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09.2010年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有关资料如下:A.甲公司投资于乙公司2009年1月1日,甲公司通过定向增发2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5元),取得了A公司持有的乙公司(非上市公司)80%的股份,并于当日开始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发行股份过程中,甲公司向证券承销机构支付佣金及手续费共计100万元。甲公司在购买乙公司80%股份前,甲公司与A公司均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均

题目

考核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

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09.2010年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有关资料如下:

A.甲公司投资于乙公司

2009年1月1日,甲公司通过定向增发2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5元),取得了A公司持有的乙公司(非上市公司)80%的股份,并于当日开始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发行股份过程中,甲公司向证券承销机构支付佣金及手续费共计100万元。甲公司在购买乙公司80%股份前,甲公司与A公司均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均为17%,销售价格均为不含增值税价格。2009~2010年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下:(1)2009年1月1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2000万元,其中:股本为10000万元;资本公积为2000万元,盈余公积为0,未分配利润为0。乙公司在2009年1月1日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假设乙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与甲公司相同。

(2)2009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2009年乙公司因当年购入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确认资本公积670万元。

(3)甲公司2009年度以每件5万元的价格从乙公司赊购2000件X产品,并向集团外企业销售了l200件,销售价格为每件6.5万元。乙公司X产品的成本为每件4万元。上述款项甲公司在2009年末尚未支付给乙公司。

乙公司对应收账款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按5%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1.2年的应收账款按10%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4)甲公司2009年7月向乙公司转让设备一项,转让价格为1360万元,该设备系甲公司自行生产的,实际成本为1000万元,乙公司购人该设备发生安装等相关费用100万元,该设备于2009年8月15日安装完毕并投入乙公司管理部门使用,乙公司对该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

(5)2010年5月8白,乙公司宣告分派2009年现金股利1000万元。

(6)甲公司2010年度以每件8万元的价格从乙公司以银行存款购人1500件

Y产品,乙公司2010年销售Y产品的销售毛利率为25%。

甲公司年末存货中包含从乙公司购进的X产品和Y产品,其中X产品400件;

Y产品125件。

(7)甲公司2010年度向乙公司支付2009年度赊购款项8700万元。

(8)2010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B.甲公司投资于丙公司

甲公司2009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10000万元的价格购人丙公司40%的股份,另支付相关费用350万元。甲公司取得投资后即派人参与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丙公司实施重大影响。投资协议约定甲公司承担1000万元额外义务。丙公司2009.2011年有关资料如下:

(1)2009年1月1日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0000万元,其中:

①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账面价值为2000万元,固定资产的预计剩余使用寿命为10年,净残值为0,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

②无形资产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账面价值为500万元,无形资产的预计剩余使用寿命为5年,净残值为0,按照直线法摊销。

除上述项目外的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

(2)2009年丙公司实现净利润4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400万元,未对外分配现金股利。

(3)2010年丙公司发生亏损1000万元,丙公司因当年购入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确认资本公积1500万元。

(4)2011年丙公司发生亏损42300万元。甲公司2011年初对丙公司有一项金额为2000万元的长期债权,预计没有明确的清收计划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期间不准备收回。

【要求】

(l)判断2009年末甲公司与乙公司和丙公司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方关系并说明理由。

(2)编制甲公司有关对乙公司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处理。

(3)编制甲公司有关对丙公司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处理。

(4)计算甲公司2009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商誉的金额。

(5)编制甲公司2010年度有关合并会计报表中与乙公司内部交易及债权债务的抵销分录。

(上述交易或事项均不考虑所得税影响,不编制现金流量的抵销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相似考题
更多“考核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09.2010年企业合并.长期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企业以500万元的货币资金取得乙企业80%的股权,股权取得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合并数应为甲企业与乙企业当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 第2题:

    甲公司持有乙公司80%的股权,对其能够实施控制;同时,乙公司持有甲公司5%的股权,对其不构成重大影响。下列关于甲公司和乙公司的相关处理,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公司个别报表中,应将持有的乙公司股权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并按照成本法计量
    B、甲公司合并报表中,应将持有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乙公司所有者权益进行抵销
    C、甲公司合并报表中,应按照乙公司持有甲公司股权的公允价值,将其转为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库存股
    D、乙公司个别报表中,应将持有甲公司的股权确认为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答案:C
    解析:
    选项C,如果乙公司持有甲公司的股权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核算的,在甲公司合并报表中应当按照乙公司取得甲公司股权日所确认的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将其转为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库存股,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减项,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以“减:库存股”项目列示,同时,冲销乙公司累计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

  • 第3题:

    甲公司账面有多项控股和非控股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评估师运用资产基础法评估甲公司时,其原始资料应以(  )数据为基础。

    A.甲公司报表及所有被投资公司的报表
    B.甲公司与控股公司的合并报表
    c.甲公司与所有投资公司的合并报表
    D.甲公司与非控股公司的合并报表

    答案:A
    解析:
    甲公司账面有多项控股和非控股的长期股权投资,不仅需要甲公司的合并报表,还要被投资公司的报表,甲公司合并报表中不能够体现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有关价值信息。

  • 第4题:

    甲公司于2012年2月取得乙公司80%股权,成本为8600万元,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9800万元。假定该项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且按照税法规定该项合并为应税合并。2013年1月1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其中的25%对外出售,取得价款2600万元。出售投资当日,乙公司自甲公司取得其80%股权之日持续计算的应当纳入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2000万元。该项交易后,甲公司仍能够控制乙公司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则甲公司个别报表的投资收益和合并报表的资本公积分别为450万元和200万元。(  )


    答案:对
    解析:
    个别报表的投资收益=2600—8600*25%=4507了元
    合并报表资本公积=售价一出售比例×出售日子公司自购买日起持续计算的净资产=2600-12000,20%=200万元。

  • 第5题:

    甲公司为非投资性主体,持有其他方股权情况如下:(1)甲公司拥有乙公司(投资性主体)90%的股权,拥有丙公司80%的股权,均能对其实施控制;(2)乙公司持有丁公司60%的股权,持有戊公司65%的股权,均能对其实施控制,且戊公司为乙公司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假定不考虑其他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乙公司、丙公司应纳入其合并范围
    B、甲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丁公司、戊公司不应纳入其合并范围
    C、乙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不应将丁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D、乙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不应将戊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答案:A,C
    解析:
    选项AB,一个投资性主体的母公司如果其本身不是投资性主体,则应当将其控制的全部主体,包括投资性主体以及通过投资性主体间接控制的主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因此甲公司应将乙公司、丙公司、丁公司、戊公司均纳入合并范围;选项CD,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则母公司应当仅将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如有)纳入合并范围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其他子公司不应予以合并,因此乙公司不应将丁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应将戊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 第6题:

    甲公司账面有多项控股和非控股的长期投资,评估师运用加和法评估甲公司时,其原始资料应以()数据为基础。

    A甲公司报表及所有被投资的公司的报表

    B甲公司与控股公司的合并报表

    C甲公司与所有投资公司的合并报表

    D甲公司与非控股公司的合并报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