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婴幼儿两个信号系统发展的过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答:(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 第2题:

    简述婴幼儿早期交往行为的发展过程。
    婴幼儿早期的交往行为依照一个固定的程序进行。
    (1)第一阶段以客体为中心(6-10个月),交往集中在玩具和物品上而不是针对同伴,婴幼儿之间互不理睬,偶尔互相触摸、微笑、发出声音和短暂的注意。
    (2)第二阶段出现了简单交往(1-1.5岁),此时婴幼儿交往具有了应答的性质,出现了婴幼儿之间互相注意,“对话”,
    给取玩具,甚至模仿等动作。
    (3)第三阶段发生了互补性交往(1.5岁-2.5岁),此时婴幼儿间出现了合作、互补和互惠行为。

  • 第3题:

    简述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或就一两个字具体说说汉字的魅力。


    正确答案: 汉字的演变过程
    (带有表意性质的陶器象形符号)——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
    汉字的魅力
    形体美(如象形字的形象性)、风骨美(汉字所透露的中华文化精神)、韵致美(如汉字的隐喻功能)等。

  • 第4题:

    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和()。


    正确答案:遗传;环境

  • 第5题:

    简述婴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过程。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思维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0-2岁是形成思维的关键时期。
    (1)子阶段一:简单反射阶段(出生至1个月)。主要是先天性反射活动。
    (2)子阶段二: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婴幼儿参与的活动主要基于自己的身体,行为尚无目的性。
    (3)子阶段三: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这一时期自我中心化现象有所减弱,婴儿开始注意自己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4)子阶段四: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阶段(8-10个月)。该阶段婴儿开始使用有目标指向的行为,将几个图式进行整合和协调,表现出计划或计算如何产生想要的结果的能力。
    (5)子阶段五: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0-18个月)。三级循环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是婴幼儿所重复行为的有意性进一步增加,出现实验性与创造性。
    (6)子阶段六:思维的开始阶段(18-24个月)。此阶段的主要成就在于心理表征或者象征性思维能力的获得。

  • 第6题:

    简述CCTV与信号系统接口的作用。


    正确答案: 提供停站时间及扣车信息显示,在相应的站台闭路电视监视器上显示停站时间信息

  • 第7题:

    简述婴幼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婴幼儿早期交往行为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婴幼儿早期的交往行为依照一个固定的程序进行。
    (1)第一阶段以客体为中心(6-10个月),交往集中在玩具和物品上而不是针对同伴,婴幼儿之间互不理睬,偶尔互相触摸、微笑、发出声音和短暂的注意。
    (2)第二阶段出现了简单交往(1-1.5岁),此时婴幼儿交往具有了应答的性质,出现了婴幼儿之间互相注意,“对话”,
    给取玩具,甚至模仿等动作。
    (3)第三阶段发生了互补性交往(1.5岁-2.5岁),此时婴幼儿间出现了合作、互补和互惠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婴幼儿两个信号系统发展的过程。

    正确答案: 阶段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7、8个月以前;
    阶段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8个月以后;
    阶段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1——1.5岁;
    阶段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1.5岁以后。
    真正的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开始发展起来。幼儿期第一信号系统的作用逐渐降低,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逐渐增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1)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2)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3)主观因素。主要指的是婴幼儿自身的心理和活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婴幼儿语言发展的五大阶段。

    正确答案: (1)前语言交流
    (2)第一个词
    (3)词汇运用
    (4)双词句
    (5)理解与生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区别。

