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学前期至小学低、中年级儿童处于( )。A.前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习俗道德水平 D.习俗道德水平

题目
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学前期至小学低、中年级儿童处于( )。

A.前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习俗道德水平
D.习俗道德水平

相似考题
更多“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学前期至小学低、中年级儿童处于( )。”相关问题
  • 第1题:

    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 )。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三种水平五个阶段
    D.两种水平六个阶段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个阶段六个水平,并用基本理论分析如下事例(海因茨偷药事件)。


    答案:
    解析:
    科尔伯格以两难故事实验(海因茨偷药事件)为基础,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海因茨偷药实验:海因茨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当地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特效药,配制药的成本是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2000美元。为了买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四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别无他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警察发现,抓进警察局。问: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1)水平一:前习俗水平,有外在的要求判断道德价值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判断是非主要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或服从成人、权威的意见。个体为回避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遵守权威制定的规则,道德具有功利性。阶段一:服从与惩罚定向--服从规则以避免惩罚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有形的结果,支配自己行为的是奖励和惩罚。例如,认为海因茨该偷药,“否则他的妻子会死掉”;或者认为海因茨不该偷药,“因为他会坐牢房”。阶段二:朴素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遵从习惯以获得奖赏对于规定和原则,只有符合其利益的时候才会遵守,行为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认为“海因茨该不该偷药取决于他是否爱他的妻子”。(2)水平一:习俗水平,以他人期待和维持传统秩序判断道德价值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判断是非能够考虑家庭和社会的的期望。个体为赢得他人支持或维护社会秩序而遵守规则和社会规范。阶段三:“好孩子”定向---遵从陈规。避免他人不赞成、不喜欢按照善良人的形象行事,注重别人的评价、,希望在自己和别人心中都是“好孩子”。例如,认为海因茨不该偷药,“因为好孩子是不偷东西的”;或者认为海因茨应该偷药,“因为好孩子是会帮助人的”。阶段四:维持社会秩序的定向----遵从权威,避免遭受谴责强调尊重法律和维护社会秩序。例如,认为“如果找到一个理由就去违反法律,那社会就会陷入混乱”。(3)水平三:后习俗水平、以自觉守约、行事权利、履行义务判断道德价值 在这个水平,个人将可能超越社会法律,以及他对秩序需要的权利和原则。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遵从社会契约,维护公共利益认为法律应该使人们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需要,可以通过民主的程序来改变。在这一阶段,回答者有一些个人价值优先于法律的模糊想法。例如,“在我心目中,海因茨有权利那么做,但从法律的观点看,他却是错的。到底对错,很难讲。”阶段六:普遍的伦理原则--遵从良心式原则,避免自我责备在此阶段,个人有某种抽象的、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全人类的正义、人性的尊严、人的价值等。虽然考虑到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但也领悟到不是所有有秩序的社会都能实行更完美的原则。例如,认为“纵然海因茨没有为妻子偷窃的法律权利,但他有一个更高尚的权利,即挽救生命,因为生命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

  • 第3题:

    在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理论把儿童道德判断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

    A:普遍的伦理准则阶段
    B:惩罚与服从阶段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D:认可定向阶段

    答案:A
    解析:
    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不仅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且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①社会契约定向阶段;②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

  • 第4题:

    简述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
    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制定一分确定被试道德发展水平与阶段的量表,并通过“道德判断晤谈法”考察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处罚或获得个人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或称前道德水平。主要包括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及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少年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群体所确定的原则,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及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判断水平的人,其推理依据不限于对外在权威和准则的遵从,而是和人们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原则。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及良心或原则定向。

  • 第5题: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存在()阶段。

    • A、两个水平四个阶段
    • B、两个水平六个阶段
    • C、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 D、四个水平八个阶段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观点,儿童仅把成年人的要求当作道德判断的标准处于前习俗水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论述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理论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继皮亚杰之后对儿童品德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系统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改进,应用道德两难论的方法研究道德的发展问题。这种方法也称两难故事法。故事包含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情境,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进行评论,从而了解被试进行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原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科尔伯格通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1)前习俗水平(0—9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都处于前习俗水平。
    (2)习俗水平(9—15岁):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 第8题:

    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他律水平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判断题
    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错误。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制定一分确定被试道德发展水平与阶段的量表,并通过“道德判断晤谈法”考察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处罚或获得个人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或称前道德水平。主要包括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及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少年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群体所确定的原则,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及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判断水平的人,其推理依据不限于对外在权威和准则的遵从,而是和人们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原则。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及良心或原则定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水平,()阶段。

    正确答案: 3,6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把道德发展分为三级水平六个阶段的是()。
    A.皮亚杰
    B.华生
    C.布鲁纳
    D.科尔伯格


    答案:D
    解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皮亚杰认为儿童大约在7~12岁期间进入道德主观论阶段。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模式:(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 第14题:

    关于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对灌输,提倡发展儿童的道德思维

    B.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

    C.倡导发展性的道德教育原则

    D.把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答案:B
    解析:
    价值观澄清理论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

  • 第15题:

    ( )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加德纳
    D.斯滕伯格

    答案:B
    解析:
    科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 第16题:

    科尔伯格把儿童性别守恒的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1)性别标志。
    2)性别固定。
    3)性别一致性

  • 第17题: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观点,儿童仅把成年人的要求当作道德判断的标准,他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自律水平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水平,()阶段。


    正确答案:3;6

  • 第19题:

    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好孩子走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 B、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他律水平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关于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对灌输,提倡发展儿童的道德思维
    • B、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
    • C、倡导发展性的道德教育原则
    • D、把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单选题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存在()阶段。
    A

    两个水平四个阶段

    B

    两个水平六个阶段

    C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D

    四个水平八个阶段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他律水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识记。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 (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阶段的观点经常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 (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即好孩子定向阶段。儿童认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他们的推理受众人的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决定)。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错误的(他们已经意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的重要性)。 (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地依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原则定向阶段是第六阶段才出现的,与良心定向相同。好孩子定向阶段是第三阶段,属于习俗水平。因此本题选B。

  • 第23题:

    单选题
    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好孩子走向阶段属于()。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他律水平


    正确答案: B
    解析: 在习俗水平(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道德判断)(10至20岁)的第一个阶段为好孩子定向阶段(或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别人的赞许。如"偷"不对,"互助"是对的。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