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考点:1.夏商周时期是中医妇科学的萌芽时期:甲骨文记载了有关生育疾患和预测分娩时间的卜辞。《周易》在《易经·爻辞》中最早记载了不孕不育症。《曲礼》有血缘近亲结婚不利后代,提倡"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列女传》记载了最早的"胎教"。2.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医妇科学的奠基时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述"带下医"即指妇科医生。《胎产书》是我国最早以胎产命名的产科专著。《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出了女子从七岁到
七七之年(49岁)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素问·腹中论》中出现了妇科历史上第一首治疗血枯经闭的"四乌鲗骨-藘茹丸"。3.秦汉时期中医妇科学形成雏形:淳于意首创"诊籍"有最早的妇产科病案。《神农本草经》在紫石英条下首见"子宫"之名。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设有"妇人三篇",是现存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华佗传》中记录诊治死胎、双胎的案例。汉代还出现了"'女医"义妁(《汉书·义纵传》)和淳于衍(《汉书·外戚传》)。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晋·王叔和撰《脉经》首先提出"月经"之名以及临产"离经脉",又提出了"居经"、"避年"、"激经"和"五崩"的证候。北齐徐之才著《逐月养胎方》述人体胚胎理论知识。5.隋唐五代时期:隋代《诸病源候论》8卷专论损伤胞宫、冲任是妇科疾病主要的病机。唐昝殷著《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理论和方药较完备的产科专著。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专设"妇人方"3卷,列于卷首。6.两宋时期:宋代是世界医事制度上妇产科最早独立分科的年代。杨子健的《十产论》,详细记载了各种异常胎位的助产方法;朱端章的《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明确记述产后"三冲"(冲心、冲胃、冲肺)危急证。陈自明编著《妇人大全良方》提出"妇人以血为基本"。7.辽夏金元时期: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提出妇人不同生理阶段分治肾肝脾。张子和提倡"贵流不贵滞",以祛邪为主。李东垣《兰室秘藏》中指出:"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为后世医家提出"滋阴固气"以止崩奠定了理论根据。朱丹溪《格致余论·受胎论》第一次明确描述子宫形态,提出"产前当清热养血","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8.明代:代表作有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女科》、万全的《万氏妇人科》、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妇人规》、薛立斋的《女科撮要》等。在《广嗣纪要·择偶篇》又指出"五不女"(螺、纹、鼓、角、脉)。9.清代、民国时期:《傅青主女科》其治疗妇产科病重视培补气血,养肝肾,健脾胃,调理奇经。创制的方剂如完带汤、易黄汤、清经散、两地汤、定经汤、固本止崩汤、安奠二天汤、养精种玉汤、开郁种玉汤、温胞饮、傅氏生化汤等。清代吴谦等编成的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其中《妇科心法要诀》6卷。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作有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张山雷的《沈氏女科辑要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