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半衰期大于24小时
B半衰期8~24小时
C半衰期大于30分钟小时
D半衰期小于30分钟
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
第1题:
“治疗指数低者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指数高者分次给药,以保证血药浓度始终高于最低有效浓度”针对
A.半衰期大于30小时
B.半衰期大于24小时
C.半衰期8~24小时
D.半衰期小于30分钟
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
第2题:
临床给药可根据药物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时间和给药途径,半衰期小于30min且治疗指数低的药物通常选择( )
A.2~3个半衰期给药1次
B.每日给药1次
C.每个半衰期给懿次
D.静脉滴注给
E.每日给药3次
第3题:
下列哪一类药物不需要做治疗药物监测
A.治疗指数低的药物
B.合并用药有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时
C.给药后个体间血药浓度差距很大的药物
D.肾功能不良患者应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
E.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很大的药物
第4题:
需做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是
A.治疗指数高的药物
B.长期使用,病人的顺应性好的药物
C.给药后个体间血药浓度差距很小的药物
D.肾功能不良患者应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
E.有效血药浓度低的药物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A半衰期大于30小时
B半衰期大于24小时
C半衰期8~24小时
D半衰期小于30分钟
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
第8题:
利用治疗药物监测(TDM)可以协助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将血药浓度控制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当血药浓度超出治疗浓度范围时,可应用峰-谷浓度法、药动学分析法等调整给药方案。如果峰浓度在治疗范围内,而谷浓度过高,应()
第9题:
“治疗指数低者1个半衰期给药1次,也可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指数高者1~3个半衰期给药1次”针对药物()
第10题:
胆囊壁和胆汁中药物浓度高于内服给药
体内药物浓度高
氨苄西林只能静脉注射
血药浓度高于内服给药
胆囊壁和胆汁中药物浓度高
第11题:
药物浓度超过最低中毒浓度
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有效浓度
需要适当增加药物用量
需要适当延长给药间隔
第12题:
半衰期大干30小时的药品
半衰期大干24小时的药品
半衰期8-24小时的药品
半衰期小于30分钟的药品
半衰期30分钟-8小时的药品
第13题:
对于“治疗胆囊炎宜静脉注射氨苄西林”的机制叙述最正确的是
A、胆囊壁和胆汁中药物浓度高于内服给药
B、体内药物浓度高
C、氨苄西林只能静脉注射
D、血药浓度高于内服给药
E、胆囊壁和胆汁中药物浓度高
第14题:
需做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是
A、治疗指数高的药物
B、长期使用,患者的顺应性好的药物
C、给药后个体间血药浓度差距很小的药物
D、肾功能不良患者应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
E、有效血药浓度低的药物
第15题:
下列哪一类药物不需作治疗药物监测
A.治疗指数低的药物
B.合并用药有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时
C.给药后个体间血药浓度差距很大的药物
D.肾功能不良患者应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
E.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很大的药物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治疗窗上移可能导致()
第20题:
治疗指数低者1个半衰期给药1次,也可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指数高者1-3个半衰期给药1次针对()
第21题:
“治疗指数低者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指数高者分次给药,以保证血药浓度始终高于最低有效浓度”针对药物()
第22题:
半衰期大于24小时
半衰期8~24小时
半衰期大于30分钟小时
半衰期小于30分钟
半衰期30分钟~8小时
第23题:
2-3个半衰期给药1次
每日给药1次
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
静脉滴注给药
每日给药3次
第24题:
半衰期大于24小时
半衰期8~24小时
半衰期大于30分钟小时
半衰期小于30分钟
半衰期30分钟~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