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概述宋代三次兴学运动的内容及其改革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北宋三次兴学的具体内容。


    正确答案: 宋代先后出现过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兴学运动是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史称“庆历兴学”。主要内容有三项: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第二,改革科举考试,罢贴经、墨义等考试方式;第三,创建太学,并派人“下湖学取瑗之法以为太学法”,即在太学中推行胡瑗创立的“分斋教学”制度。
    第二次兴学运动是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主要内容有四:一是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二是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三是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四是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第三次兴学运动是蔡京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主要内容有五: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第二,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联系的学制系统;第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 第2题:

    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
    ①令州县立学
    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
    ③改革大学。
    北宋第二这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元丰兴学,主要内容是:
    ①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
    ②整顿地方学校
    ③颁定(三经新义)
    ④设置专门学校
    ⑤改革科举制度。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

  • 第3题:

    北宋改革教育的三次兴学运动为:()、熙宁、元丰兴学和崇宁兴学。


    正确答案:庆历兴学

  • 第4题:

    北宋改革教育的三次兴学运动的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 三次兴学都是为了振兴官学,可以培养有真才实学,可以经国济世的人才,为此每次改革都试图整顿学校教育与改革科举双管齐下,以克服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使学校育才与科举选材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整顿学校教育方面力图提高学校的地位加强培养人才这一环节的作用,并且尤其重视太学的改革和建议,以及对全国的教育发挥示范作用。
    在改革科举方面,则努力探索如何才能使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脱颖而出;如何既能考出知识水平,又能考出能力高低,既能考出才学,又能考出品德;如何才能使科举选拔人才与学校育才有机结合,使其对学校教育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 第5题:

    北宋的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分别是()、()、()。


    正确答案: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

  • 第6题:

    宋代先后出现过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兴学运动是()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史称“庆历兴学”


    正确答案:范仲淹

  • 第7题:

    问答题
    概述宋代三次兴学运动的内容及其改革措施。

    正确答案: (1)庆历兴学和胡瑗"苏湖教法":
    ①令州县立学,规定应试科举的士人须在学校习业300日,方许应举。这项措施旨在避免学校流于形式,沦为单纯培训应试举人的场所,进而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和墨义,着重策论和经学。
    ③改革太学,将胡瑗的“苏湖教学法”引进太学,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体现对当时教育空疏、流于形式的批判。庆历新政实施不过一年多,便在旧官僚权贵集团的强烈反对下失败,兴学也告夭折。但毕竟促成了宋代学校教育的兴起,一些改革措施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
    (2)第二次兴学: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改革太学,创立“三合法”。
    ②整顿地方官学。一是设置学官全权负责管理当地教育,地方当局不得随意干预学校事务。朝廷还为地方学校拔充学田,从而在物质条件上为州县学校的维持提供了保障。
    ③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④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为了统一经学,熙宁六年设经义局,王安石亲自修撰《诗》、《书》、《周礼》三经义。由朝廷正式颁行,成为官方考试、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材。
    (3)第三次兴学: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至此,形成了遍布全国州县的学校网络,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在分布的范围上,都远远地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兴学。
    ②建立县、州、大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县学考生考试升州学,州学学生再根据成绩升入太学的不同舍,成绩上者升上舍,中者升下等上舍,下者升内舍,其余升外舍。
    ③兴建辟雍,发展太学。
    ④恢复医学,创设书画学。
    ⑤罢科举,改为县学取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宋代先后出现过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兴学运动是()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史称“庆历兴学”

    正确答案: 范仲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北宋三次兴学的具体内容。

    正确答案: 宋代先后出现过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兴学运动是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史称“庆历兴学”。主要内容有三项:第一,普遍设立地方学校;第二,改革科举考试,罢贴经、墨义等考试方式;第三,创建太学,并派人“下湖学取瑗之法以为太学法”,即在太学中推行胡瑗创立的“分斋教学”制度。
    第二次兴学运动是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主要内容有四:一是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二是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三是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四是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第三次兴学运动是蔡京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主要内容有五:第一,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第二,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联系的学制系统;第三,新建辟雍,发展太学;第四,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第五,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依次为()。

    正确答案: 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宋代先后出现过三次兴学运动。第三次兴学运动是()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

    正确答案: 蔡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北宋时期改革教育的三次兴学运动是指庆历兴学、熙宁——元丰兴学和()
    A

    景祐兴学

    B

    元祐兴学

    C

    政和兴学

    D

    崇宁兴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宋代先后出现过三次兴学运动。第三次兴学运动是()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


    正确答案:蔡京

  • 第14题:

    宋代三次兴学在改革科举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范仲淹等人提倡经济实学,力图将学校教学、科举取士和经业治国三者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以学校为主体、科举考试为手段、社会需求为目的新的教育体制。科举考试先策论,后诗赋。(2)王安石改革科举设经义局,《三经新义》修成,由朝廷正式颁行学宫,成为官方考试、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材。从此,士子参加经学考试与科举都以《三经新义》为基本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而有效地改变了经说纷异的局面。(3)宋徽宗改革科举,崇宁三年(1104年),诏罢科举,规定天下的士全部由学校升贡,停止州郡发解和礼部试,每岁考试上舍生如礼部试法。次年赐上舍生35人及第,以后每年试上舍生,赐于及第。崇宁五年,又诏于大比之岁取士参用科举,一度实行科举与舍选并行之制。直到宣和三年(1121年)才恢复科举旧制,惟太学仍保留崇宁定制。

