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清代,关文种的分支及其行文关系如何?
清代,“关”大体用于同级或不相隶属的中、低级官署之间。其适用范围极为广泛,行文关系的分工趋于细密,文种分支为关文、平关,并往往与牒呈文种配套使用。
(1)行政系统的同级官署用关文。如,知县之间相互用关文。
(2)在行政系统,地位差异较小的官员之间,将平行文“关”与平上文“牒呈”配合运用。
其行文关系大体分为两类:
①府、州、县正职长官知府、知州、知县,对其佐贰官用关文;府、州、县佐贰官,对其正职长官用牒呈。
②下级官署长官(如知府为从四品),官阶高于直接上级衙署内办事机构负责人(如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的首领官经历为从六品)。前者对后者用关文,后者对前者用牒呈。
③下级官署长官(如知州从五品、知县正七品),与间接上级衙署办事机构负责人(如两司经历)官阶大致相当,相互用关文。
(3)文、武不相隶属官署间,级差不太悬殊者,相互使用平关。
略
第2题:
用“本”、“敝”、“职”、“属”作代词自称,各自适应什么行文方向?
在民国旧公文中,发文机关或责任人用“本”作代词自称,适用于下行、平行方向;用“职”、“敝”、“属”作代词自称,适用于上行方向。
略
第3题:
清代,咨、关、移均为平行文种。其分工是()用于高级衙署之间;()用于中、低级衙署之间,()用于低级衙署之间。
第4题:
清朝的移文所适用的行文关系有哪些?
第5题:
试析“详”的行文规则。
第6题:
阐述清代、民国时期不同行文方向(行移方向)的旧公文中收文者位置的变化。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简述清朝的移会所适用的行文关系
用于中央衙署与特定内部机构。
主要行文关系有两类:
中央的总收发室通政史司、刑法机关大理寺,除对各部院用咨文外,对其他衙署发文,用移会
隶属于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的机构六科、十五道,隶属于内阁的内部机构典籍厅、稽察房、中书科等,与各部、院、寺、监行文,用移会
略
第14题:
什么是上谕?试论述清代谕旨从行文关系、下发途径的角度所作分类。
上谕,是清代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中用来发布命令、指示的君命文种。(“上”为皇帝之称,以区别于文武官员所使用的一般下行文种“谕”)。
清代上谕,可从多角度加以分类,并各有各目。
第一,从行问关系辨析:(1)凡特降的(由皇帝主动发问或收文者未奏请),谓之“谕”;(2)因臣工所请而降的(属答复性被动行文,下达原奏请者),称为“旨”。两者合称谕旨。
第二,从下发途径辨析:(1)凡交内阁发抄下达的,称“明发上谕”);
(2)凡不交内阁发抄,由军机大臣直接封发的,称“寄信谕旨”,地方官府则称廷寄。
略
第15题:
清朝的移文所适用的行文关系主要有哪些?
第16题:
什么是关?简析由唐至清,关的使用机构级别逐渐下移;以及清代关文种的分支及所适应的行文关系。
第17题:
简析明代照会适用的两种行文关系、清代照会的分支类型。以及照会演变为外交专用文种。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移
关
刺
咨
策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