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4岁,月经量多,下肢反复性出现瘀斑一年,肝脾未触及。红细胞2.97×10/L;血红蛋白88g/L,白细胞4.1×10/L,血小板42×10/L,网织红细胞1.6%。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骨髓铁染色细胞内外铁均阳性。酸化血清溶血实验阴性。 该患者首先应考虑诊断为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PNHD.急性白血病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题目

患者女性,24岁,月经量多,下肢反复性出现瘀斑一年,肝脾未触及。红细胞2.97×10/L;血红蛋白88g/L,白细胞4.1×10/L,血小板42×10/L,网织红细胞1.6%。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骨髓铁染色细胞内外铁均阳性。酸化血清溶血实验阴性。 该患者首先应考虑诊断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PNH

D.急性白血病

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E
更多“患者女性,24岁,月经量多,下肢反复性出现瘀斑一年,肝脾未触及。红细胞2.97×10/L;血红蛋白88g/L,白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性,20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貌,双下肢皮肤、黏膜瘀斑增多,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105g/L,血小板20×10/L,骨髓象示巨幼细胞正常。该患者的治疗方法首选

    A.脾切除
    B.输注血小板
    C.应用糖皮质激素
    D.应用免疫抑制剂
    E.骨髓移植

    答案:C
    解析:
    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首选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和破坏附有抗体的血小板;减少PAIgG的形成;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改善毛细血管脆性;刺激骨髓造血及血小板向外周血的释放。

  • 第2题:

    患者,女性,20岁。头昏、乏力,两下肢有散在游斑,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45g/L,红细胞计数1.06×10/L,白细胞计数2×10/L,中性30%,淋巴70%,血小板计数25×10/L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未见,可能的诊断是

    A.粒细胞减少症
    B.再生障碍性贫血C.恶性贫血
    D.白细胞不增加性白血病
    E.缺铁性贫血

    答案:B
    解析:
    该患者皮肤有淤斑(临床主要特征)血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降低,骨髓增生低下,各系细胞降低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征。

  • 第3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2岁。头晕乏力,两下肢有散在瘀斑,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46g/L,红细胞1.6*1012/L,白细胞数2.9*109/L,中性粒细胞32%,淋巴细胞68%,血小板计数34*109/L。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粒细胞减少症
    C:白细胞不增加性白血病
    D:恶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答案:E
    解析:
    该患者外周血显示三系减少,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贫血症状,无髓外造血。故E可能性最大。

    再障的骨髓象增生重度减低,红系、粒系和巨核细胞系三系都减少。若还有疑问,则应进行骨髓活检,可见“孤立性幼红细胞岛”,继而明确诊断。

  • 第4题:

    患者,女性,30岁。1年多来反复发生双下肢瘀斑,月经量增多。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3.0×10/L,血小板50×10/L。既往身体健康。初步诊断“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时应首选
    A.糖皮质激素
    B.脾切除
    C.血浆置换
    D.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E.静脉输注血小板悬液

    答案:A
    解析:

  • 第5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2岁。头晕乏力,两下肢有散在瘀斑,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46g/L,红细胞1.6*1012/L,白细胞数2.9*109/L,中性粒细胞32%,淋巴细胞68%,血小板计数34*109/L。

    为进一步确诊,首选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清铁
    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
    C:血沉
    D:骨髓细胞学检查
    E:骨髓细胞化学染色

    答案:D
    解析:
    该患者外周血显示三系减少,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贫血症状,无髓外造血。故E可能性最大。

    再障的骨髓象增生重度减低,红系、粒系和巨核细胞系三系都减少。若还有疑问,则应进行骨髓活检,可见“孤立性幼红细胞岛”,继而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