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

题目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有删改)
对下列加横线字进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对着,面对
B.诚能见可欲 诚:如果,确实,果真
C.克终者盖寡 克:能。能够
D.虽董之以严刑 董:监督,管理

相似考题

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有删改) 对照汉语,下列句中有倒装句的是(??)。A.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更多“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相关问题
  • 第1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有删改)
    (2分)写出以下句子的论证方式。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②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答案:
    解析:
    ①比喻论证;②对比论证。

  • 第2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有删改)
    (6分)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②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答案:
    解析:
    ①(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
    ②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 第3题: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因此,对待传统的文化,我们应该()

    • A、关注其民族性
    • B、突出其时代性
    • C、保持其区域性
    • D、重视其继承性

    正确答案:D

  • 第4题: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太公望东封于齐,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矞、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太公望至于营丘,使吏执杀之,以为首诛。周公旦从鲁闻之,(1)发急传而问之曰:“夫二子,贤者也。今日向国而杀贤者,何也?”太公望曰:“是昆弟二人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彼不臣天子者,是望不得而臣也。不友诸侯者,是望不得而使也。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无求于人者,(2)是望不得以赏罚劝禁也。且无上名,虽知,不为望用;不仰君禄,虽贤,不为望功。不仕则不治,不任则不忠。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者,非爵禄则刑罚也。今四者不足以使之,(3)则望当谁为君乎?(4)不服兵革而显,不亲耕褥而名,又非所以教于国也。今有马于此,如骥之状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驱之不前,卻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则臧获虽贱,不托其足焉。臧获之所愿托其足于骥者,以骥之可以追利辟害也。今不为人用,藏获虽贱,不托其足焉。己自谓以为世之贤士,而不为主用,行极贤而不用于君,(5)此非明主之所臣也,亦骥之不可左右矣,是以诛之。” (1)发急传而问之。


    正确答案:派人急忙乘传车前往问太公望。

  • 第5题:

    “十思”与“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这一中心论点形成怎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 “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文章进行反复论述,最后又提出所谓“十思”,其实具体地说明国君应该有德义,有了这样的德义,才能保证国家的安稳。所以它是对中心论点的具体伸缩。

  • 第6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作者为什么略写“他植者”种树的马虎态度,而详写其“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态度?


    正确答案: 作者详写“他植者”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的一面,是为了与下文中“长人者好烦其令”相照应、类比,从而阐发并突出文章的主旨。

  • 第7题: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太公望东封于齐,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矞、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太公望至于营丘,使吏执杀之,以为首诛。周公旦从鲁闻之,(1)发急传而问之曰:“夫二子,贤者也。今日向国而杀贤者,何也?”太公望曰:“是昆弟二人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彼不臣天子者,是望不得而臣也。不友诸侯者,是望不得而使也。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无求于人者,(2)是望不得以赏罚劝禁也。且无上名,虽知,不为望用;不仰君禄,虽贤,不为望功。不仕则不治,不任则不忠。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者,非爵禄则刑罚也。今四者不足以使之,(3)则望当谁为君乎?(4)不服兵革而显,不亲耕褥而名,又非所以教于国也。今有马于此,如骥之状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驱之不前,卻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则臧获虽贱,不托其足焉。臧获之所愿托其足于骥者,以骥之可以追利辟害也。今不为人用,藏获虽贱,不托其足焉。己自谓以为世之贤士,而不为主用,行极贤而不用于君,(5)此非明主之所臣也,亦骥之不可左右矣,是以诛之。” (5)此非明主之所臣也,亦骥之不可左右矣,是以诛之。


    正确答案:这种人不是贤明的君主用来当作臣子的对象,正像虽是良马却不能指挥它向左向右一样,因此诛杀了他们。

  • 第8题:

    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固”作为情态副词使用的有()
    A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C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E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郭橐驼种树的根本经验是什么?

