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唐诗。回答题。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

题目
阅读唐诗。回答题。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颔联对梅花具体形象进行了直接描写,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写绝,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词,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态,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香气的独有芬芳。 颈联则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示梅花之美。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先偷眼”三字写得传神无比,展示出诗人对现实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深邃。而“合断魂”一词更是显得凄苦凝重,因爱梅而至销魂,这就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顶端。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
更多“阅读唐诗。回答题。 ”相关问题
  • 第1题:

    卢照邻是()

    • A、初唐诗人
    • B、盛唐诗人
    • C、中唐诗人
    • D、晚唐诗人

    正确答案:A

  • 第2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①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光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
    ②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含有思乡的情调。
    ③以想像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成战士牧马而归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3题:

    问答题
    在盛唐诗、中唐诗之后,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开创了唐诗的第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前后相继的轨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唐诗可以划分为初盛唐、中唐和晚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与唐诗三重境界相对应;
    (2)初盛唐时期,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杰出的诗人,王维和孟浩然的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以及王昌龄、崔颢和王翰等创造清刚幼建之美的诗人,还有高适岑参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最后还有李白拥有非凡自信和浪漫情怀的天才诗人;
    (3)中唐时期,天宝中期开的是社会衰败以及安史之乱,唐代社会由盛转衰,涌现出了沉郁顿挫的诗圣杜甫,他心系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此外还有“大历才子”和讲究“不平之鸣”和“笔补造化”的韩孟诗派以及重写实、尚通俗的元白诗派;
    (4)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林立,此时最著名的诗人当属李商隐,他追求朦胧多义的作诗风格,并开拓心灵世界,形成了一种凄艳浑融的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单选题
    卢照邻是()。
    A

    初唐诗人

    B

    盛唐诗人

    C

    中唐诗人

    D

    晚唐诗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举例阐述唐诗繁荣的标志。

    正确答案: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中盛唐诗歌创作空间繁荣,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是唐诗的高峰,也是中国诗歌的高峰。
    (1)诗坛名家辈出,名篇不断涌现,许多景物,时代问题已经人生思考都成了他们诗歌的表达对象,又由于时代的变化,诗人们的情感更为激烈,诗歌就成了他们倾诉内心苦闷,表达理想的载体,也同样产生了大量优秀诗篇,导致了题材的极大丰富,诗篇的大量涌现。这是盛唐诗歌繁荣的标志之一。
    (2)是形成了众多的诗歌流派,多样的风格,出现了大量各领风骚的大家,名家。比如李白,杜甫等。他们的出现,就是诗坛繁荣的最好证明。
    (3)唐诗在艺术创造上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意境阔大完美的境地,在艺术表现上,无论在形象描写,还是在意象的选取,意境的营造上,或是语言的运用上,都能推陈出新,各有所发,取得了高度成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初唐诗歌革新经历了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初唐诗歌革新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唐太宗君臣为代表,鉴于南朝历代统治者败亡的教训,从巩固基业的需要出发,重视思想文化的统治作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学主张,在诗风转变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第二阶段以“初唐四杰”为代表,他们力图改变齐梁余风,扩大诗歌题材,不仅推动了律诗的发展,并对唐代文风的转变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阶段以陈子昂为代表,标举“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开拓了唐诗正确发展的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晚唐诗人姚合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正确答案: 晚唐诗人姚合的诗歌风格是武功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永嘉四灵推崇的唐诗,实际上是()
    A

    初唐诗

    B

    盛唐诗

    C

    中唐诗

    D

    晚唐诗


    正确答案: B
    解析: 永嘉四灵因彼此旨趣相投,诗格相类,工为唐律,专以晚唐贾岛、姚合为法,谓之唐体,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温州古为永嘉郡,遂称之为“永嘉四灵”。

  • 第9题:

    阅读中枢位于哪个部位?()

    • A、颞上回后部
    • B、角回
    • C、缘上回
    • D、额中回后部
    • E、额下回后部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论顾况和李益的诗风对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的影响。

    正确答案: 在过度时期的大历诗坛,顾况和李益是有突出特点及贡献的诗人,他们对中晚唐诗的影响很大。
    一.顾况诗风既有通俗明快,真率自然的一面,如《苔藓山诗》;又有奇思异想,充满狂放之气的一面,如《悲歌》。他的诗预示了贞元元和间元白、韩孟两大诗派的共同特点,其通俗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其纵横不羁的奇异一面为韩孟诗派所继承而变本加厉。
    二.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人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他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诗中的感伤情调,带有大历的时代特点。而他的《塞下曲》又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风格,诗中不乏豪情壮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中唐诗歌发展的概况。

