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需求
B.社会需要
C.基本需求
D.个人需要
第2题:
下面哪个陈述表达了人的基本需要的“刚性”特点?( )
A.人的一般需要标准
B.人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每个人都必须得到满足的需要
C.人的某些基本需要必须要保证其得到满足
D.人的某些基本需要不随社会发展而变动
E.人的某些特殊需要必须得到满足
第3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解决民生问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的民 生之事,以往解决也许反应很热烈,而现在来解决也许反应很平淡,甚至还会提出更高的标准。因而,解决民生问题不能满足于现状,更不能打退堂鼓,应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高,从低端发展到高端,满足不同时期民生的 不同需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保障和改善民生势在必行
B、 民生问题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C、 解决民生问题不能满足于现状
D、 解决民生问题应不断创新和提高
第4题: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的高度文明的体现。爱情最本质的属性是( )
A.满足异性之间友谊的需要
B.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社会属性
C.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自然属性
D.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本质需要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是对特定满足需要对象的愿望,即想得到基本需要的具体满足物的愿望
第8题:
社会政策目标之一是满足民生需要,中国的民生问题包括( )。
第9题:
保护人权
解决社会问题
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就业的需要
社会环境友好的需要
第10题:
手段
方式
规则
过程
第11题:
需求
欲望
需要
愿望
第12题:
需要
欲望
需求
要求
第13题:
民生问题的发生源自人的正当需要难以被满足,而人的需要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资源、工具、手段和方式。在给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用来解决民生问题的这些资源、工具、手段和方式都是特定的,是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如果条件不具备,人们的民生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由此产生的民生问题在给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内也就难以得到解决。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
A.民生问题的发生源自人的正当需要难以被满足
B.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
C.民生问题的解决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民生问题需要特定的资源、工具、手段和方式来解决
第14题:
民生问题之所以被我国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受到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是因为( )。
A.解决民生问题已成为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B.民生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C.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D.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第15题:
民生问题之所以被我国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受到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是因为( )。
A.解决民生问题已成为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B.民生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就能迎刃丽解
C.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D.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第16题:
社会政策目标之一是满足民生需要,中国的民生问题包括( )。
A.保护人权
B.解决社会问题
C.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D.就业的需要
E.社会环境友好的需要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是人们的需要趋向某些特定的目标以获得满足的愿望。
第20题:
激励是指针对人的各种需要而给予适当满足,从而激发、加强人们实现特定目标的()。
第21题:
民生问题的发生源自人的正当需要难以被满足
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
民生问题的解决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民生问题需要特定的资源、工具、手段和方式来解决
第22题:
民生问题的发生源自人的正当需要难以被满足
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
民生问题的解决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民生问题需要特定的资源、工具、手段和方式来解决
第23题:
在当代社会中,政府制定各种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是指满足社会运行及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它不包括人的需要
当代社会中,政府制定和实施各项社会政策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人的需要是指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和社会存在物为维持生存、发展、享受和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对各种外部条件的依赖及获得这些条件的主观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