    正确答案: 经验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他植者”种树违天害理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他植者”种树“违天害理”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马马虎虎,草率了事。
    二是“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十思”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一中心论点形成怎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 “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文章进行反复论述,最后又提出所谓“十”,真实具体地说明国君应该有德义,有了这样的德义,才能保证国家的安稳。所以它是对中心论点的具体深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太公望东封于齐,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矞、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太公望至于营丘,使吏执杀之,以为首诛。周公旦从鲁闻之,(1)发急传而问之曰:“夫二子,贤者也。今日向国而杀贤者,何也?”太公望曰:“是昆弟二人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彼不臣天子者,是望不得而臣也。不友诸侯者,是望不得而使也。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无求于人者,(2)是望不得以赏罚劝禁也。且无上名,虽知,不为望用;不仰君禄,虽贤,不为望功。不仕则不治,不任则不忠。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者,非爵禄则刑罚也。今四者不足以使之,(3)则望当谁为君乎?(4)不服兵革而显,不亲耕褥而名,又非所以教于国也。今有马于此,如骥之状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驱之不前,卻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则臧获虽贱,不托其足焉。臧获之所愿托其足于骥者,以骥之可以追利辟害也。今不为人用,藏获虽贱,不托其足焉。己自谓以为世之贤士,而不为主用,行极贤而不用于君,(5)此非明主之所臣也,亦骥之不可左右矣,是以诛之。” (3)则望当谁为君乎?

    正确答案: 那么我将给谁当国君呢?(宾语前置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有删改)
    下列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是(??)

    A.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蟹六跪而二鳌
    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木欣欣以向荣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仁者播其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答案:B
    解析:
    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也是连词,表承接。B项.两个“以”都为连同,表修饰。C项,第一个“则”为副词,意思为“就”;第二个“则”为连词,表转折。D项,两个“其”都是代词,第一个意思是“他们的”。第二个意思是“他”。

  • 第14题:

    求木之长者,必________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________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________其德义。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积 浚 固
    B.固 积 浚
    C.固 浚 积
    D.浚 积 固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通过“______其根本”可知,第一空搭配“根本”。A项“积”指厚积和D项“浚”指疏通,与“根本”搭配不当,排除A项和D项。B项和C项“固”指结实;牢固,要让树木长得的高大,根系必须结实,且在泥土里扎的牢固,该词语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通过“______其泉源”可知,第二空搭配“泉源”。B项“积”指厚积,与“泉源”搭配不当,排除B项。C项“浚”指疏通,可以和“泉源”搭配,符合语境,答案锁定C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通过“______其德义”可知,C项“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且“厚积德义”是常用搭配,符合语境。

  • 第15题:

    “求木之长者,比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句古语说明()

    • A、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进程
    • B、局部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性能和状态
    • C、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新境界
    • D、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徴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盖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文中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正确答案: 比喻、排比、对偶。

  • 第17题:

    “十思”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一中心论点形成怎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 “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文章进行反复论述,最后又提出所谓“十”,真实具体地说明国君应该有德义,有了这样的德义,才能保证国家的安稳。所以它是对中心论点的具体深入。

  • 第18题: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太公望东封于齐,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矞、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太公望至于营丘,使吏执杀之,以为首诛。周公旦从鲁闻之,(1)发急传而问之曰:“夫二子,贤者也。今日向国而杀贤者,何也?”太公望曰:“是昆弟二人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彼不臣天子者,是望不得而臣也。不友诸侯者,是望不得而使也。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无求于人者,(2)是望不得以赏罚劝禁也。且无上名,虽知,不为望用;不仰君禄,虽贤,不为望功。不仕则不治,不任则不忠。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者,非爵禄则刑罚也。今四者不足以使之,(3)则望当谁为君乎?(4)不服兵革而显,不亲耕褥而名,又非所以教于国也。今有马于此,如骥之状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驱之不前,卻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则臧获虽贱,不托其足焉。臧获之所愿托其足于骥者,以骥之可以追利辟害也。今不为人用,藏获虽贱,不托其足焉。己自谓以为世之贤士,而不为主用,行极贤而不用于君,(5)此非明主之所臣也,亦骥之不可左右矣,是以诛之。” (3)则望当谁为君乎?


    正确答案:那么我将给谁当国君呢?(宾语前置句)

  • 第19题:

    下列各句中,“固”作为情态副词使用的有()

    • A、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 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D、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 E、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正确答案:D,E

  • 第20题:

    问答题
    “十思”与“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这一中心论点形成怎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 “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文章进行反复论述,最后又提出所谓“十思”,其实具体地说明国君应该有德义,有了这样的德义,才能保证国家的安稳。所以它是对中心论点的具体伸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下列句子中,有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有(  )。
    A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C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D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E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正确答案: A,C
    解析:
    C项,“生”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肉”是名词的使动用法;D项,“活”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 第22题:

    单选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句古语说明()
    A

    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

    B

    局部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

    C

    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新境界

    D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语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这句话体现的是树木的高大与根基,河流与源泉,国安与德义的联系。故选D。

  • 第23题:

    问答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选自《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简括为:顺天致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