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抗震设计时混凝土高层建筑多塔楼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上部塔楼的综合质心与底盘结构质心的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30% B.各塔楼的层数、平面和刚度宜接近,塔楼对底盘宜对称布置 C.高宽比不应按各塔楼在裙房以上的高度和宽度计算 D.转换层宜设置在底盘屋面的上层塔楼内

题目
下列关于抗震设计时混凝土高层建筑多塔楼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上部塔楼的综合质心与底盘结构质心的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30%
B.各塔楼的层数、平面和刚度宜接近,塔楼对底盘宜对称布置
C.高宽比不应按各塔楼在裙房以上的高度和宽度计算
D.转换层宜设置在底盘屋面的上层塔楼内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6.3条第1款规定,多塔结构各塔楼的层数、平面和刚度宜接近;塔楼对底盘宜对称布置;上部塔楼结构的综合质心与底盘结构质心的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第10.6.3条第2款规定,转换层不宜设置在底盘屋面以上的塔楼内。第3.3.2条规定,对带有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的面积和刚度相对于其上部塔楼的面积和刚度较大时,计算高宽比的高度和宽度可按裙房以上塔楼结构考虑。
更多“下列关于抗震设计时混凝土高层建筑多塔楼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 )情况是属于复杂高层建筑。

    A.结构平面凹进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B.混凝土筒体结构
    C.楼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
    D.多塔楼结构

    答案:D
    解析:
    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1.1条,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以及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修订后的新规范将多塔楼结构并人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

  • 第2题:

    抗震设计时,下列四类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不正确的是( )。

    A.单层钢筋混凝土柱排架1/30
    B.钢筋混凝土框架1/50
    C.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1/100
    D.多高层钢结构1/50

    答案:A
    解析:

  • 第3题:

    下列情况中属于复杂高层建筑的是( )。

    A.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B.混凝土简体结构
    C.楼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
    D.多塔楼结构

    答案:D
    解析:

  • 第4题:

    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6-48所示;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为Ⅱ类。

    假定裙房的面积、刚度相对于其上部塔楼的面积和刚度较大时,则该房屋主楼的高宽比取值应为(  )。

    A.1.4
    B.2.2
    C.3.4
    D.3.7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3.1条、表3.3.1-1注1及条文说明第3.3.2条规定,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水箱、机房;对带有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的面积和刚度相对于其上部塔楼的面积和刚度较大时,计算高宽比的房屋高度和宽度可按裙房以上部分考虑,则该房屋主楼的高宽比为58/26=2.23。

  • 第5题:

    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6-48所示;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为Ⅱ类。



    答案:C
    解析:

  • 第6题:

    下列高层建筑结构中,何项为复杂高层建筑结构?Ⅰ.连体结构 Ⅱ.多塔楼结构Ⅲ.筒中筒结构 Ⅳ.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简体结构( )

    A.Ⅰ、Ⅱ、Ⅲ
    B.Ⅰ、Ⅱ
    C.Ⅱ、Ⅲ、Ⅳ
    D.Ⅲ、Ⅳ

    答案:B
    解析:
    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0.1.1条,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以及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修订后的新规范将多塔楼结构并入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

  • 第7题: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宜避免错层结构
    B.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如钢框架—支撑结构
    C.多塔结构宜设计成多塔连体结构
    D.钢桁架筒结构是一种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形式

    答案:C
    解析:
    多塔连体结构与多塔结构相比,受力复杂,且连接部位易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多塔结构不宜设计成多塔连体结构。

  • 第8题:

    关于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限值,下列比较哪一项不正确?( )

    A.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
    B.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
    C.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
    D.框架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

    答案:C
    解析:
    结构的抗侧移刚度越小,则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限值越大。

  • 第9题:

    下列哪一种情况是属于复杂高层建筑?( )

    A.结构平面凹进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B.混凝土筒体结构
    C.楼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
    D.多塔楼结构

    答案:D
    解析:
    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0.1.1条,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结构、带加强层的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以及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修订后的新规范将多塔楼结构并入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

  • 第10题:

    下述对不同材料的结构表述正确的是()。

    • A、混凝土结构可模性好
    • B、砌体结构抗震性好
    • C、钢结构维护费用低
    • D、混凝土结构便于拆卸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单选题
    假设,该五层房屋采用现浇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采用的计算参数及抗震等级如下所示:Ⅰ.多遇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的阻尼比为0.05;Ⅱ.罕遇地震作用计算时,特征周期为0.55s;Ⅲ.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试问,针对上述参数取值及抗震等级的选择是否正确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
    A

    Ⅰ、Ⅱ正确,Ⅲ错误

    B

    Ⅱ、Ⅲ正确,Ⅰ错误

    C

    Ⅰ、Ⅲ正确,Ⅱ错误

    D

    Ⅰ、Ⅱ、Ⅲ均错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11.8.3条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自身的阻尼比可采用0.03,Ⅰ错误。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4条规定,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5.1.4-2采用,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故特征周期为0.55s+0.05s=0.6s,Ⅱ错误。
    根据第3.3.3条规定,Ⅲ类场地,设防烈度8度(0.3g),宜按9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措施中的内力并不要求调整;对照表6.1.2,框架应按一级采取构造措施,按二级的要求进行内力调整,Ⅲ错误。

  • 第12题:

    单选题
    抗震设计时,关于结构抗震设防的目标,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基本烈度下结构不坏,大震不倒

    B

    结构可以正常使用

    C

    结构不破坏

    D

    结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可用于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为( )。Ⅰ.全部落地抗震墙结构Ⅱ.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Ⅲ.框架结构Ⅳ.板柱一抗震墙结构

    A.Ⅰ、Ⅱ
    B.Ⅰ、Ⅲ
    C.Ⅱ、Ⅳ
    D.Ⅲ、Ⅳ

    答案:A
    解析:
    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3.3.1条。

  • 第14题: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宜避免错层结构
    B.钢框架一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如钢框架一支撑结构
    C.多塔结构宜设计成多塔连体结构
    D.钢桁架筒结构是一种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形式

    答案:C
    解析:
    多塔连体结构与多塔结构相比,受力复杂,且连接部位易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多塔结构不宜设计成多塔连体结构。

  • 第15题:

    部分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在地面以上大空间转换结构的描述中,下列( )不正确。

    A.6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
    B.7度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超过第5层
    C.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超过第4层
    D.9度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 第16题:

    下列关于抗震设计的概念,其中何项不正确? ?
    (A)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不应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
    (B)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时,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C)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D)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时,应防止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


    答案:A
    解析:
    (A)正确表述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3. 5. 4条第5款。(B)见《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3. 6. 6条第1款。
    (C)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6. 1.5条。(D)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08年版)3. 5. 4条第2款。

  • 第17题:

    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6-48所示;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为Ⅱ类。

    假定该房屋为乙类建筑,其中框架结构用于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应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A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1条及3.9.3条规定,该房屋为A级高度的乙类建筑,则抗震设防烈度应提高1度,为8度;根据表3.9.3可知,主楼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等级应为一级;根据3.9.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即为一级。

  • 第18题: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所述的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宜避免错层结构
    B.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如钢框架-支撑结构
    C.多塔结构宜设计成多塔连体结构
    D.钢桁架筒结构是一种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形式

    答案:B
    解析: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强于钢框架-支撑结构。

  • 第19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采用混凝土筒中筒结构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结构高度不宜低于80m,高宽比可小于3
    B.结构平面外形可选正多边形、矩形等,内筒宜居中,矩形平面的长宽比宜大于2
    C.外框筒柱距不宜大于4m,洞口面积不宜大于墙面面积的60%,洞口高宽比无特殊
    D.在现行规范所列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中,筒中筒结构可适用的高度最大

    答案:D
    解析:

  • 第20题:

    关于抗震设计的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适用的结构体系与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相同
    B.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9度的乙、丙类高层建筑
    C.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可不降低
    D.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复核

    答案:D
    解析:

  • 第21题: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应具有()抗震防线。

    • A、一道
    • B、两道
    • C、多道
    • D、不需要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抗震设计时,关于结构抗震设防的目标,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基本烈度下结构不坏,大震不倒
    • B、结构可以正常使用
    • C、结构不破坏
    • D、结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单选题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应具有()抗震防线。
    A

    一道

    B

    两道

    C

    多道

    D

    不需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