    正确答案: 根据条件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叫作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生津",它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如成语"谈虎色变"以及典故"望梅止渴",它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婴幼儿亲子依恋的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答:(1)前依恋期(0—2 个月)。婴儿最初表现出一系列不同的机能性反应,即哭泣、微 笑等信号行为与依附、要求拥抱等趋近行为。 (2)依恋关系建立期(2~7 个月)。这一时期的婴儿出现了对熟悉人的识别再认,熟人较 陌生人更能引发婴幼儿的依恋反应,但仍然无区别地接受来自任何人的关注。 (3)依恋关系明确期(7—24 个月)。这一时期儿童出现了分离焦虑与对陌生人的谨慎或 恐惧,出现了对熟人持久的依恋情感,并能与之进行有目的的人际交往,从而形成对特定个体 的一致的依恋反应系统。 (4)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期(24 个月以后)。这时的儿童已能理解父母的需要,并与之建 立双边人际关系。

  • 第14题:

    简述通信信号系统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系统的应用实现IP化。随着科技进步,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将逐步地实现IP化。多信息传输和共享平台以及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MPLS/VPLS)等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IP服务质量将逐步得到保障,这将有力促进轨道交通运营的信号系统实现IP化,IP化可以使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更加便捷,效率更高,进一步降低交通运行的成本。
    (2)通信、信号系统一体化。就目前而言,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和通信系统还是相对独立的。这种局面不利于轨道交通的发展。近年来,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需要经过多次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才能实现安全防护功能,这种情况需要通信技术和信号技术的融合统一。实践证明,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号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发展中的通信信号系统将逐步走向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传输,发挥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的最大作用,体现系统一体化优势。

  • 第15题:

    简述两种信号系统。


    正确答案: 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冯特。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他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冯特首创实验内省法。冯特的理论为他的学生铁钦纳所继承和发展,并把这种心理学理论命名为"构造心理学"口构造心理学的积极意义是它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的桓桔,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是,这个学派所从事的"纯内省"和"纯科学"的分析,严重脱离了实际。

  • 第16题:

    简述0-3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的主要规律。


    正确答案: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 第17题:

    简述婴幼儿运动发展的规律。


    正确答案: (1)从泛化到集中:婴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不精确的、不协调的,以后逐步分化为局部的、精确地、协调的动作。
    (2)从上到下:儿童动作的发展是白头端向足端进行。
    (3)从近到远:儿童动作的发展是从身体中部开始的,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得越早,然后逐渐向远端发展。
    (4)先正后反:儿童正面的动作先于反面动作的发展。

  • 第18题:

    简述婴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的3个阶段。


    正确答案: (1)以客体为中心阶段(6个月~1岁):这个阶段的婴儿建立同伴关系,通常直接用表情和动作进行交往,如微笑注视对方,而对方常常也模仿这种方式将信息返回。9个月以后,婴儿之间彼此注视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的微笑、手指动作常常会得到其游戏伙伴适宜的连续的反应和模仿。这个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交往。但为今后合作性的同伴活动奠定基穑。
    (2)简单交往阶段(1.0~1.5岁):这时婴幼儿之间的交往行为就是社交指向行为。社交指向行为指婴儿直接指向同伴的各种具体行为,如微笑、发声和说话、给或拿玩具、身体接触(如抚摸、轻拍、推、拉等)、走或跑到同伴身边等。婴儿发出这些行为时,总是伴随着对同伴的注意,也总能得到同伴的反应。最显著的交往特征就是相互模仿对方的动作,交往的目的从最初主要是自己获取玩具到倾向于引起同伴对自己的注意。于是婴幼儿之间就有了直接的相互影响,简单的社会交往由此产生。
    (3)互补性交往阶段(1.5~2.5岁):随着婴幼儿的发展,婴幼儿之间的交往内容和形式更为复杂。2岁以后的婴幼儿逐渐习惯于与抚养者分离,与同伴在一起交往。他们一起玩耍,也出现了婴幼儿之间的合作游戏、互补行为。研究表明,18~24个月婴幼儿社会性游戏明显多于单独游戏,与同伴游戏的数量明显多于母亲。在1.5岁至2.0岁期间,只要有机会就与同伴交往,这个时期将是社会性交往的转折点。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婴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的3个阶段。