  • 第15题:

    北宋时期改革教育的三次兴学运动是指庆历兴学、熙宁——元丰兴学和()

    • A、景祐兴学
    • B、元祐兴学
    • C、政和兴学
    • D、崇宁兴学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宋代先后出现过三次兴学运动。第二次兴学运动是()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


    正确答案:王安石

  • 第17题:

    北宋的第三次兴学运动是由()主持的,史称()。


    正确答案:蔡京;崇宁兴学

  • 第18题:

    问答题
    宋代三次兴学在改革科举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范仲淹等人提倡经济实学,力图将学校教学、科举取士和经业治国三者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以学校为主体、科举考试为手段、社会需求为目的新的教育体制。科举考试先策论,后诗赋。
    (2)王安石改革科举设经义局,《三经新义》修成,由朝廷正式颁行学宫,成为官方考试、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材。从此,士子参加经学考试与科举都以《三经新义》为基本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而有效地改变了经说纷异的局面。
    (3)宋徽宗改革科举,崇宁三年(1104年),诏罢科举,规定天下的士全部由学校升贡,停止州郡发解和礼部试,每岁考试上舍生如礼部试法。次年赐上舍生35人及第,以后每年试上舍生,赐于及第。崇宁五年,又诏于大比之岁取士参用科举,一度实行科举与舍选并行之制。直到宣和三年(1121年)才恢复科举旧制,惟太学仍保留崇宁定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填空题
    宋代先后出现过三次兴学运动。第二次兴学运动是()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

    正确答案: 王安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北宋改革教育的三次兴学运动的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 三次兴学都是为了振兴官学,可以培养有真才实学,可以经国济世的人才,为此每次改革都试图整顿学校教育与改革科举双管齐下,以克服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使学校育才与科举选材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整顿学校教育方面力图提高学校的地位加强培养人才这一环节的作用,并且尤其重视太学的改革和建议,以及对全国的教育发挥示范作用。
    在改革科举方面,则努力探索如何才能使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脱颖而出;如何既能考出知识水平,又能考出能力高低,既能考出才学,又能考出品德;如何才能使科举选拔人才与学校育才有机结合,使其对学校教育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
    ①令州县立学
    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
    ③改革大学。
    北宋第二这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元丰兴学,主要内容是:
    ①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
    ②整顿地方学校
    ③颁定(三经新义)
    ④设置专门学校
    ⑤改革科举制度。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北宋改革教育的三次兴学运动为:()、熙宁、元丰兴学和崇宁兴学。

    正确答案: 庆历兴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评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宋初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了不少人才,但却忽视了兴建学校培育人才。于是,自庆历四年(1044年)后,宋朝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
    (1)北宋三次兴学的具体内容
    ①第一次兴学运动是范仲淹在宋仁宗庆历四年主持的,史称“庆历兴学”,主要内容有三项:
    a.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要求诸路府州军皆立学,县有士子200人以上亦设学,教官选本地硕学鸿儒充任;
    b.改革科举考试。规定科举考试先策、次论、次诗赋、罢贴经和墨义。凡士子通经术,愿对大义者,试十道,以晓析意义为通;三史科取其明史意而文理可采者;明法科试断案;
    c.创建太学。因原国子监规模狭小,不足以容学者,即以原锡庆院为校址,修建讲堂,创建太学,招生200人。聘请石介、孙复等名儒到太学执教,并派人“下湖学取瑗之法以为太学法”,在太学中推行著名教育家胡瑗创立的“分斋教学”制度。
    ②第二次兴学运动是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主要措施包括四个方面:
    a.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b.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
    c.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
    d.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③第三次兴学运动是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主要措施包括五个方面:
    a.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崇宁元年八月,令天下州县并置学,州置教授二员。小州或举人少则令二三州学者聚学于一州,县设小学;
    b.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规定县学生考选升州学,州学生每三年根据考试成绩升入太学不同的斋舍。成绩上等者升上舍,中等者升下等上舍,下等者升内舍,其余升外舍;
    c.新建辟雍,发展太学。崇宁元年,在京城开封南门外营建规模恢宏的辟雍,亦称“外学”,作为太学的外舍,专“待州县学之贡士”。同时增加太学生数量,上舍生200人,内舍生600人,外舍生3000人;
    d.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崇宁二年,置医学。次年六月,创设算学、书学和画学。九月令州学另置斋舍,以养材武之士。四年正月,正式立武学法;
    e.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崇宁三年十一月,诏“天下取士,悉由学校升贡,其州郡发解,凡试礼部法并罢。”
    (2)三次兴学的意义
    ①三次兴学都是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来带动和促进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宋代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在三次兴学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健全起来的,遍及中央和全国各地的学校网也是在三次兴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②三次兴学都是重视人才的价值,通过人才的培养和录用,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可以说,教育立国是北宋三次兴学的共同指导思想。三次兴学还改善了办学的条件,普遍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
    ③三次兴学都旨在改变学校依附科举的弊病,强化学校的职能和地位。
    ④三次兴学将改革变法的观念深入到人心,这在因循守旧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是极为宝贵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