 第2题:

    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了“游戏说”。( )

    A.席勒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歌德

    答案:A
    解析:

  • 第3题:

    简述席勒的美育观(席勒对于美育理论的贡献)。
    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在书中,席勒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席勒认为,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审美活动是自由的,“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律”。他还认为“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席勒的美育理论在西方美育思想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哲学的高度解释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独特目的,并把审美教育的目的与审美活动的性质内在在统一了起来。他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可谐。”
    第二,明确揭示了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完满人生。
    第三,回答了完满人性的方式——人性统一的根据就在于自身。“我们可以说,就其天赋和素质而言,在每一个个体的人的身上都具有纯粹理想人的成分,在各种变化中与这种不变的统一体保持和谐,这是它生命的伟大使命。”审美教育的任务就在于要不断拓展人身上的这种“纯粹理想人的成分”。

  • 第4题:

    美育对当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重建具有启悟作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教育,使人得到和谐发展。

    • A、智育
    • B、德育
    • C、美育
    • D、体育
    • E、劳动

    正确答案:A,B,D

  • 第6题:

    如何理解孔子的美育观?


    正确答案: 孔子的美育观代表着儒家的美育观点对我国后来的美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子”,这是在外的优雅形象与内在在的仁爱之心的完美统一,需要进行什么塑造,即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核心是“仁”,而“文”即艺术(诗、乐、文等)在人性和人格完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孔子“仁心君子”的人格理想出发,构建起他的美育观:首先,强调以理节情,主张应让情感的宣泄接受理性或礼仪引导,“发乎情,止乎礼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塑造合乎礼教的仁人君子。
    其次注重情感教育,认为“仁”需要从内心感受进行体认,外在的道德法则只有内化为个体自觉的情感要求,才能成为人格修养的组成部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第三,特别突出诗歌的感发作用。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即诗歌可以兴发感情,可以观察世风民情,可以沟通群体关系,可以宣泄怨恨,因此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习《诗经》,就没办法发言,从而形成了以诗歌为重要美育途径的“诗教”传统。

  • 第7题: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美育思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柏拉图从培养理想国的公民的角度,谈到艺术起源于摹仿,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欣赏者的摹仿。
    2)亚里士多德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能有一种“净化”作用,或译为“陶冶”。这就是一种审美的教育作用。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马克思美育观

    正确答案: 马克思是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他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他还指出,审美教育也是需要基本条件的,在不能解决基本温饱的条件下奢谈审美教育是不现实的。同时,没有能力获得基本艺术修养的人,对于艺术的教育作用也是难以接受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马克思的美育观

    正确答案: 马克思是从对异化现实的批判出。发,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他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他还指出,审美教育也是需要基本条件的,在不能勰决基本温饱的条件下奢谈审美教育是不现实的。同时,没有能力获得基本艺术修养的人,对于艺术的教育作用也是难以接受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

    正确答案: 他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作用,这种借怜悯与恐惧使情感得到净化的作用也是一种情感的陶冶。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并将艺术的审美功能与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有一定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席勒的美育观

    正确答案: 1795年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料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
    席勒认为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审美活动是自由的,“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美育思想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柏拉图从培养理想国的公民的角度,谈到艺术起源于摹仿,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欣赏者的摹仿。
    2)亚里士多德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能有一种“净化”作用,或译为“陶冶”。这就是一种审美的教育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作用论,对“四育”排序 正确的是( )

    A.智育、德育、美育、体育
    B.德育、智育、美育、体育
    C.美育、德育、体育、智育
    D.体育、德育、智育、美育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亚里士多德教育作用 论的掌握情况。亚里士多德认为要是人的灵魂 的三个部分得到充分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训 育和教育。他认为身体、理智和情感三部分应 有一个发展顺序,他认为,身体、情感的发展为 理智的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他把体育放在最前 面,其次是德育,最后才是智育和美育,教育的 最终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智

  • 第14题:

    马克思美育观
    马克思是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他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他还指出,审美教育也是需要基本条件的,在不能解决基本温饱的条件下奢谈审美教育是不现实的。同时,没有能力获得基本艺术修养的人,对于艺术的教育作用也是难以接受的。

  • 第15题:

    柏拉图的美育观
    柏拉图是从培养理想国合格公民的角度看待美育的。认为艺术起源于摹仿,也会导致欣赏者的摹仿,淫秽内容会把人们教坏,艺术作品应模仿一切好的人物和行为。柏拉图特别强调音乐的感化作用。

  • 第16题:

    在西方,最富有传统和影响的美育观念是()。

    • A、柏拉图“融美于心灵”
    • B、亚里士多德:净化与陶冶
    • C、贺拉斯“寓教于乐”
    • D、席勒:用美育完善人性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亚里士多德的休闲观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休闲与沉思不可分割,休闲的人是沉思者、思想家
    ②休闲是科学和产生哲学的基本条件之一
    ③休闲与幸福紧密相连,只有休闲的人才是幸福快乐的
    ④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

  • 第18题: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


    正确答案: 他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作用,这种借怜悯与恐惧使情感得到净化的作用也是一种情感的陶冶。他强调艺术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并将艺术的审美功能与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有一定的影响。

  • 第19题:

    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


    正确答案: 他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作用,这种借怜悯与恐惧使情感得到净化的作用也是一种情感的陶冶。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并将艺术的审美功能与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有一定的影响。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席勒的美育观(席勒对于美育理论的贡献)。

    正确答案: 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在书中,席勒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席勒认为,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审美活动是自由的,“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律”。他还认为“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席勒的美育理论在西方美育思想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哲学的高度解释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独特目的,并把审美教育的目的与审美活动的性质内在在统一了起来。他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可谐。”
    第二,明确揭示了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完满人生。
    第三,回答了完满人性的方式——人性统一的根据就在于自身。“我们可以说,就其天赋和素质而言,在每一个个体的人的身上都具有纯粹理想人的成分,在各种变化中与这种不变的统一体保持和谐,这是它生命的伟大使命。”审美教育的任务就在于要不断拓展人身上的这种“纯粹理想人的成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孔子的美育观?

    正确答案: 孔子的美育观代表着儒家的美育观点对我国后来的美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子”,这是在外的优雅形象与内在在的仁爱之心的完美统一,需要进行什么塑造,即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核心是“仁”,而“文”即艺术(诗、乐、文等)在人性和人格完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孔子“仁心君子”的人格理想出发,构建起他的美育观:首先,强调以理节情,主张应让情感的宣泄接受理性或礼仪引导,“发乎情,止乎礼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塑造合乎礼教的仁人君子。
    其次注重情感教育,认为“仁”需要从内心感受进行体认,外在的道德法则只有内化为个体自觉的情感要求,才能成为人格修养的组成部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第三,特别突出诗歌的感发作用。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即诗歌可以兴发感情,可以观察世风民情,可以沟通群体关系,可以宣泄怨恨,因此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习《诗经》,就没办法发言,从而形成了以诗歌为重要美育途径的“诗教”传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是()。
    A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B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C

    席勒的《美育书简》

    D

    贺拉斯的《诗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西方主要美学家的美育观。

    正确答案: ①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重视美育问题,真正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他认识艺术特别是音乐对人的教育作用;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或陶冶作用,这就是审美教育作用;
    ③罗马的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强调美育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④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
    ⑤马克思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在西方,最富有传统和影响的美育观念是()。
    A

    柏拉图“融美于心灵”

    B

    亚里士多德:净化与陶冶

    C

    贺拉斯“寓教于乐”

    D

    席勒:用美育完善人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