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曹某,男,22岁,未婚,教师。2015年3月11号初诊。患者素有哮喘病史,1周前感受风寒哮喘发作。现症: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舌尖边红,脉弦紧。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喘证相鉴别。

题目

病例摘要:曹某,男,22岁,未婚,教师。2015年3月11号初诊。患者素有哮喘病史,1周前感受风寒哮喘发作。现症: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舌尖边红,脉弦紧。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喘证相鉴别。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哮病。中医证型诊断:寒包热哮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素有哮喘病史,喉中哮鸣有声为主症,辨病为哮病。现症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舌尖边红,脉弦紧。辨证为寒包热哮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中医病证鉴别: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方剂名称: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麻黄9g,甘草6g,半夏10g,生石膏30g,厚朴10g,杏仁10g,生姜3片、大枣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更多“病例摘要:曹某,男,22岁,未婚,教师。2015年3月11号初诊。患者素有哮喘病史,1周前感受风寒哮喘发作。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张某,女,65岁,已婚,农民。2015年1月2日初诊。患者哮喘病史40余年,一月前着凉发作。现症: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哮喘,口唇爪甲青紫,咳痰无力,痰涎清稀,面色苍白,口咽干口渴,形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喘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哮病。中医证型诊断:虚哮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哮喘病史40年为主症,辨病为哮病。现症见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哮喘,口唇爪甲青紫,咳痰无力,痰涎清稀,面色苍白,口咽干口渴,形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中医病证鉴别: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方剂名称:平喘固本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党参30g,黄芪30g,五味子6g,冬虫夏草(兑服)10g,胡桃肉30g,沉香3g(后下)、脐带1条、苏子10g,款冬10g,法半夏6g,橘皮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2题:

    患儿,男,4岁。喘息发作3次。现喘息突然发作,双肺哮喘音。母有哮喘病史。症见喉间痰鸣,痰多白沫,鼻流清涕,四肢欠温,面色晦暗,舌淡红,苔白。其诊断是

    A.热性哮喘

    B.寒性哮喘

    C.肺炎喘嗽

    D.风寒咳嗽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B

  • 第3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58,已婚,干部。2015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有哮喘病史20年。3天前因受寒痰呜气喘又作。现症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身痛,舌边尖红,苔白腻黄,脉弦紧。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喘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哮证。中医证型诊断:寒包热哮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痰鸣气喘,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为主症,辨病为哮证。现症见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身痛,舌边尖红,苔白腻黄,脉弦紧,辨证为寒包热哮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中医病证鉴别: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方剂名称: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麻黄9g,生石膏30g,厚朴9g,杏仁6g,生姜6g,半夏9g,甘草6g,大枣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4题:

    患儿,男,4岁。喘息发作5次,现喘息突然发作,双肺哮鸣音,其母有哮喘病史。症见咳喘哮鸣,痰白清稀,四肢欠温,面色晦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中医诊断为

    A、热性哮喘

    B、寒性哮喘

    C、肺炎喘嗽

    D、风寒咳嗽

    E、风热咳嗽


    参考答案:B

  • 第5题:

    病例摘要:陈某,女,24岁,未婚,教师。2016年5月10日初诊。患者1天前于炎热天气外出归来后出现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周身酸楚不适。现症:痰黏,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风温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感冒。中医证型诊断:风热犯表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周身酸楚不适为主症,辨病为感冒。现症见痰黏,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辨证为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中医病证鉴别:风热感冒与风温初起颇为相似,但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治法:辛凉解表。方剂名称: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金银花30g,连翘30g,黑山栀12g,淡豆豉12g,薄荷18g,荆芥12g,竹叶12g,芦根18g,牛蒡子18g,桔梗18g,甘草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