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现在上海人均9平方米的居住条件已经满足,但是又有理论提出现代化的居住环境应该是人均21平方米以上,这时上海人民遇到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不属于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社会环境指标的是

    A、人均居住面积

    B、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劳动人口就业率

    E、恩格尔系数


    参考答案:A

  • 第2题:

    某调查中心发布报告称,本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0平方米,所以大部分居民的居住环境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下列各项最能削弱该结论的是( )。

    A.以上数据只是抽样调查,不是全国性的普査
    B.有大量空置的住房也被统计到了“人均住房面积”中来
    C.该国居民的居住环境非常悬殊
    D.国际通用的“小康”标准中人均居住面积为40平方米

    答案:D
    解析:
    题干中,论点:大部分居民的居住环境已经达到“小康水平”。论据:人均住房面积为36. 0平方米。虽然四个选项都能削弱题干的结论,但A、B两项是削弱了论据,即真实的“人均住房面积”被高估;C项削弱了论证,即“人均居住面积”不能反映“大部分居民的居住环境” ;D项直接削弱了论点,该国的居住条件达不到“小康水平”,削弱论点是最强的,故本题选D。

  • 第3题:

    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

    A.容积率
    B.人均居住面积定额
    C.居住建筑密度
    D.居住区人口密度
    E.以上都是

    答案:E
    解析:

  • 第4题:

    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A.容积率B.人均居住面积定额C.居住建筑密度

    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

    A.容积率

    B.人均居住面积定额

    C.居住建筑密度

    D.居住区人口密度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 第5题:

    出租住房的,应当以(  )为最小出租单位。

    A.人均租住建筑面积
    B.原设计的房间
    C.满足最低居住需求
    D.平均居住水平

    答案:B
    解析:
    为保证基本居住条件,《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出租住房的,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