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越冬: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其他寄主和田边杂草上越冬。水稻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入田间,成为次年或下季的主要初侵染源。侵入与再侵染:春耕灌水后,越冬菌核飘浮于水面,栽秧后随水漂流附着稻株基部叶鞘上,在适温、高湿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处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通过气孔直接穿破表皮侵入。潜育期少则1~3d,多则3~5d。病菌侵入后,在稻株组织中不断扩展,并向外长出气生菌丝,蔓延至附近叶鞘、叶片或邻近的稻株进行再侵染。早稻上的菌核可作为晚稻的初侵染源。灌溉水是田间菌核传播的动力,密植的稻丛是菌丝体再侵染的必要条件。
更多“简述水稻纹枯病的侵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受纹枯病侵染水稻茎秆上会出现的纹枯病,它是纹枯病的()。

    • A、症状
    • B、病状
    • C、病征
    • D、特征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影响水稻纹枯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流行受菌源数量、气候条件、品种抗性、栽培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菌源数量:田间菌核数量与病害初期发病轻重关系密切。
    (2)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
    (3)栽培技术:氮肥施用量与病害发生程度关系密切。长期深水灌溉,稻丛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滋生和蔓延。
    (4)品种和生育期:水稻品种间的抗性有一定差别,但目前尚未发现免疫品种。其抗病性一般规律为:籼稻最抗病,粳稻次之,糯稻最感病,窄叶高感品种较阔叶矮秆品种抗病,此外,一般迟熟品种最抗病,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最感病。

  • 第3题:

    水稻纹枯病的初侵染主要为().


    正确答案:稻田菌核

  • 第4题:

    水稻纹枯病的自然传播途径主要是().


    正确答案:流水

  • 第5题:

    植物侵染性病原物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a) 气流传播:真菌的孢子最重要传播方式。细菌和病毒可间接地利用风力传播。 (b) 雨水传播: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线虫。一些真菌其孢子胶质状或细菌菌脓需雨水飞溅溶解传播。(c) 生物介体:以病毒由介体传播最为普遍。 (d) 人为因素:现代长距离传播最重要方式。

  • 第6题:

    简述肥水管理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及加强肥水管理的措施。


    正确答案: 水肥管理对纹枯病发生轻重影响极大。长期深灌,田间 湿度偏大,有利于病害发展。 氮肥施用过多过迟,造 成水稻生长过旺,田间郁闭,既有利于病菌扩展,又降低了 水稻自身抗病力,有利发病。合理施肥,实行氮、磷、 钾配方施肥,全层一次施肥,避免氮肥过多、过迟。 科学用水,傲到前期浅灌,适时晒田,浅水养胎,后期湿润, 不过早脱水,不长期深灌。

  • 第7题:

    水稻纹枯病的初侵染来源以稻田越冬()为主,其次为()和()上的菌核。


    正确答案:菌核;其他寄主杂草;稻草

  • 第8题:

    水稻纹枯病的初侵染源主要为()。

    • A、稻田菌核
    • B、稻草上菌核
    • C、杂草上菌核
    • D、水中菌核

    正确答案:A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

    正确答案: 1.清除菌源在秧田或本田翻耕灌水耙平时,大多数菌核浮在水面,混杂在“浪渣”内,被风吹集到田角和田边,用布网或密簸箕等工具打捞“浪渣”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不直接用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病草还田,铲除田边杂草,可减少菌源,减轻前期发病。
    2.加强肥水管理根据水稻的生育时期、天气、稻田水位高低、土壤性质、水利条件等情况,合理排灌,以水控病,彻底改变长期深灌高湿的环境,做到浅水发根、薄水养胎、湿润长穗,其中尤以分蘖末期至拔节前进行适时搁(晒)田、后期干干湿湿的排灌管理,降低株间湿度,促进稻株生长健壮,对控制纹枯病的危害效果显著。对深泥田、冷浸田和肥田宜重晒,对沙性田则应轻搁,对稻苗旺、封行早的稻田宜分次搁。
    氮、磷、钾要配合施用,做到农家肥与化肥,长效肥与速效肥相结合,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应前期发得起、中期站得稳、后期不脱肥,做到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收割时青秆黄熟。对连作早稻田宜前重、中巧、后补,单季晚稻田宜两头重、中间轻,连作晚稻田宜基肥足、追肥早而速的肥料分配方式
    3.种植抗病品种尽管目前尚未发现高抗和免疫的品种,但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在病情特别严重的地区可以种植一些中抗品种。此外,应积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创造抗病材料,将外源抗病基因导入水稻品种中。
    4.药剂防治一般在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或拔节至孕穗期丛发病率为10%~15%的田块,需要采用补救措施。前期(分蘖末期)施药在于抑制气生菌丝生长,控制病害的水平扩展;后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施药在于抑制菌核的形成和控制病害的垂直扩展,保护稻株顶部功能叶不受侵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病原物的初侵染来源有()。病原物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正确答案: 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土壤、病残体、肥料,风、雨水、昆虫和其它动物、人为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做好银行案件风险防控工作应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
    (2)建立健全案件防控责任制度。
    (3)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4)下大力气狠抓执行力建设。
    (5)增强稽核和业务检查的有效性。
    (6)建立案件责任追究制度。
    (7)强化科技系统技防功能。
    (8)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来机制。
    (9)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风险文化、合规文化。
    (10)加强对案防工作的监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水稻纹枯病的初侵染源主要为()。
    A

    稻田菌核

    B

    稻草上菌核

    C

    杂草上菌核

    D

    水中菌核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水稻纹枯病主要以()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和其他寄主中越冬(夏),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来源。


    正确答案:菌核和菌丝

  • 第14题:

    水稻纹枯病的初侵染来源以()为主,其次为种子与其他发病寄主上的菌核。


    正确答案:稻田越冬菌核

  • 第15题:

    水稻纹枯病靠气流传播,主要发生在本田的中间部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水稻纹枯病的再侵染为()。


    正确答案:菌丝

  • 第17题:

    简述水稻纹枯病的侵染循环?


