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薄某,男,48岁,已婚,司机。2015年2月1日初诊。患者十年前劳累后出现胸闷,胸痛伴心悸、气短,经休息或服药后缓解。现症: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悬饮相鉴别。

题目

病例摘要:薄某,男,48岁,已婚,司机。2015年2月1日初诊。患者十年前劳累后出现胸闷,胸痛伴心悸、气短,经休息或服药后缓解。现症: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悬饮相鉴别。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薄某,男,48岁,已婚,司机。2015年2月1日初诊。患者十年前劳累后出现胸闷,胸痛伴心悸、气短,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55岁,已婚,农民。2015年8月18日初诊。患者2天前受惊后出现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伴胸闷不舒。现症: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型诊断:痰火扰心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伴胸闷不舒为主症,辨病为心悸。现症见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痰火扰心证。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中医病证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治法: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方剂名称: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连6g,山栀6g,竹茹12g,半夏6g,胆南星6g,全瓜蒌6g,陈皮9g,生姜6g,枳实6g,远志6g,菖蒲6g,酸枣仁6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2题:

    病例摘要:宋某,女,40岁,已婚,农民。2015年9月26日初诊。患者3天前同家人争吵后出现胸部闷痛,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现症: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胸闷遇情志不遂时加重,兼有胃脘胀闷,得嗳气则舒,苔薄腻,脉细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脘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胸痹。中医证型诊断:气滞心胸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胸部闷痛,伴有心悸、气短、自汗为主症,辨病为胸痹。现症见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胸闷遇情志不遂时加重,兼有胃脘胀闷,得嗳气则舒,苔薄腻,脉细弦,辨证为气滞心胸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中医病证鉴别: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剂名称: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柴胡10g,枳壳6g,香附10g,陈皮6g,川芎6g,赤芍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病例摘要:于某,男,45岁,已婚,工人。2013年9月17日初诊。患者反复发痫不愈。现症: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与厥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痫证。中医证型诊断:心脾两虚。中医辨病与辨证依据:以反复发痫不愈为主症,辨病为痫证。现症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辨证为心脾两虚。痫发日久,耗伤气血,心脾两伤,心神失养。中医病证鉴别:厥证除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主症外,还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见口噤,握拳,手指拘急,而无两目上视,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和病作怪叫之见症,临床上不难鉴别。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宁心。方剂名称: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人参10g,茯苓12g,白术9g,炙甘草3g,陈皮6g,姜半夏6g,当归9g,丹参6g,熟地10g,酸枣仁10g,远志3g,五味子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4题:

    病例摘要:孙某,女48岁,已婚,农民。2013年2月16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出现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现症: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秘,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一时性失眠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不寐。中医证型诊断:心脾两虚。中医辨病与辨证依据:以多梦易醒,心悸健忘为主症,辨病为不寐。现症见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秘,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辨证为心脾两虚。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中医病证鉴别:不寐与一时性失眠有相似之处。一时性失眠有明显的诱因,如饮食不消,压力太大等,失眠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且无其他不适,不属病态。心脾两虚之不寐,持续时间较长,且有食欲不振,头晕乏力,肢倦神疲等表现。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剂名称: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白术9g,茯神9g,黄芪12g,龙眼肉12g,酸枣仁12g,人参6g,木香6g,甘草3g,当归9g,远志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5题:

    病例摘要:李某,男,55岁,已婚,教师。2015年11月15日初诊。患者近1年来因工作劳累,睡眠较少,反复出现心慌不安,不能自主。近日因工作焦虑,心慌加重,有时持续1小时方能缓解。现症:心悸气短,不能自主,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心悸。中医证型诊断:心血不足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睡眠较少,反复出现心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症,辨病为心悸。现症见心悸气短,不能自主,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辨证为心血不足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中医病证鉴别: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剂名称: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黄芪18g,人参9g,白术18g,炙甘草6g,熟地黄3g,当归3g,龙眼肉3g,茯神18g,远志3g,酸枣仁18g,木香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