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不足以破坏砂土的结构,液化不发生 B.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足以破坏砂土结构,液化也不一足发生 C.砂土液化时,砂土的有效内摩擦角将降低到零 D.砂土液化以后,砂土将变得更松散

题目
关于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不足以破坏砂土的结构,液化不发生
B.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足以破坏砂土结构,液化也不一足发生
C.砂土液化时,砂土的有效内摩擦角将降低到零
D.砂土液化以后,砂土将变得更松散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进行液化判别时,在同一标准贯入试验深度和地下水位的条件下,如果砂土和粉土的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相同,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A. 粉细砂比粉土更容易液化
    B. 黏粒含量较多的砂土较容易液化
    C. 平均粒径d50为0.10~0.20mm的砂土不易液化
    D. 粉土中黏粒含量越多越不容易液化

    答案:A,D
    解析:
    A项正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4条规定,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或等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粉细砂的黏粒含量百分率小于粉土,由式(4.3.4)可知,可知粉细砂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大于粉土,故粉细砂比粉土更容易液化;BC两项错误,砂土的抗液化性能与平均粒径d50的关系密切,容易液化的砂土平均粒径d50在0.02~1.00mm之间,d50在0.07mm附近时最容易液化,砂土中黏粒含量超过16%时就很难液化;D项正确,粉土中的黏粒含量是影响粉土液化的重要因素,当粉土中黏粒含量增加时,土体中的黏粒逐渐从润滑作用变为密实、镶嵌作用,粉土的黏粒含量越高越不容易液化。

  • 第2题:

    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液化土特征深度越大,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 B、基础埋置深度越小,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 C、地下水埋深越浅,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 D、同样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粉土的液化可能性比砂土大

    正确答案:B,D

  • 第3题:

    叙述碎石桩和砂桩处理砂土液化的机理。


    正确答案: 作用机理主要有下列三方面作用:
    ⑴挤密作用
    ⑵排水减压作用
    ⑶砂基预震效应

  • 第4题:

    松散砂土产生液化的机理是什么?防止砂土液化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在振动(如地震)作用下,松散砂土将产生液化,液化的原因在于砂土受到振动后趋于密实,导致土体中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相应土粒间的有效应力减小,从而降低了土的强度。在周期性的振动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逐渐累积,甚至可以抵消有效应力,使得土粒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土体完全失去抗剪强度而显示出近于液体的特性,这种现象就称为液化。防止砂土产生液化的主要方法是改良土质,增加砂土的密实度。施加动荷载是增加砂土密实度的有效方法。

  • 第5题:

    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为两步进行,即()和()。


    正确答案: 初步判别,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 第6题: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下列对液化土的判别的表述中,()正确。()

    • A、液化判别的对象是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
    • B、一般情况下6度烈度区可不进行液化判别
    • C、对6度烈度区中的对液化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的要求进行液化判别
    • D、对8度烈度区中的对液化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9度的要求进行液化判别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多选题
    关于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2009年真题]
    A

    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不足以破坏砂土的结构,液化不发生

    B

    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足以破坏砂土结构,液化也不一定发生

    C

    砂土液化时,砂土的有效内摩擦角将降低到零

    D

    砂土液化以后,砂土将变得更松散


    正确答案: D,A
    解析:
    砂土液化是由于振动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当孔隙水压力等于其总应力时,其有效应力为零,沙土颗粒发生悬浮,即砂土液化。砂土液化后孔隙水溢出,压密固结,土体更加密实。饱和砂土液化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振动足以使土体的结构发生破坏;②土体结构发生破坏后,土颗粒移动趋势不是松胀,而是压密。(密砂结构破坏时松胀,不易发生振动液化。)
    A项,如果振动强度小于砂土的抗剪强度,液化不发生。B项,即使振动强度足以破坏砂土结构,但如果振动次数少,液化也不会发生。C项,砂土液化后,砂土有效内摩擦角不会降低到零。D项,砂土液化后孔隙水溢出,压密固结,土体更加密实。

  • 第8题:

    多选题
    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不正确的说法是()。
    A

    液化土特征深度越大,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B

    基础埋置深度越小,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C

    地下水埋深越浅,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D

    同样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粉土的液化可能性比砂土大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
    A

    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

    地震持续时间长,即使烈度低,也可能出现液化

    C

    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D

    地下水位越深,越不容易液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关于地震液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震时场地出现喷水冒砂时,表明已液化

    B

    地震波作用下,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升高,抗剪强度降低,可产生液化

    C

    砂土颗粒平均粒径越大,液化可触性相对较小

    D

    震动的强度越强,液化可触性较大,其持续时间一般对液化无影响


    正确答案: B,C
    解析:
    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周期地震荷载作用下,由于不能及时排水而形成孔隙水压力,当孔隙水压力达到与围压(上覆压力)相等时,有效应力变为零,砂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这种砂土短时间失去强度的现象称为砂土液化。影响液化的因素:①外部因素包括震级大小,离震中远近,地震作用时间等。在实验室中,则反映在振动应力大小与重复作用的次数上。②土层本身因素,必须是饱水的,土层所处深度(反映土层初始应力状况),砂土密实程度。砂土粒径(一般用d50平均粒径来反映)。