    正确答案: 越冬: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其他寄主和田边杂草上越冬。水稻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入田间,成为次年或下季的主要初侵染源。侵入与再侵染:春耕灌水后,越冬菌核飘浮于水面,栽秧后随水漂流附着稻株基部叶鞘上,在适温、高湿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处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通过气孔直接穿破表皮侵入。潜育期少则1~3d,多则3~5d。病菌侵入后,在稻株组织中不断扩展,并向外长出气生菌丝,蔓延至附近叶鞘、叶片或邻近的稻株进行再侵染。早稻上的菌核可作为晚稻的初侵染源。灌溉水是田间菌核传播的动力,密植的稻丛是菌丝体再侵染的必要条件。

  • 第18题:

    简述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


    正确答案: 1.清除菌源在秧田或本田翻耕灌水耙平时,大多数菌核浮在水面,混杂在“浪渣”内,被风吹集到田角和田边,用布网或密簸箕等工具打捞“浪渣”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不直接用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病草还田,铲除田边杂草,可减少菌源,减轻前期发病。
    2.加强肥水管理根据水稻的生育时期、天气、稻田水位高低、土壤性质、水利条件等情况,合理排灌,以水控病,彻底改变长期深灌高湿的环境,做到浅水发根、薄水养胎、湿润长穗,其中尤以分蘖末期至拔节前进行适时搁(晒)田、后期干干湿湿的排灌管理,降低株间湿度,促进稻株生长健壮,对控制纹枯病的危害效果显著。对深泥田、冷浸田和肥田宜重晒,对沙性田则应轻搁,对稻苗旺、封行早的稻田宜分次搁。
    氮、磷、钾要配合施用,做到农家肥与化肥,长效肥与速效肥相结合,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应前期发得起、中期站得稳、后期不脱肥,做到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收割时青秆黄熟。对连作早稻田宜前重、中巧、后补,单季晚稻田宜两头重、中间轻,连作晚稻田宜基肥足、追肥早而速的肥料分配方式
    3.种植抗病品种尽管目前尚未发现高抗和免疫的品种,但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在病情特别严重的地区可以种植一些中抗品种。此外,应积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创造抗病材料,将外源抗病基因导入水稻品种中。
    4.药剂防治一般在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或拔节至孕穗期丛发病率为10%~15%的田块,需要采用补救措施。前期(分蘖末期)施药在于抑制气生菌丝生长,控制病害的水平扩展;后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施药在于抑制菌核的形成和控制病害的垂直扩展,保护稻株顶部功能叶不受侵染。

  • 第19题:

    简述合理的肥水管理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作用机理。


    正确答案: (1)合理灌溉能降低田间湿度,后期晒田和浅灌能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和促进养分分解,从而提高作物的抗病性,特别对于纹枯病浅灌有利于减缓垂直扩展的作用。
    (2)N.P.K平衡施肥有利于降低植株体内的游离氮,增加表皮细胞的硅化程度。偏施氮肥使叶片柔嫩,硅化程度降低,体内的游离氮增加从而降低了水稻抗侵入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病原物侵入后的扩展。氮肥过多,会造成叶片披垂,从而增加田间株间湿度,有利于病原菌的传播和侵入。

  • 第20题:

    病原物的初侵染来源有()。病原物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正确答案: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土壤、病残体、肥料;风、雨水、昆虫和其它动物、人为因素

  • 第21题:

    填空题
    水稻纹枯病的初侵染来源以稻田越冬()为主,其次为()和()上的菌核。

    正确答案: 菌核,其他寄主杂草,稻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植物侵染性病原物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植物侵染性病原物的传播途径有:
    A.气流传播:真菌的孢子最重要传播方式。细菌和病毒可间接地利用风力传播。
    B.雨水传播: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线虫。一些真菌其孢子胶质状或细菌菌脓需雨水飞溅溶解传播。
    C.生物介体:以病毒由介体传播最为普遍。
    D.人为因素:现代长距离传播最重要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水稻纹枯病的侵染循环?

    正确答案: 越冬: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其他寄主和田边杂草上越冬。水稻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入田间,成为次年或下季的主要初侵染源。侵入与再侵染:春耕灌水后,越冬菌核飘浮于水面,栽秧后随水漂流附着稻株基部叶鞘上,在适温、高湿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处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通过气孔直接穿破表皮侵入。潜育期少则1~3d,多则3~5d。病菌侵入后,在稻株组织中不断扩展,并向外长出气生菌丝,蔓延至附近叶鞘、叶片或邻近的稻株进行再侵染。早稻上的菌核可作为晚稻的初侵染源。灌溉水是田间菌核传播的动力,密植的稻丛是菌丝体再侵染的必要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肥水管理对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及加强肥水管理的措施。

    正确答案: 水肥管理对纹枯病发生轻重影响极大。长期深灌,田间 湿度偏大,有利于病害发展。 氮肥施用过多过迟,造 成水稻生长过旺,田间郁闭,既有利于病菌扩展,又降低了 水稻自身抗病力,有利发病。合理施肥,实行氮、磷、 钾配方施肥,全层一次施肥,避免氮肥过多、过迟。 科学用水,傲到前期浅灌,适时晒田,浅水养胎,后期湿润, 不过早脱水,不长期深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