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某,男,40岁,农民。病人1周前出现急性畏寒、发热,间日发作1次。身体评估:贫血貌,肝肋下2cm,血涂片检查发现间日疟原虫。追问病史,1个月前曾有类似发作6~7次,未予治疗。该病人最可能是( )A、疟疾复发B、恶性疟疾C、新近感染疟疾D、两种疟原虫混合感染E、疟疾再燃

题目

蔡某,男,40岁,农民。病人1周前出现急性畏寒、发热,间日发作1次。身体评估:贫血貌,肝肋下2cm,血涂片检查发现间日疟原虫。追问病史,1个月前曾有类似发作6~7次,未予治疗。该病人最可能是( )

A、疟疾复发

B、恶性疟疾

C、新近感染疟疾

D、两种疟原虫混合感染

E、疟疾再燃


相似考题
更多“蔡某,男,40岁,农民。病人1周前出现急性畏寒、发热,间日发作1次。身体评估:贫血貌,肝肋下2cm,血涂片 ”相关问题
  • 第1题:

    尤某,女,22岁。东南亚旅游回国后出现间歇性畏寒、寒战、高热9天,大汗后缓解,隔日发作1次。身体评估:轻度贫血貌,脾肋下2cm。既往病人有蚕豆病病史。该病人最适宜的治疗药物是( )

    A、氯喹

    B、伯氨喹

    C、青蒿素

    D、奎宁

    E、氯喹+伯氨喹


    参考答案:C

  • 第2题:

    女性,42岁。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2周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肝肋下可及,脾肋下2cm,质中,无压痛。

    上述检查均阴性,病人仍然间日性发作,脾肋下4cm,质中,并出现口唇疱疹,下一步措施是
    A.骨髓培养
    B.血清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C.伯氨喹诊断性治疗3d
    D.乙胺嘧啶诊断性治疗3d
    E.氯喹试验性治疗3d

    答案:E
    解析:
    诊断疟疾最好方法是在厚滴血片检查,据认为其阳性率比薄血片检查要高出2~3倍。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其阳性率较外周血片高,但不作首选。流行病学资料有辅助诊断价值,但不作确诊依据。血清学检查在发病后1周出现阳性,持续1~2年后才转阴,在2年内的疟疾显性或隐性感染均可出现阳性,故无诊断价值,只用于疟疾的回顾性诊断,献血员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如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均支持疟疾诊断,但未能查到疟原虫,可行氯喹3d治疗试验,一般在服药后24~48h后发热被控制。而未再发作者可拟诊为疟疾。伯氨喹作用于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并能杀灭配子体,只能用作预防复发和防止传播,不能控制症状,故不用于治疗试验。乙胺嘧啶对红细胞前期疟原虫有抑制作用,是较好病因预防药,并能抑制红细胞内期未成熟的裂殖体,但对已成熟的裂殖体则无作用,不能满意控制症状,亦不用于治疗试验。病人服用3d氯喹,杀灭了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控制了症状。但病人体内红细胞外期疟原虫,休眠子及红细胞内未成熟的裂殖体(滋养体)依然存在,只不过是处于休止期,此期从每年12月直到次年3~4月间。一旦机体免疫力降低,疟疾复发。如献血可引起受血者疟疾初发,在休止期服用乙胺嘧啶加伯氨喹,既可杀灭血中残存的红细胞内期未成熟裂殖体,又可杀灭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和配子体。既可防止病人复发,又可避免受血者感染疟疾。

  • 第3题:

    男性,40岁。半年前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半月来发热、牙龈出血。查体:重度贫血貌。肝肋下2cm,脾肋下刚触及。血常规WBC://2.6×109,Hb:55×109,PLT:40×109,网织红细胞0.3%,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脾功能亢进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淋巴瘤

    E慢性病性贫血


    B

  • 第4题:

    女性,42岁。间歇性寒战、高热、出汗2周就诊。体检:轻度贫血貌,肝肋下可及,脾肋下2cm,质中,无压痛。

    怀疑为疟疾,通常首选辅助检查是
    A.血常规
    B.厚滴血涂片
    C.流行病学调查
    D.骨髓穿刺涂片
    E.血清间接荧光抗体测定

    答案:B
    解析:
    诊断疟疾最好方法是在厚滴血片检查,据认为其阳性率比薄血片检查要高出2~3倍。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其阳性率较外周血片高,但不作首选。流行病学资料有辅助诊断价值,但不作确诊依据。血清学检查在发病后1周出现阳性,持续1~2年后才转阴,在2年内的疟疾显性或隐性感染均可出现阳性,故无诊断价值,只用于疟疾的回顾性诊断,献血员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如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均支持疟疾诊断,但未能查到疟原虫,可行氯喹3d治疗试验,一般在服药后24~48h后发热被控制。而未再发作者可拟诊为疟疾。伯氨喹作用于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并能杀灭配子体,只能用作预防复发和防止传播,不能控制症状,故不用于治疗试验。乙胺嘧啶对红细胞前期疟原虫有抑制作用,是较好病因预防药,并能抑制红细胞内期未成熟的裂殖体,但对已成熟的裂殖体则无作用,不能满意控制症状,亦不用于治疗试验。病人服用3d氯喹,杀灭了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控制了症状。但病人体内红细胞外期疟原虫,休眠子及红细胞内未成熟的裂殖体(滋养体)依然存在,只不过是处于休止期,此期从每年12月直到次年3~4月间。一旦机体免疫力降低,疟疾复发。如献血可引起受血者疟疾初发,在休止期服用乙胺嘧啶加伯氨喹,既可杀灭血中残存的红细胞内期未成熟裂殖体,又可杀灭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和配子体。既可防止病人复发,又可避免受血者感染疟疾。

  • 第5题:

    患者男,36岁,四川宜宾人,因“间断发作畏寒、发热10d”于8月15日来诊。10d前开始每隔1d发作1次畏寒、寒战、发热,体温高达39~40℃,大汗后热退,一般情况好。查体:睑结膜稍苍白,肝肋下3cm,剑下5cm,脾肋下2cm。血常规:Hb98g/L,WBC4.3×109/L,N0.67,L0.32,M0.01。诊断应首先考虑()

    A败血症

    B胆道感染

    C尿路感染

    D疟疾

    E伤寒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