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说明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相关问题
  • 第1题:

    新凯恩斯主义对新古典学派的观点主要有哪些吸收和肯定


    答案:
    解析:
    薪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新古典学派的部分观点是能够加以肯定的,从而应该被吸收过来。他们所肯定和吸收的观点大致有下列三个: (1)理性预期。新凯恩斯主义者虽然并不认为人们最终能够准确地预期到现实的情况,但是他们也认为,为了自己的利益,人们会尽量收集信息,使他们的预测能够趋于正确。收集的信息不但涉及过去,而且牵涉到未来的事态。 (2)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者同意,宏观经济理论必须符合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特别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假设条件。这就是说,宏观经济理论必须有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3)其他方面。此外,新凯恩斯主义也赞同:在长期内,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决定着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GDP依赖于劳动、资本和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增加和技术水平提高时,GDP增长。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恢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而在短期,总需求能够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更高的消费者信心、较大的预算赤字和较快的货币增长都可能增加产量和就业,从而减少失业。

  • 第2题:

    说明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观点


    答案:
    解析:
    新古典主义(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作为货币主义的延伸,也被称为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吸取非凯恩斯主义某些观点与方法形成的理论。 (l)新古典主义的主要观点:①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根据自然率的假设,经济在长期中会处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②适应性预期错误论。因为当人们预期未来时,除了以过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也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因此,适应性预期不但不符合现实,而且也违反了人们对自己利益的最大化;③以“卢卡斯批判”为理论基础,反对凯恩斯主义“斟酌使用”或对经济运行“微调”的经济政策。 (2)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观点:①坚持工资和价格的黏性。工资和价格的黏性在新凯恩斯主义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②坚持市场的“非出清”或“不出清”状态;③宏观经济政策是有效的。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方面所持有的观点是由于价格和工资的黏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后(如导致经济衰退),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

  • 第3题: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弥补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

    • A、从宏观角度说明微观主体行为
    • B、从宏观角度解释宏观经济政策
    • C、从微观角度说明宏观经济政策
    • D、从微观角度解释微观主体行为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凯恩斯的理论在于说明市场机制本身从长期来看有消除经济波动的功能,但过程缓慢。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货币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作出了一致的解释。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一)原凯恩斯主义认为:
    (1)经济是内在不稳定的,易于遭受反复无常的冲击。也就是说,经济周期根源于经济内在力量,经济周期是有规则性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2)真实总需求冲击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名义工资向下刚性阻碍了向充分就业均衡的自动调整。
    (3)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影响总需求以确保较为迅速地恢复充分就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可以得到很好地应用,以减弱那些引起周期的内在力量。在实施稳定性政策时,财政政策的作用比货币政策更直接。
    (二)新凯恩斯主义接受新古典主义的挑战,他们试图利用新古典主义反映最大化理性行为的认识法则,弥补原凯恩斯主义模型的理论缺陷和不一致,建立一个将工资和价格刚性理性化的总供给理论,阐释经济周期的根源以及政策制定者如何应对经济周期。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和特征概括如下:
    (1)采用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假设。
    (2)市场的不完全性使经济的产出偏离其自然水平。工资和与价格粘性导致产出缓慢回到自然水平。
    (3)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可能都是经济波动的根源,经济中的内生因素常常放大外生冲击的扰动性影响。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不同,新凯恩斯主义不相信市场经济总是能够吸收各种冲击,并对冲击做出反应从而保持充分就业。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实际上将放大这些冲击并且使冲击的作用持续存在。
    (4)否认古典二分法。新凯恩斯主义用价格粘性和名义工资粘性解释了货币非中性。
    (5)经济波动是不规则的、不可预测的。多数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市场经济中调整过程过于缓慢,如果出现了持久效应的巨大冲击,那么政策干预就是必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活有重要影响。