    正确答案: 中唐诗风开始转变,盛唐的理想色彩和浪漫情调淡化,诗坛上出现了革新的风气。表现在:
    (1)杜甫诗歌在题材和手法上,都迥异于盛唐,开始了诗歌创作的新时代。
    (2)韩孟诗派发展杜甫奇崛的一面,在艺术上追求险怪;
    (3)元白诗派继承杜甫诗歌的写实性,提倡讽喻时事的新乐府;
    (4)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创作自成一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唐诗繁荣的原因。

    正确答案: A.政治经济的发展为唐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自信、自豪的民族心理基础。安史之乱之前,唐王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为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同时也激发了文人们的政治热情,使文坛上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安史之乱以后,唐代政治、经济发展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危难,社会乱动,各种矛盾激化,作家们面对现实,深入思考,观望着民生的疾苦和国家的兴亡,许多志士仁人大胆地用自己的作品去抨击黑暗,反映民生,于是出现了唐代文学的又一高潮。
    B.文化的昌盛和佛、释、道等思想的自由传播,以及南北、中外文化的活跃、交流为唐代文学提供了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唐代的统治者并不象汉代那样把佛教定为独尊,也不同老子是本家而加以推崇,而对各种思想都允许其自由传播,如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伊斯兰教的传入等,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无疑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活跃了思想,因而促成了思想文学艺术上的繁荣。随着全国的诗一种对外交流的发展,造成了南北文化和中外文化的融汇和交涉,北方刚健、豪迈的气息和南方细腻诗新的气息互相影响,产生了独具风采的情调,中外文化的高度,为唐人提供了学习外族文化的机会,吸取了外族文化的优秀财产,从而丰富了唐代文学的殿堂,如燕乐的出现,时间的产生与发展,佛教的传播与变文的出现,都为唐代文学的繁荣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C.作家素质的提高,队伍的扩大是唐代文学繁荣的重要因素。唐代科举制度得到确立,吸引了大批中下层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对文学的努力学习和研究,使他的艺术修养得到提高,这些来自于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有较深的接触和认识,视野广阔,在求学、求仕的过程中互相交涉,思想活跃,成为唐代社会生活中一支富有生气的力量,他们走上文坛以后,对唐代文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D.文学本身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从原学、史学中独立了出来,这是文学的一个很大的进步。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声律论的发明,志人志性小说的出现等等都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艺术借鉴的源泉。
    E.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对唐诗的繁荣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唐代不少皇帝都喜欢写诗,也很重视诗人和诗歌创作。一些诗人都有佳作,而受到残遇,这自然鼓舞了士人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此外,唐代群众对诗歌的爱好也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弘扬白居易的诗歌在民间广泛宣传。"童子皆呤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语"人民群众的广泛热爱,这既是唐代繁荣的结果,也是唐诗繁荣的社会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问答题
    谈谈杜甫对中唐诗坛的影响。

    正确答案: 杜甫对中唐诗歌产生深刻影响,白居易、元稹继承其缘事而发、写民生疾苦的一面,而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李贺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4题:

    问答题
    成语“花前月下”最早出自于哪首唐诗?

    正确答案: 成语“花前月下”最早出自于白居易的《老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初唐诗歌对唐诗的繁荣、发展主要有哪些贡献?其代表诗人是谁?

    正确答案: 改变诗风方面(题材、境界、气度—时代精神)
    改进诗体方面(五七言律诗、七言歌行)
    四杰、陈子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盛唐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人们用“盛唐之音”评价盛唐诗,其意义何在?

    正确答案: “盛唐气象”和“盛唐之音”都源于人们对盛唐诗歌的评价,但后来有人用“盛唐气象”来形容包括诗歌、音乐、绘画、书法、雕塑等在内的一切盛唐艺术,而“盛唐之音”则专指诗歌。
    意义:
    ①“盛唐之音”概念的出现,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盛唐诗高度成就的推崇和对盛唐诗特质的认识。
    ②“盛唐之音”是盛唐时代精神在诗歌中的反映,它既表现在思想内容上,也表现在艺术形象、表现手法上,因为盛唐诗的思想与艺术是融为一体的。
    内容:
    ①风骨遒劲(雄壮刚健的风骨美);
    ②兴象玲珑(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意境美);
    ③自然平易(率真平易的自然美)。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