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团块状的絮状凝集物,悬液背景清亮(≥1:128)
B、比较细小的絮状凝集物,悬液背景较清亮(1:256)
C、可辨细小散在的絮状凝集物,悬液背景浑浊(1:512)
D、可辨较粗糙抗原颗粒,悬液背景浑浊(1:1024)
E、抗原颗粒均匀分布(1:2048)
第1题:
第2题:
关于普米克令舒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3题:
舌下腺囊肿穿刺液的特点是()。
第4题:
配置磁悬液时浓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浓度过大,可能()。
第5题:
梅毒血清RPR是VDRL试验的一种改良方法,该方法在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等组成的抗原中加入活性炭颗粒,与待检血清(浆)中的反应素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
第6题:
经甲醛处理的伤寒沙门菌,加入特异性O抗血清后,出现()。
第7题:
关于凝集反应,错误的陈述是()。
第8题:
中和试验
凝集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环状沉淀试验
絮状沉淀试验
第9题:
1:256
1:4096
1:512
1:l024
第10题:
+++表示几乎完全凝集,上层液25%清亮;
+++表示显著凝集,上层液75%清亮;
+++表示几乎完全凝集,上层液75%清亮;
+++表示显著凝集,上层液25%清亮;
+++表示完全凝集,上层液75%清亮;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包括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是将可溶性抗原包被在红细胞或乳胶颗粒表面与相应的抗体反应出现颗粒凝集的现象
敏感度可达1μg/ml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形成凝集团块,称为凝集反应
玻片凝集试验常用于定量测抗体,试管凝集试验常用于定性测抗原
第13题:
第14题:
红细胞凝集试验所用0、1%鸡红细胞悬液采自1只健康成年鸡血液
第15题:
如果测得某批次新城疫抗原的凝集价为1:1024,则进行血凝抑制试验时所配制的四单位血凝抗原应作()稀释。
第16题:
下列关于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判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17题:
将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到血型卡的两个区域内,再分别加入抗“A”和抗“B”血清,检测结果:血“AB”型。选择错误的描述()
第18题: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中,移液管法试验步骤中,将装置悬液的量筒至于恒温水槽中,侧记悬液温度,准确值0.5℃,试验过程中悬液温度的变化范围为()。
第19题: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形成凝集团块,称为凝集反应
敏感度可达1μg/ml
包括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是将可溶性抗原包被在红细胞或乳胶颗粒表面与相应的抗体反应出现颗粒凝集的现象
玻片凝集试验常用于定量测抗体,试管凝集试验常用于定性测抗原
第20题:
1%的悬液保存
5%的悬液保存
10%的悬液保存
20%的悬液保存
50%的悬液保存
第21题:
掩盖细小缺陷的磁痕,是对比度下降
影响磁悬液的流动
检测灵敏度太高,容易产生伪显示
在工件上不流动,容易产生过度背景
第22题:
血性液
棕褐色清亮液
白色絮状物
草黄色清亮液
蛋清样黏稠液
第23题:
蛋清样粘稠液体
草黄色清亮液
棕红色清亮液
血性液体
白色絮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