  • 第7题: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是对新古典总供给模型的发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判断题
    凯恩斯的理论在于说明市场机制本身从长期来看有消除经济波动的功能,但过程缓慢。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一)原凯恩斯主义认为:
    (1)经济是内在不稳定的,易于遭受反复无常的冲击。也就是说,经济周期根源于经济内在力量,经济周期是有规则性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2)真实总需求冲击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名义工资向下刚性阻碍了向充分就业均衡的自动调整。
    (3)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影响总需求以确保较为迅速地恢复充分就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可以得到很好地应用,以减弱那些引起周期的内在力量。在实施稳定性政策时,财政政策的作用比货币政策更直接。
    (二)新凯恩斯主义接受新古典主义的挑战,他们试图利用新古典主义反映最大化理性行为的认识法则,弥补原凯恩斯主义模型的理论缺陷和不一致,建立一个将工资和价格刚性理性化的总供给理论,阐释经济周期的根源以及政策制定者如何应对经济周期。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和特征概括如下:
    (1)采用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假设。
    (2)市场的不完全性使经济的产出偏离其自然水平。工资和与价格粘性导致产出缓慢回到自然水平。
    (3)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可能都是经济波动的根源,经济中的内生因素常常放大外生冲击的扰动性影响。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不同,新凯恩斯主义不相信市场经济总是能够吸收各种冲击,并对冲击做出反应从而保持充分就业。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实际上将放大这些冲击并且使冲击的作用持续存在。
    (4)否认古典二分法。新凯恩斯主义用价格粘性和名义工资粘性解释了货币非中性。
    (5)经济波动是不规则的、不可预测的。多数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市场经济中调整过程过于缓慢,如果出现了持久效应的巨大冲击,那么政策干预就是必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活有重要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价格、工资黏性的?请加以评论。

    正确答案:
    (1)价格、工资黏性分为名义黏性和实际黏性两种。名义黏性指名义价格和名义工资的调整不能按照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变动,新凯恩斯主义将其归因于产品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实际黏性是一种价格、工资相对于另一种价格、工资的黏性,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它起因于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
    (2)为了说明非市场出清,新凯恩斯主义者必须集中力量建立价格和工资黏性的理论基础。为此区分了名义黏性和实际黏性。新凯恩斯主义对名义黏性和实际黏性在最大化和理性预期假设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这些解释包括菜单成本论、交错调整价格和交错调整工资论、不完全竞争论、市场协调论、劳动市场论和信贷配给论等。
    ①菜单成本论认为,菜单成本的存在阻碍厂商调整价格,所以价格有黏性。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编印更改价目表等所费的成本。另外,菜单成本也包括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厂商只有在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增加量大于菜单成本时,才会调价。因此,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厂商不愿意经常地变动价格,所以价格水平有黏性。
    ②交错调整价格及交错调整工资论以理性预期为假设前提,认为经济当事人调整价格的时间是交错进行的。交错调整导致价格和工资具有惯性。因而,即使存在理性预期,政府政策仍有积极作用。
    ③不完全竞争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利用垄断力定价时,价格通常不会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价格对总需求变动不敏感,导致产量随着总需求而变动。另一方面,总需求变动具有外部影响,可以通过宏观经济中各经济当事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放大,导致经济波动。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经济不存在自发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机制,因而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才能提高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④市场协调失灵论是新凯恩斯主义为解释非市场出清原因而提出的一种新理论。市场协调失灵论从市场机制不能协调众多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来说明市场失灵。他们认为,在一个由许多经济当事人构成的经济中,尽管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理性的,他们之间的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然而,每个经济人的市场力量都很小,单个经济人无力协调整个经济行为,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协调失灵,使市场机制不能确保经济处于有效率的均衡状态,只有通过国家干预,才能改变协调失灵的状况,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⑤劳动市场论多侧面地探讨了工资黏性和失业的原因。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隐含合同、局内人的压力、效率工资等都是工资黏性的原因。隐含合同是指风险中性的厂商与风险厌恶的工人之存在着非正式的协议;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的差别使得厂商面临着来自于厂商内部在职工人的压力;效率工资则说明劳动的效率并不总是常数,它与厂商的工资呈正方向变动。为了保持效率,工资是以高效率工人的标准制定的。所有这些,使得实际工资出现黏性。
    ⑥信贷配给论认为,在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上,利率和配给机制都在起作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供给不完全了解风险程度,因而可能存在信贷配给。政府货币政策能成功地纠正信贷市场失灵,提高信贷市场效率,降低市场风险,增进社会福利。
    (3)评论
    新凯恩斯主义注意到了市场的不完全特征,强调与各种市场失灵相联系的工资和价格黏性所导致的市场非出清,进而解释短期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原旨,并为原有的宏观经济理论提供了更符合实际的微观基础。同时,新凯恩斯主义也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不过,新凯恩斯主义的最大问题在于对黏性原因的解释过于散乱,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框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

