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某,女,58岁,退休干部。1997年6月就诊。主因口干舌燥,烦渴多饮3年。患者平素喜吃甜食,3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舌燥、烦渴多饮,每天饮水至少10斤,未曾诊治。症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尿有甜味,腰膝酸软,无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红少苔,脉细数。辅助检查:尿常规尿糖阳性。空腹血糖:12.3mmol/L。血清糖化血红蛋白10.2g/dl。作出中医病证诊断

题目

段某,女,58岁,退休干部。1997年6月就诊。主因口干舌燥,烦渴多饮3年。患者平素喜吃甜食,3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舌燥、烦渴多饮,每天饮水至少10斤,未曾诊治。症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尿有甜味,腰膝酸软,无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红少苔,脉细数。辅助检查:尿常规尿糖阳性。空腹血糖:12.3mmol/L。血清糖化血红蛋白10.2g/dl。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相似考题
更多“段某,女,58岁,退休干部。1997年6月就诊。主因口干舌燥,烦渴多饮3年。患者平素喜吃甜食,3年来无明显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多饮、多食、多尿数年,现以善饥烦渴、口干舌燥为主。治疗应配用( )

    A、太渊、少府

    B、曲池、血海

    C、复溜、太冲

    D、内庭、地机

    E、关元、命门


    参考答案:D

  • 第2题:

    患者,女性,60岁。多饮、多食、多尿数年,现以善饥烦渴、口干舌燥为主。治疗应配用A.太渊、少府、金津S

    患者,女性,60岁。多饮、多食、多尿数年,现以善饥烦渴、口干舌燥为主。治疗应配用

    A.太渊、少府、金津

    B.太渊、少府、廉泉

    C.复溜、太冲、承浆

    D.内庭、地机、廉泉

    E.曲池、合谷、廉泉


    正确答案:D
    患者多饮、多食、多尿数年,应首先考虑为消渴病。故治疗应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主。除取胰俞、肺俞、脾俞、肾俞、太溪、三阴交等主穴外,根据患者症状以配中消穴位(内庭、地机),口干舌燥可加廉泉。考点:消渴的辨证取穴。

  • 第3题:

    患者多饮、多食、多尿数年,现以善饥烦渴、口干舌燥为主。治疗应配用

    A:太渊、少府
    B:曲池、血海
    C:复溜、太冲
    D:内庭、地机
    E:关元、命门

    答案:D
    解析:
    该患者为消渴胃热津伤(中消),除主穴外,应配用内庭、地机。肺燥津伤证配太渊、少府,肾阴亏虚证配复溜、太冲,阴阳两虚证配关元、命门。

  • 第4题:

    患者,女,47岁,口渴多饮5月余,烦渴喜凉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红,苔薄黄,脉数,辨证为

    A.气阴两虚

    B.肺热津伤

    C.胃热津伤

    D.肺肾阴虚

    E.肺胃热盛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王某,女,45岁,主因口渴多饮3月余来诊。烦渴多饮,尿频量多,口干舌燥,舌红,苔薄黄,脉洪数,治疗应首选何方药

    A.玉女煎
    B.消渴方
    C.六味地黄丸
    D.金匮肾气丸
    E.生脉饮

    答案:B
    解析:
    考点:
    1.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2.病因病机:(1)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可引发消渴。(2)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3)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4)消渴病日久,则易发生以下两种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二是病久入络,血脉瘀滞。
    3.临床表现:起病缓慢,以多尿、多饮、多食、倦怠乏力,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其证候特征。多食易饥,食量超出常人,但患者常感疲乏无力,日久则形体消瘦。但现代的消渴病患者,有的则在较长时间内表现为形体肥胖。变证百出: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腹痛、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
    4.辨证要点:(1)辨病位,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2)辨标本。(3)辨本证与并发症。
    5.治疗原则: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6.分证论治:(1)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若肺热津亏,气阴两伤,用玉泉丸或二冬汤。(2)中消: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亦可选用白虎加人参汤。对于脾胃气虚者,可用七味白术散。(3)下消:肾阴亏虚:滋阴补肾,润燥止渴,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温阳滋阴,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