  • 第11题:

    问答题
    松散砂土产生液化的机理是什么?防止砂土液化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振动(如地震)作用下,松散砂土将产生液化,液化的原因在于砂土受到振动后趋于密实,导致土体中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相应土粒间的有效应力减小,从而降低了土的强度。在周期性的振动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逐渐累积,甚至可以抵消有效应力,使得土粒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土体完全失去抗剪强度而显示出近于液体的特性,这种现象就称为液化。防止砂土产生液化的主要方法是改良土质,增加砂土的密实度。施加动荷载是增加砂土密实度的有效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对场地液化性判别时,下述不正确的是()。
    A

    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地基,7~9度烈度时,应进行液化判别

    B

    判别饱和的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液化时,可先进行初判,对初判不能排除液化的土层,可采用标准贯入等方法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

    C

    当采用标准贯入判别液化时,应对锤击数进行杆长修正

    D

    对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液化指数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浅埋天然地基的建筑,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地基的液化可能性考虑,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越大,液化可能性就越小
    B、基础埋置深度越小,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C、地下水埋深越浅,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D、同样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粉土的液化可能性比砂土大

    答案:A,C
    解析:

  • 第14题:

    地震砂土液化的机理为何。


    正确答案: 地震时饱水砂土中形成的超孔隙水压力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和丧失。

  • 第15题:

    下列哪种土不容易发生流砂、液化等工程问题()。

    • A、密实的砂土
    • B、松散的碎石土
    • C、饱和的松散砂土
    • D、密实的碎石土

    正确答案:A,B,D

  • 第16题:

    关于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不足以破坏砂土的结构,液化不发生
    • B、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足以破坏砂土结构,液化一定发生
    • C、砂土液化时,砂土的有效内摩擦角将降低到零
    • D、砂土液化以后,砂土将变得更松散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关于地震时场地中饱和砂土的液化现象,下述()是正确的。()

    • A、很密的砂土在地震作用下土颗粒之间发生变位,砂土有变松的趋势,引起了孔隙水压力使土粒处于悬浮状态
    • B、液化是饱和砂土在地震时短时间内抗剪强度为零所致
    • C、液化是饱和砂土在短时间内孔隙水压力等于有效应力所致
    • D、液化时孔隙水压力在地震作用下不断升高最终达到总应力值,而有效应力则减少为零

    正确答案:B,D

  • 第18题:

    叙述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是否液化如何判别?


    正确答案: 首先应根据可液化土层的地质年代、粘粒含量、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及地下水位等条件进行初判,当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下15m深度范围内的液化;当采用桩基或埋深大于5m的深基础时,尚应判别15~20m范围内土的液化。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苇茎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反之,判定为不液化土。

  • 第19题:

    单选题
    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

    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

    土中粘粒含量越高,抗液化能力越强

    C

    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D

    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关于地震时场地中饱和砂土的液化现象,下述()是正确的。()
    A

    很密的砂土在地震作用下土颗粒之间发生变位,砂土有变松的趋势,引起了孔隙水压力使土粒处于悬浮状态

    B

    液化是饱和砂土在地震时短时间内抗剪强度为零所致

    C

    液化是饱和砂土在短时间内孔隙水压力等于有效应力所致

    D

    液化时孔隙水压力在地震作用下不断升高最终达到总应力值,而有效应力则减少为零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不足以破坏砂土的结构,液化不发生

    B

    如果振动作用的强度足以破坏砂土结构,液化一定发生

    C

    砂土液化时,砂土的有效内摩擦角将降低到零

    D

    砂土液化以后,砂土将变得更松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地震砂土液化的机理为何。

    正确答案: 地震时饱水砂土中形成的超孔隙水压力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和丧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不正确的说法是(  )。[2007年真题]
    A

    液化土特征深度越大,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B

    基础埋置深度越小,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C

    地下水埋深越浅,液化可能性就越大

    D

    同样的标贯击数实测值,粉土的液化可能性比砂土大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3.3条与第4.3.4条规定,特征深度越小,基础埋置深度越小,地下水位越深,液化判定条件越难满足,液化可能性越小。反之液化可能性越大。标贯击数相同,其他条件不明确,并不能确定液化可能性大小。

  • 第24题:

    问答题
    叙述对于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是否液化如何判别?

    正确答案: 首先应根据可液化土层的地质年代、粘粒含量、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及地下水位等条件进行初判,当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下15m深度范围内的液化;当采用桩基或埋深大于5m的深基础时,尚应判别15~20m范围内土的液化。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苇茎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反之,判定为不液化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