    正确答案: 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
    (1)劳动工资合同论。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隐含合同意味着工资率将不随劳动市场供求的波动而变化。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可能支付给雇员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作为回报,在经济高涨时,雇员也只能留在该企业,接受低于其他企业的工资率。
    (3)“局内人-局外人”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较高失业率情形下企业不降低新雇员薪酬的现象。该理论认为,每个企业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雇员(局内人)来完成的。在职雇员担心这会影响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的地位或者分量而不愿培训新雇员。如果企业支付新雇员的工资低,经培训掌握了技能的雇员就可能被出高薪的企业“挖走”。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相同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
    (4)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雇员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一般地说,效率工资取决于其他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失业率水平。社会上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率先降低工资,这样做只会降低雇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最好的雇员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吸引走。因此,效率工资的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凯恩斯主义用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来说明投资如何自发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新凯恩斯主义


    答案:
    解析:
    像这一类型考题,绝大部分考生都能写几句,但是很多考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组织语言。作答时,可先介绍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背景,再简要介绍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新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共同特征是继承凯恩斯主义传统,把失业问题作为研究主题;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是,他们力图从微观层面上,且口从工资、价格和利率黏性上去寻找劳动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能出清的原因。一般来说,新凯恩斯主义者都接受以下四个命题: (1)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经济由失衡走向均衡的自动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2)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 (3)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存在的; (4)政府为稳定经济进行干预的政策是有效的。

  • 第14题:

    凯恩斯主义在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时,主要强调()的变动。


    正确答案:资本边际率

  • 第15题:

    现代凯恩斯主义主要分为()两派。

    • A、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 B、新古典学派
    • C、新古典综合派
    • D、新剑桥学派
    • E、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

    正确答案:C,D

  • 第16题: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


    正确答案: 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
    (1)劳动工资合同论。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除正式合同外,雇主与雇员之间可能达成工资率相对固定、不随经济波动调整的默契。隐含合同意味着工资率将不随劳动市场供求的波动而变化。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可能支付给雇员高于市场一般水平的工资。作为回报,在经济高涨时,雇员也只能留在该企业,接受低于其他企业的工资率。
    (3)“局内人-局外人”理论。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较高失业率情形下企业不降低新雇员薪酬的现象。该理论认为,每个企业对新雇员(局外人)的培训通常是由在职雇员(局内人)来完成的。在职雇员担心这会影响他们与企业讨价还价的地位或者分量而不愿培训新雇员。如果企业支付新雇员的工资低,经培训掌握了技能的雇员就可能被出高薪的企业“挖走”。因此,企业只能通过向新、老雇员支付相同的报酬来解决这一矛盾。
    (4)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定限度内,企业通过支付给雇员比劳动市场出清时更高的工资率,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利润。一般地说,效率工资取决于其他企业支付的工资与失业率水平。社会上没有哪个企业愿意率先降低工资,这样做只会降低雇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最好的雇员可能会被其他企业吸引走。因此,效率工资的调整过程是缓慢的。

  • 第17题:

    凯恩斯主义用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来说明投资如何自发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简述现代凯恩斯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正确答案:现代凯恩斯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简述如下:凯恩斯主义一直认为,总需求在决定通货膨胀、产出和就业等的水平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反复强调,自由市场的动作没有效率,认为,为了防止需求低迷或需求过度扩张,政府积极干预是极其重要的。近年来,由于通货膨胀和失业同时并存,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简述如下:
    (1)成本推动使菲利普斯曲线右移
    现代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之所以右移,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成本推动。主要包括:
    第一,权力的扩大。他们中大多数认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权力的扩大导致成本增加,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菲利普斯曲线右移。权力的扩大主要表现为:罢工和其他形式的行业行动次数增加、行业垄断权力越来越集中等,石油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提高等也使成本增加。
    第二,目标实际工资。凯恩斯主义者利用经验证据表明,工会每年都企图要求一定的实际工资增长。而且如果工人开始企图要求更高的实际工资增长或者如果经济增长放慢了,那么,由于实际工资增加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成本压力就会增长。当经济增长停滞时,工会要求工资增长越成功从而失业增加,通货膨胀随着失业增加而下降得越小,菲利普斯曲线越平缓。伴随着经济增长的速度放慢,工会坚持目标实际工资增长的力量越强,企业满足工资要求的能力越小,企业不得不以提高价格的方式转嫁工资增加的压力就越大,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上升得越大。
    (2)均衡失业的增加
    第一,较高的结构性失业。绝大多数凯恩斯主义者都将均衡失业的增加作为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位移的一个原因。他们尤其强调行业快速变化时期经济中出现的明显的结构刚性。这些变化包括技术变革、来自国外的竞争、需求结构的变化。
    第二,滞后现象。如果经济衰退引起的失业增加在经济复苏时不能完全解决,就会出现滞后现象。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使既缺乏技能又变得消沉的人数越来越多,此种情况下,总需求增加仍然不能解决长期失业问题,而只能使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位移,从而增加了均衡失业。衰退也会造成投资不足,从而均衡失业增加。
    (3)需求不足失业的持续存在
    如果存在需求不足失业,为什么实际工资率不会长期下降从而消除过剩的劳动力?对于实际工资率持续高于均衡水平,凯恩斯主义者给出了两种解释:
    第一,效率工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工资率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即平衡劳动供求;另一个是激励工人的功能。如果企业维持较高的工资率,就能保持对工人的激励,减少工人流失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内部人权力。如果在岗工人(内部人)是工会会员,而非在岗工人(外部人)不是工会会员,或者,如果内部人拥有特殊的技能或知识,能增强他们与雇主谈判的能力,而外部人没有任何影响力,那么,就不会有剩余劳动力(外部人)拉低实际工资率,消除需求不足失业的机制。
    (4)加入预期
    凯恩斯主义者将预期纳入他们的模型,他们认为,价格和工资不具有完全弹性,各种刚性是各类市场的普遍特征;预期因素影响产出和就业决策,不影响定价决策。由于价格和工资向下的刚性可能比向上刚性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当总需求扩张时,总需求扩张将导致产出和就业增加,即使在长期预期已经完全调整后也是如此。该情况下,菲利普斯曲线比较陡峭。如果形成的是理性预期,则会较快地达到均衡状态。当总需求收缩时,由于工资具有向下粘性,实际总需求的下降只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微弱的影响。菲利普斯曲线比较平缓。即使理性地预期到通货膨胀率下降的程度,通货膨胀也只会慢慢地下降。

  • 第19题:

    单选题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弥补原凯恩斯主义的缺陷。
    A

    从宏观角度说明微观主体行为

    B

    从宏观角度解释宏观经济政策

    C

    从微观角度说明宏观经济政策

    D

    从微观角度解释微观主体行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认为经济波动是货币供给不稳定造成的,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这一学派被称为()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学派

    C

    合理预期学派

    D

    新凯恩斯主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认为信息不充分,尤其是政府政策信息不充分导致预期失误,是造成经济波动最根本原因。这一学派被称为()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学派

    C

    合理预期学派

    D

    新凯恩斯主义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货币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作出了一致的解释。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凯恩斯主义在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时,主要强调()的变动。

    正确答案: 资本边际率
    解析: 暂无解析