    正确答案: (1)以客体为中心阶段(6个月~1岁):这个阶段的婴儿建立同伴关系,通常直接用表情和动作进行交往,如微笑注视对方,而对方常常也模仿这种方式将信息返回。9个月以后,婴儿之间彼此注视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的微笑、手指动作常常会得到其游戏伙伴适宜的连续的反应和模仿。这个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交往。但为今后合作性的同伴活动奠定基穑。
    (2)简单交往阶段(1.0~1.5岁):这时婴幼儿之间的交往行为就是社交指向行为。社交指向行为指婴儿直接指向同伴的各种具体行为,如微笑、发声和说话、给或拿玩具、身体接触(如抚摸、轻拍、推、拉等)、走或跑到同伴身边等。婴儿发出这些行为时,总是伴随着对同伴的注意,也总能得到同伴的反应。最显著的交往特征就是相互模仿对方的动作,交往的目的从最初主要是自己获取玩具到倾向于引起同伴对自己的注意。于是婴幼儿之间就有了直接的相互影响,简单的社会交往由此产生。
    (3)互补性交往阶段(1.5~2.5岁):随着婴幼儿的发展,婴幼儿之间的交往内容和形式更为复杂。2岁以后的婴幼儿逐渐习惯于与抚养者分离,与同伴在一起交往。他们一起玩耍,也出现了婴幼儿之间的合作游戏、互补行为。研究表明,18~24个月婴幼儿社会性游戏明显多于单独游戏,与同伴游戏的数量明显多于母亲。在1.5岁至2.0岁期间,只要有机会就与同伴交往,这个时期将是社会性交往的转折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婴幼儿运动发展的规律。

    正确答案: (1)从泛化到集中:婴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不精确的、不协调的,以后逐步分化为局部的、精确地、协调的动作。
    (2)从上到下:儿童动作的发展是白头端向足端进行。
    (3)从近到远:儿童动作的发展是从身体中部开始的,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得越早,然后逐渐向远端发展。
    (4)先正后反:儿童正面的动作先于反面动作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通信信号系统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系统的应用实现IP化。随着科技进步,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将逐步地实现IP化。多信息传输和共享平台以及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MPLS/VPLS)等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IP服务质量将逐步得到保障,这将有力促进轨道交通运营的信号系统实现IP化,IP化可以使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更加便捷,效率更高,进一步降低交通运行的成本。
    (2)通信、信号系统一体化。就目前而言,城市轨道交通的信号和通信系统还是相对独立的。这种局面不利于轨道交通的发展。近年来,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需要经过多次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才能实现安全防护功能,这种情况需要通信技术和信号技术的融合统一。实践证明,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号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发展中的通信信号系统将逐步走向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传输,发挥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的最大作用,体现系统一体化优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或就一两个字具体说说汉字的魅力。

    正确答案: 汉字的演变过程
    (带有表意性质的陶器象形符号)——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
    汉字的魅力
    形体美(如象形字的形象性)、风骨美(汉字所透露的中华文化精神)、韵致美(如汉字的隐喻功能)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婴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过程。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思维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0-2岁是形成思维的关键时期。
    (1)子阶段一:简单反射阶段(出生至1个月)。主要是先天性反射活动。
    (2)子阶段二: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婴幼儿参与的活动主要基于自己的身体,行为尚无目的性。
    (3)子阶段三: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这一时期自我中心化现象有所减弱,婴儿开始注意自己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4)子阶段四: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阶段(8-10个月)。该阶段婴儿开始使用有目标指向的行为,将几个图式进行整合和协调,表现出计划或计算如何产生想要的结果的能力。
    (5)子阶段五: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0-18个月)。三级循环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是婴幼儿所重复行为的有意性进一步增加,出现实验性与创造性。
    (6)子阶段六:思维的开始阶段(18-24个月)。此阶段的主要成就在于心理表征或者象征性思维能力的获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